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常见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防护
常见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防护
中毒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 中的毒物。
生产性 毒物
职业 中毒
有关概念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 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 可引起的中毒。
1.生产性毒物的来源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 料;材料加工、搬运、储藏。
生产环节中接触毒物,如管道的渗漏,废料 的处理和回收,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 误,化学物的采样,设备的检修等
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 数小时)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 中毒。如急性苯中毒、氯气中毒。
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 起的中毒。如慢性铅、锰中毒。
发病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 接触毒物浓度较高,工龄一般 在3个月内发病者,称亚急性 中毒。如亚急性铅中毒。 。
6.生产性毒物的分类
金属及类金属毒物
01
离心力除尘——旋风除尘器
湿法除尘
静电除尘
3.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皮肤:也是主要途径之一
呼吸道:重要途径
消化道
4.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
毒物的 化学结构
剂量、浓度和 接触时间
联合作用
个体易感性
5.职业中毒的临床
急性中毒 (acute poisoning)
慢性中毒 (chronic poisoning)
亚急性中毒 (subacute poisoning)
刺激性气体 02
03
窒息性气体
生产性 毒物
07
农药
有机溶剂
04
05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06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二、化学类毒物职业危害的防护
技术控制措施在预防化学毒物中 毒常起到关健作用,如工艺改革、工 业通风,当技术控制也难以实现或效 果不理想或紧急检修、抢救情况下, 就考虑采用工人个体的各种防护用 具。
2.工业除尘
除尘是将含尘气体引入具有一种或 几种力作用的除尘器,使颗粒相对 予其运载气流产生一定的位移,并 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最终沉积到捕 集体表面。除尘通常与环境保护相 关,经常用于燃煤锅炉烟气、水泥 窑炉尾气、钢铁冶炼烟尘、装卸与 粉碎工艺颗粒物捕集与去除。
重力除尘——重力沉降室
惯性除尘——惯性除尘器
原料及 辅助原料
中间产 品、 夹杂物或 废弃物
成品 副产品
其他
成品的处理、包装。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及职业接触
其他……
固态毒物 (含粉尘)
液态毒物
气态或蒸气态
气溶胶态 (雾、烟)毒物
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式
2.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 成品的处理、包装; 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 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而引起的冒锅和冲料; 物料输送或出料口发生堵塞; 作业人员进入反应釜出料和清釜; 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泄漏; 废料的处理和回收; 化学物的采样和分析; 设备的保养、检修。
原则:根除毒物 、降低作业场所 环境中毒物的浓度、工艺、建筑布局 卫生、个体防护、职业卫生服务、安 全卫生管理。
详解《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应急救援机构(站)的设立 硬件及救援组织机构人员 经济救援站或者有毒气体防护站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配置及使用面积
详解《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常见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与防护
全球: 事故与职业病死亡比 =14%:86% 累计1亿6千万人患职业病
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4%
欧洲报告职业病病例构成
中国报告职业病病例构成
过30多个行业,以煤炭、冶金、 建材、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等最为严重
遗留的包袱重 体检率低,只有20—30% 报告体系不健全,漏报率高达30—37% 仅现患的尘肺病可能不少于100万人
8.20% 3.70% 21.40%
66.70%
民营企业 国企 外资企业 其他
总体评价
1.我国职业病造成的伤亡 人数已经超过生产安全事故; 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
2.根本因素在于意识层面。 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光知不觉——不知不觉
对于局部通风除尘、排毒系统,在排风经净 化后,循环空气中粉尘、有害气体浓度大于 或等于其职业接触限值的30%时;
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及有害物质浓 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
三、职业卫生工程技术
1.工业通风
工业工作场所通风 (ventilation of industrial workplaces)
应将有害物质发生源尽可能密闭,排风罩应尽可能靠近有害物质发生源; 排风罩的吸气方向应尽可能与有害物质逸出的方向一致; 排风罩的布置应使污染空气不致流经工人的呼吸带; 排风装置应设在不受室外进入气流的干扰处; 排风罩罩口要有一定的控制风速,在距离罩口最远的有害物质散发点(即控
制点)上造成适当的空气流动,从而把有害物质吸入罩内。控制风速的大小 应与化学物毒性大小和逸散速度大小等有关,一般气体或蒸汽控制风速不 小于0.7~1.0m/s,粉尘状化学物控制风速为1.0~1.5 m/s。 对有腐蚀性的酸碱性气体,排风罩应耐腐蚀; 排风罩的设置不应妨碍工人的操作并保证有足够的照度
3.进行科学的工程防护技术,规范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成本 较小、效果较好的途径。
目录
生产性毒物来源及分类 化学类毒物职业危害的防护 职业卫生工程技术
个体劳动防护用品
一、生产性毒物来源及分类
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暂时 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危 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毒物
机体受毒物作用后引 起一定程度损害而出 现的疾病状态。
包括通风、除尘、排毒、防暑降温等 工业工作场所通风的目的:就在于防止粉尘
以及一些有毒、刺激性气体对室内(工作场 所内)空气以及对室外大气的污染。 按通风系统的工作动力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按工作场所实施的换气原则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全面通风
局部通风
局部排风罩是局部排风系统中的关健装置
工艺、技术和原料 设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密闭措施
详解《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冲洗设施 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 废水处理 泄险沟
详解《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通风、除尘、排 毒设计应遵循相 应的防尘、防毒 技术规范和规程 的要求
下列三种情况不宜采用循环空气
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 含尘浓度大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25%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