鲁教新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探秘水世界》2019年单元测试卷(1)一、单选题1.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 氧气和臭氧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 红磷和白磷D. 金刚石和石墨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过滤操作前应先让浊液静置,然后先过滤上层清液B. 水蒸馏时,防止暴沸可在烧瓶中加几颗沸石或碎瓷片C. 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水冲洗D. 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3.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时,有时会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情况,晓飞同学经过分析,得出了几条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你认为他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 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未用布擦干B. 加热时试管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C. 加热时,试管夹夹得过紧D. 加热后,试管还未冷却,即用水冲洗4.每年三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为取用方便,用手接触化学药品B. 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无人区C. 为快速清洗试管,用试管刷猛力刷洗D. 为节约时间,把试管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二、双选题5.下列有关混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混合物有固定组成B. 混合物中各成分不能发生化学变化C. 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D. 红磷和白磷混在一起形成的是混合物6.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B.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C. 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D. 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纯净物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 质量分数为99.99%的硅为混合物D.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8.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纯净水中有一些是蒸馏水,有关这类纯净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它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 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C. 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D. 它属于软水三、填空题9.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第1页/共9页10.(1)如图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11.(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______.12.国家××局于5月25日公布的抗震救灾急需药械目录中包括:一次性防护服、活性炭防护口罩、骨科内外固定材料等.其中防护口罩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四、简答题13.如何检验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的气密性?14.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给儿童讲故事时,做了一个能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实验.请你利用澄清石灰水和冷而干燥的烧杯,设计简单实验证明蜡烛燃烧后的产物,并得出蜡烛成分中的组成元素,简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15.已知:①温度、压强恒定时,相同体积的气体,如O2、N2或O2和N2混合气体中的O2分子数、N2的分子数、O2和N2的分子总数相同.16.②O n的氧化性强于O2,能和松节油反应(无气体生成),而O2不能.O2经过静电放电装置,体积略有缩小,可推知其中的分子数减少,则O2经静电放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O2(n个O2分子)=2O n(2个O n分子)测定O n组成的实验:一定温度、压强下,把含有O2和O n的气体均分成两份.一份和松节油反应,气体体积缩小a mL;对另一份加热,使O n完全分解为O2,恢复到原温度、压强时,气体体积增加了amL,求n的值.2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中氧气和臭氧两种单质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 错误。
B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中红磷和白磷都是磷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D中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故选:B。
同素异形体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在判断时抓住物质的类别属于单质.本题较简单,也是常考习题,学生应熟悉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抓住判断要点:不同单质;同种元素.2.【答案】C【解析】解:A、为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过滤操作前应先让浊液静置,故A正确。
B、碎瓷片起防止暴沸作用,所以水的蒸馏实验中,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水在蒸馏时暴沸,故B正确。
C、为防止试管炸裂,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水冲洗,故C错误。
D、为防止弄破滤纸,要用玻璃棒引流,故D正确。
故选:C。
A、为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过滤操作前应先让浊液静置.B、碎瓷片起防止暴沸作用.C、为防止试管炸裂,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水冲洗.D、为防止弄破滤纸,要用玻璃棒引流.第3页/共9页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学好化学的基础.3.【答案】C【解析】解:A、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为防止试管炸裂,加热前应将试管外壁的水用布擦干,故A不符合题意;B、加热时试管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会导致试管炸裂,故B不符合题意;C、加热时,应当用试管夹夹持,故C符合题意;D、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由于骤冷造成破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根据实验室中给试管加热的正确操作方法作答.要熟记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时注意事项,防止错误操作造成爆炸现象.4.【答案】B【解析】解:A、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
在使用药品时为保证安全,要做到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无人区,以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试管刷猛力刷洗,会造成试管损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用试管加热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清洗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答案】BCD【解析】解:A、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故A 说法错误;B、混合物中各成分相互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变化,故B说法正确;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说法正确;D、红磷和白磷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红磷和白磷混在一起形成的是混合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BCD。
根据混合物的定义、特点来分析回答本题.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各成分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等.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混合物的特点,知道纯净物与混合物的不同之处.6.【答案】CD【解析】解:A、X失去电子后和Y得到电子后电子数相同,故X的原子序数比Y的大,此项错误;B、X易失去电子,说明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Y易得电子,说明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故此项错误。
C、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且X处于Y的左下位置,故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说法正确;第5页/共9页D、X原子易失去电子,属于金属元素,Y原子易得电子,属于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正价比金属元素的正价高,说法正确。
故选:CD。
一个氩原子有18个质子和18个电子,X元素的阳离子是该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后有18个电子,Y元素的阴离子是该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后有18个电子.主要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要知道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若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则微粒带正电;若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则微粒带负电.7.【答案】BC【解析】解:A、有的纯净物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纯净物是由原子构成,有的纯净物是由离子构成,故A错;B、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只有一种物质组成,一定是纯净物,故B正确;C、质量分数为99.99%的硅中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混合物,故D错。
故选:BC。
A、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考虑;B、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考虑;C、根据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D、根据纯净物的定义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纯净物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8.【答案】CD【解析】解:A、蒸馏水不是天然物质。
其中水就是一种化学物质,故A错;B、蒸馏水不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故B错误;C、它清洁、纯净,由于缺少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
故C正确;D、纯净水中只含有水这一种物质,属于软水,故D正确;故选:CD。
根据蒸馏水的性质进行分析.蒸馏水是通过蒸馏的方法得到的水,其中几乎不含有其它物质,属于纯净物.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蒸馏水的组成和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9.【答案】6;二;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解析】解:(1)根据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碳原子的质子数是6,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2周期;(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的主要成分是炭黑,而常温下碳化学性质稳定;故答案为:(1)6;二;(2)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1)由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碳原子的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碳原子有2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2)碳的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和碳的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要理解碳的性质特别是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的内容.10.【答案】吸附【解析】第7页/共9页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防护口罩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答案:吸附.根据活性炭防护口罩,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吸附有害气体和细菌解答.本题较为简单,了解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正确解答.11.【答案】解:把试管和带导管的橡皮塞连接,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解析】设法使装置内外形成气压差是气密性检查的常用手段,简述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这个操作过程即可解答本题.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主要步骤,应该熟练掌握.12.【答案】解:实验分两个步骤,先用干燥烧杯检验有水生成,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有二氧化碳生成.然后,根据水中含有H和O,二氧化碳中含有C和O,可推测出蜡【解析】要证明蜡烛燃烧后有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需要一个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石灰水,先把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看是否有水珠生成,然后再往烧杯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再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从蜡烛的燃烧产物中可以推断出蜡烛主要含有哪些元素.此题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出发,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实验等手段对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有价值的结论.此类型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13.【答案】解:和松节油反应,体积缩小a mL,即为参加反应的O n的体积.加热使O n完全分解为O2,发生的反应为:2 O n=n O2由实验结果a和a/2可知,若a=2,则由a/2推知n=3,O n即O3.故答案为:n=3.【解析】根据O2经静电放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推出体积增加量,再结合O n完全分解为O2的分子个数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温度、压强恒定时,相同体积的气体,分子数相同,可根据方程式中各物质前面的系数确定分子个数的变化.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