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监测,近期的国内钢市,可谓三大负面因素齐集,一是成交不佳;二是钢材期货市场弱势震荡;三是钢厂产量再创新高。
现货钢市内商家的持续拉涨热情被浇灭,大家已把“出货”放到首要位置。
多数地区的钢价出现了持续下滑。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钢价回落,市场成交并没有好转,这对市场的信心产生了较大的打击。
外加临近月底,商家资金压力开始趋于明显,也对钢价产生了一定的抑制。
虽然3月份随着国内钢价由降转升,重点钢铁企业盈利逾20亿元,冲淡了前两月巨亏的影响,但铁矿石价格也在连续回落5个月后,再度呈现上行趋势。
目前已突破150美元/吨,较低谷时回升近20美元/吨。
分析师认为,国内钢市短期内将继续处于调整期,钢价将弱势整理。
从基本面来看,春节过后,供给减少、成本推升、库存偏少等等因素,成为钢价上涨的主要动力。
但钢价上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成交的释放,再加上3月份以来国内粗钢产量大幅攀升,甚至创出日均产钢量的历史新高,而下游需求并未同步跟上,钢价下跌就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库存狂跌,如何是好?据库存调查统计,截止到2012年4月20日,全国26个主要市场五大钢材品种(螺纹钢、线材、热轧板卷、冷轧板卷和中厚板)社会库存量为1706.3万吨,较前一周下降38.7万吨,库存连续九周下降,库存下降继续加速。
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2011年4月22日),总库存高出105.8万吨,螺纹钢和线材总库存更是比去年同期高出139万吨,增幅均继续扩大。
进入4月份,国内钢材社会库存下降速度有所加快,连续两周下降超过30万吨。
但与去年相比,库存下降幅度仍然偏慢,经过连续九周下降之后,总库存仍然高达1700万吨,而去年九周下降之后,钢材总库存已经在1530万吨。
产能进入全面过剩期,“去产能化”能否成趋势?今年第一季度,钢铁业实现净利润为负10.34亿元,是新世纪以来的首次全行业亏损,也是全国工业利润降幅最大的行业。
5年来,我国钢铁业产能迅速扩张。
2007年我国粗钢产能不过5.5亿吨,如今已经达到9亿吨。
而根据钢铁“十二五”规划,我国的粗钢需求量峰值不过7.7亿吨至8.2亿吨。
专家认为,“去产能化”将成为钢铁业的未来趋势。
这包括落后产能淘汰、加快兼并重组和完善行业退出机制等。
在此过程中,要避免非市场力量的干预。
面对现如今的市场行情,每个业内人士都是痛心疾首的,每个人都各抒己见,虽然显得有些混乱,但是每个人的出发点是不用去怀疑的。
钢企网资讯中心对此认为:就目前来看,4月份支撑价格稳中上行的基础仍较为薄弱,不足以带动行业出现大的改善。
因为需求没有明显释放,钢厂粗钢日产量却持续攀升,抑制后期钢市回暖。
4月份的钢市很大程度上是由钢材供需的匹配程度来决定。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经历的多了,路也就自然的像是路了。
谨此,无他寥表钢市之忧思。
近年来,随着钢铁生产行业兼并重组的不断推进,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但下游用户分散、钢材品种规模繁杂、国内贸易货款拖欠、钢厂售后服务欠缺等四大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所以,钢铁物流贸易的蓄水池功能、稳定生产功能、订单集成功能、售后服务功能、融资垫资等功能在工业产业链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由于国内钢铁产能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钢铁物流贸易在市场销售环节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近年来,在建或拟建的钢铁物流项目与传统的钢材交易市场相比,在办公环境、钢材加工、电子交易、物流管理、金融服务、商业配套等方面都具备了一些新特征。
由于,建设面积的巨增、投资规模的放大、功能的增强,其社会定位和经济地位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已经突破了钢材现货市场的范畴,更准确地说已经具备钢铁物流园(以下统称钢铁物流园)的基本功能。
1、区位条件和物流条件更加优越传统的钢材交易市场多位于城市内,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钢材市场每天成千上万吨钢材的运输、仓储、加工对城市的交通、道路、空气、噪声等都生产严重影响,近年来,全国各主要城市都已出台相关物流产业规划政策,计划将原有市内专业市场外迁至郊外。
在对钢铁物流园的重新选址上,投资者都非常注重区位条件和物流条件,一般选址于大型工业开发区内,于多条高速公路和省市公路干线的汇集处,申请自有铁路货运专用线、申请自有内河码头。
便捷的物流条件为项目的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投资规模巨增由于现代的钢铁物流园集现货交易、仓储、加工、金融、信息、办公、商业、住宿、餐饮、景观、停车等功能于一体,因此,对用地规模的需求越来越大,通常的用地规模都在千亩以上,例如:天津国际金属物流园用地规模达5000亩,武汉华中钢铁交易中心用地规模超过3000亩。
3、办公功能增强与传统的钢材交易市场相比,现代钢铁物流园的办公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明显增加,并且提供多种户型以满足不同企业的办公面积需求。
同时,也非常注重办公室、门厅、园区绿化环境的设计和建设,提升整体办公环境和对外形象。
4、加工服务增强传统的钢材市场加工功能较弱,并且加工产品单一,无法满足当地工业企业的生产需求。
现代钢铁物流园的加工功能逐渐加强,不仅可以提供简单的卷板开平、分条,还可以进行一些焊接、冲压、冷弯、涂层等服务,提升了钢铁物流园的竞争力和对工业企业的支撑力。
5、电子商务功能增强与传统的钢材交易市场相比,现代钢铁物流园对网上交易、自动化仓储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非常重视。
为了更好地支持入驻企业的经营活动,一些钢铁物流园以外包系统开发或联合现存钢材电子盘的形式实现网上交易功能;同时,引入WMS仓储管理系统和OA办公系统,实现仓储管理和办公现代化,降低管理成本。
6、金融功能增强随着钢材金融属性的不断增强,钢材贸易企业对融资的需求是不可或缺的,现代钢铁物流园除了沿用仓单质押、担保贷款等金融服务外,还运用了托盘、联合担保、应收账款融资等手段,以便更好地服务园区内企业。
7、商业配套功能增强传统的钢材市场多数没有像资讯、酒店、便利店、咖啡厅、餐厅、洗车房等商业配套功能,给入驻商户的生活带来不便。
现代钢铁物流园积极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市场内产品信息、库存信息,并且,创建自己的刊物,免费发放给入驻商户。
在沿街店铺更是积极招商,引入中高档餐饮公司、星级酒店、咖啡厅等,扩大服务功能,方便园内企业的商务活动。
其实,现代钢铁物流园较传统钢材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引入了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管理理念,配备了多方面的商业配套措施。
但是,现代钢铁物流园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
一、重庆地区钢材消耗总量93年以前,重庆每年的钢材消耗量约为70-80万吨,93年第一次超过100万吨。
在随后的5年时间里,钢材年消耗量基本上徘徊在100万吨左右,始终没有突破。
但从98年开始,重庆市场的钢材消耗量出现了强劲增长,其增长幅度接近20%。
据分析,重庆市场近两年钢材需求的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重庆直辖。
成为直辖市后,为树立直辖市的新形象、便利交通、改善招商引资环境,重庆市投巨资进行了大量基本建设,包括市政、公路、桥梁、房屋等数十项大型建设项目,加上三峡库区工程和移民安居工程渐入高潮,促进了钢材消耗量的持续增加。
二、重庆钢材市场消费结构(1)板材市场及消耗情况重庆地区的板材市场不大,2000年消耗的板材总量约为33.5万吨,其中薄板约19.4万吨,中厚板约13.8万吨,特厚板约0.3万吨。
使用板材较多的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化工、制药、机械制造以及铁路运输、特大型桥梁建设等行业。
此外,其它行业还需要一些造船板、锅炉板、容器板、普板、低合金板等,但数量都不很大。
重庆地区板材市场销售的产品中,中厚板以重钢为主,外地产品主要是鞍钢、邯钢、武钢、济钢、柳钢、酒钢等钢厂的产品,前些年鞍钢、邯钢、武钢、济钢的产品居多,近年来柳钢、酒钢已迎头赶上。
薄板以宝钢、武钢、攀钢居多。
近两年武钢和攀钢的开平板在重庆地区的销售呈异军突起之态。
(2)型材市场及消耗情况据统计,重庆地区消耗的型材包括大型材、中型材、小型材和优质型材,其中小型材还包括建筑钢材类的螺纹钢。
93年以前,重庆市每年消耗的型材总量约30万吨,93-94年因钢材价格疯涨,需求量曾暴增到50万吨。
95-96年回落到约40万吨的水平,97年以后型材消耗量开始出现稳步增加的态势,到2000年时已经达到了66万吨。
重庆市场消耗型材的大户主要是机械制造行业、汽车摩托车制造行业和建筑业(主要消耗螺纹钢),包括公路、桥梁、隧道等公共设施的建设。
目前在重庆市场上参与普通大中型材竞争的生产厂家主要有:重钢、武钢、鞍钢、涟钢、唐钢、攀钢等钢厂。
参与特殊大中型材(或优质型材)竞争的生产厂家主要有:太钢、重特、抚顺、北满、西宁等特钢厂。
参与普通小型材竞争的生产厂家主要有:重钢、水钢、威钢、昆钢、达钢、攀钢、酒钢、成钢、唐钢等钢厂。
(3)建筑钢材市场及消耗情况重庆地区使用的建筑钢材主要是螺纹钢和线材。
重庆直辖后,基本建设的力度明显加强,1998-2000年,作为建材主体之一的线材消耗量与螺纹钢的走势完全相同,也呈快速大幅度增加趋势。
事实上,近3年进入重庆市的螺纹钢和线材两大建筑钢材主要消耗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型公路及桥梁建设:根据重庆市的总体规划,重庆市在最近几年内陆续建成了渝长、长涪、梁万、渝黔、渝合、渝广、环城等多条高等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和鹅公岩长江大桥、黄花园嘉陵江大桥等多座特大型桥梁。
由于重庆地区多山多河的地理特点,修建的高速公路沿途一般都有各种各样的大、中、小型桥梁和隧道涵洞。
以渝长高速公路为例,就有特大型桥1座,大型桥23座,中型桥28座,小型桥30座,大型立交桥5座,隧道9公路。
公路及桥梁工程估计消耗了螺纹钢和线材总量的30%。
高楼及住宅建设:重庆市主城区已经建成的十万平方米以上的高层大厦约有30多幢,已建成的大型安居工程的商品房工程至少有15个。
据重庆市建委和统计局统计,1998-2000年全市建筑施工面积分别为4826、5300、606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分别为2210、2870、3100万平方米,增幅相当可观。
高楼及住宅建设估计消耗了建筑钢材总量的40%。
三峡移民搬迁:三峡库区中的巫山、奉节、云阳全县城搬迁、万县大部分搬迁,加上其它一些搬迁重点工程项目,均耗用了大量建筑钢材,其比例,约占总量的10%。
其它市政建设工程:重庆市近三年修建了许多大型或特大型市政工程,如人民广尝朝天门广尝南岸宏声广尝沙坪坝文化广场等十余个广场;改扩建了九龙坡和尚山水厂;新建和扩建了包括长扛、嘉陵江两岸滨江路在内的主城区道路近200公里,并新建或整修了大量立交桥;新开了长江、嘉陵江污水处理工程等。
这些工程大约耗用了建筑钢材总量的10%。
目前在重庆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建筑钢材生产厂家主要有:重钢、水钢、昆钢、威钢、成钢、达钢、湘钢、武钢、鄂钢等。
重钢虽占尽了重庆市场的地利,但因产量所限,在建筑钢材方面的市场份额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