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防工程结构介绍

人防工程结构介绍

2.4、墙、柱等承重结构,应尽量与地面建筑物的 承重结构相互对应,以使地面建筑物的荷载通过 防空地下室的承重结构直接传递到地基上。
2. 人防工程结构的主要特点2
2.5、当平时使用要求与战时防护要求不一致时,应 采取平战功能转换措施。
2.6、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可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设计
2.7、材料设计强度可提高
1 空气冲击波
1.1 空气冲击波的形成 核武器在空中爆炸时,反应区内的高温高压气
团高速猛烈地向外扩张,冲击及压缩其邻近的空 气,从而形成空气冲击波,并且不断向外传播。 1.2 超压
波阵面后的压缩空气层称为压缩区,在压缩区 中压力超过正常大气的压力称为冲击波超压。在 波阵面上超压值最大,称最大超压或超压峰值。 通常讲超压值△Pm,均指超压最大值。
1.3 空气冲击波组成
空气冲击波是由脱离爆心后不断向外传播的彼 此紧密相连的压缩区和稀疏区构成。
1.4 动压
当冲击波波阵面接触到未被扰动的空气质点时, 使该处空气质点获得很大速度,空气质点高速 运动如受到结构滞止,则产生作用于结构上的 压力,称为“动压”,动压的变化规律与冲击 波超压的变化规律相似。
不乘分项系数;人防结构可靠度要求比工民建结构低。
2. 人防工程结构的主要特点1
2.1、核爆动荷载属于偶然性荷载,荷载具有量值 大、作用时间短且不断衰减等特点。
2.2、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应同时满足平时和战时 二种不同荷载效应组合的要求。
2.3、地面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对于普通爆破航弹、 核爆炸冲击波早期核辐射等破坏因素都有一定的 削弱作用,设计防空地下室时可考虑这一因素。
人防工程结构介绍
内容
一.概述 二.核爆冲击波荷载 三.核爆等效静载 四.荷载组合 五.内力分析、截面设计与主要构造规定 六.人防结构设计 七.关于结构的功能转换 八.结构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一、概述
1.人防荷载的特点
1.1 人防荷载的来源:来源于核爆炸冲击波 1.2 人防荷载的作用时间:很短,1秒钟左右 1.3 人防荷载的作用次数:一次(整个结构寿命期内一次) 1.4 人防荷载的性质:突加快卸的瞬时动力荷载 1.5 人防荷载的分布:同时、均匀、满布 1.6 人防荷载的分项系数:分项系数=1,原因是:偶然性荷载
2 地面空气冲击波
随着离爆心投影点的距离不断增加反射波阵面与入 射波阵面汇合成为冲击波,此汇合后的冲击波称为 “合成波”,即地面冲击波,地面冲击波阵面靠近 地面部分垂直于地面,即沿地面水平方向传播。一 般人防工程是按冲击波作用是按平行于地表的地面 冲击波考虑。
3 地面冲击波主要设计参数
4 空气冲击波对人防结构的作用
2.8、由于核爆动荷载是偶然性荷载,钢筋混凝土构 件又允许开裂,因此比之静荷载作用下构件的安全 度可适当降低。
2.9、在核爆动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有较大提高, 同时安全系数也可取较低,在这种瞬间荷载作用下, 一般不会产生因地基失效引起结构破坏。
3.人防结构结构设计特点
3.1 可用“等效静载法”、可拆开为单个构件进行 计算(规范用三个系数过渡到等效静载)
5)、无升压时间三角形荷载的正反射系数仅与入 射波超压值有关,超压值越大,其反射系数越 大。
6)、空气冲击波在某些条件下可能为有升压时间 的三角形荷载。
7)、根据试验资料总结,此种荷载当地面超压值 在0.1Mpa左右时,正反射超压不会大于入射超 压的一倍,即一般可取正反射系数为2。
4.2 扩散效应
1)、当冲击波从小孔进入大空间时,进入大空间 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峰值会有所降低,并使波形 出现一段升压时间,即冲击波的扩散效应。
2)、当冲击波传播方向与室外出入口轴线垂直时 (如竖井式出入口),由于口外冲击波气流质 点运动速度在出入口轴线上的分量为零,因此 口内冲击波的产生只是由于口外冲击波扩散、 膨胀而引起的。
3.2 各部位抗力(强度)相协调 3.3 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3.4 充分保证结构的延性,“强柱弱梁(板)”、
“强剪弱弯”
4. 人防工程结构选型
4.1、防空地下室结构选型应根据防护要求、使用 要求、上部建筑物结构类型、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以及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4.2、防空地下室结构选型包括要满
2)、稳定时作用在前墙上的压力称为环流压力。当防空 地下室顶板高出室外地面时,迎爆面将会产生一定的 环流效应,因此其墙面上最大压力会比正反射时略小。
3)、例如6级时正反射系数为2.4,如考虑环流效应,则 反射系数可取2,即作用于高出地面外墙上最大压力值 为2△Pm。
3)、对一般防空地下室的通道可不考虑压力随传 播距离的变化。当冲击波在通道内遇900转弯时, 大约会有6%能量损失,这种变化在实用上也可 忽略不计。
4.3 环流效应
1)、当冲击波与封闭地面建筑物前墙相接触时产生正反 射,前墙上压力瞬时增大到反射超压值,形成高压区, 而前墙边缘以外入射波并未遇到障碍,相对于反射超 压而言是低压区,由于正面上的反射压力大于顶面和 侧面冲击波压力,所以前墙上的反射压力不能保持而 很快衰减,这种衰减一直要延续到空气流动状态相对 稳定时为止,这种现象称为环流。
4.1 反射效应
当冲击波在传播方向上遇到一刚性结构物时,会产 生很大反射超压。
1)、当冲击波传播方向与障碍面法线夹角α=0时的反 射称为正反射,此时反射系数最大,
2)、α≠0的反射称为斜反射,随夹角α增大,反射系数 逐渐减少。
3)、当α<30°时,斜反射系数与正反射系数相差不 大。
4)、设计时按最不利因素考虑,故在设计时均按正反 射系数取值,当α略大于30°时,冲击波沿表面平 行滑过,不产生反射,此时反射系数为1。
足战时作为防护结构的要求。防空地下室常用梁 板结构、板柱结构以及箱型结构等。当柱网尺寸 较大时,也可采用双向密肋楼板结构。
二、核爆冲击波荷载
二、核爆冲击波荷载
1 空气冲击波 2 地面空气冲击波 3 地面冲击波主要设计参数 4 空气冲击波对人防工程的作用 5 土中压缩波及其对人防结构的作用 6 人防结构核爆动荷载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