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王汉卫提要当前对外汉语教材的通用媒介语(英语)与教学对象不适应,且与汉语传播战略相左。

本文提出 无通用媒介语 的根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论述了周边语为主要关注点的多媒介语策略。

媒介语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国家宏观语言政策的深刻变革和成熟。

关键词媒介语周边语对外汉语教材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主要存在于初级阶段的教学当中,是为了方便汉语教学的需要而使用的他种语言,包括教材媒介语以及教师的课堂用语。

其中,教材的媒介语选用具有主体地位和导向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教材媒介语。

长期以来,英语作为 通用媒介语 似乎是当然的事情,然而,这种 定势 既不切合实际,也不利于汉语国际传播战略的实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近年来留学生的生源构成情况;留学生对英语通用媒介语的态度;对外汉语教材媒介语策略;媒介语政策、外语政策与语言战略的相互关系。

一近年来留学生生源构成情况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讨论媒介语的选择问题,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个变化。

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很小,二十多年的时间共招收留学生12800名,1991年招生量首次突破1万名,2000年首次突破5万名,2004年首次突破10万名。

下页表1是1999!2005年的留学生构成情况∀:从表1可看出,亚洲生源在全部留学生中所占比例从1999年到2005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到2005年占总数的75.73%。

其他各洲生源绝对人数虽也有增长,但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同6年前相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

总的来说,亚洲留学生不但自1999年以来基数庞大,而且上升势头也非其他各洲可比。

*本文问卷调查承上海师范大学任海波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莫修云老师、四川大学李宇凤老师及其他多位老师协助,写作过程中得到郭熙教授以及#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匿名审稿专家的指正,谨致谢忱。

111表11999!2005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及构成年份总人数亚洲(%)欧洲(%)美洲(%)非洲(%)澳洲(%)19994471131914(71.38)5621(12.57)4938(11.04)1384(3.10)854(1.91)20005215039034(74.85)5818(11.16)5144(9.86)1388(2.66)766(1.47)20016186946142(74.58)6717(10.86)6411(10.36)1526(2.47)1073(1.73) 20028582966040(76.94)8127(9.47)8892(10.36)1646(1.92)1124(1.31) 20037771563672(81.93)6462(8.31)4703(6.05)1793(2.31)1085(1.40) 200411084485112(76.79)11524(10.40)10695(9.65)2186(1.97)1327(1.20) 2005141087106840(75.73)16463(11.67)13221(9.37)2757(1.95)1806(1.28)来华留学生最多的前10个国家近年来的变化,更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周边国家、特别是有汉文化底蕴的国家(韩国、日本、越南及华人聚居的东南亚)汉语升温的强劲势头。

表21999!2005年来华留学生最多的前10个国家年份排名前十位的国家1999日本、韩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2000韩国、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德国、法国、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2001韩国、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德国、越南、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2002韩国、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2003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德国、俄罗斯、尼泊尔、蒙古2004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尼泊尔2005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注:1999年教育部资料只显示了居前9位的国家,2005年只显示了居前5位的国家。

从表2可以看到,1999年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只有3个;至2004年情况则完全反过来了,西方国家只剩下3个,排名前五位的国家除了美国,其余全是周边国家。

根据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的数据,以2004年为例,如果我们把留学生按母语为英语/非英语分类计算,非英语生源占84.14%,而英语生源仅占15.86%;同时,如果按地缘上的中国周边/非周边分类计算,周边生源占78.35%,而非周边生源仅占21.65%。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知道,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非英语母语生源,或者中国周边生源占到了留学生的绝大多数,并且这个态势还相当稳定。

留学生的构成态势是一个客观事实,这个事实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英语这个 通用媒介语 的作用、价值和地位。

二英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适应性调查英语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语言,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分场合、不分层次、不看对象地滥用,事实上英语离真正的 通用 还很远。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以英语作为通用媒介语是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和意愿呢?学生的媒介语愿望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媒介语选择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问题如下:112问题1:教材上生词的英文翻译,你。

A.一定看B.有时看C.很少看D.不看问题2:教材上语音语法的英文翻译,你。

A.一定看B.有时看C.很少看D.不看问题3:你希望教材上生词的解释是。

A.英文B.你自己国家的语言C.汉语D.汉语、图画、例子和AB以外的其他方法问题4:你希望教材上语音、语法的解释是A.英文B.你自己国家的语言C.汉语D.汉语、图画、例子和AB以外的其他方法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60份,回收有效问卷420份,有效标准一是必须标明国籍,二是没有复选问题3和问题4的C、D项。

在生源统计上,朝鲜、韩国、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且学生一般不是华人,算作一类;东南亚国家生源多为华人,算作一类;其他生源分为英语母语和非英语母语两类,预计他们对媒介语的态度也会有明显不同。

问题1、问题2是学生被动使用英语媒介语时的反应;问题3、问题4是学生对媒介语的期望,属于主动反应。

问题1-4的A项可视为支持英语。

问题1、问题2的B项可视为中性,C、D两项可视为否定使用英语,因为没有复选的可能,所以并没有增加否定英语的权重,C、D两项数据可以合并统计以凸显结果的本质。

问题3、问题4的B、C、D项都是对英语的否定,B项是希望用母语(非英语)作为媒介语,C、D两项本质上是一项,D项更加细致,是为了观察学生对汉语为主、同时使用更多非语言媒介的反应,个别复选问卷视为无效,这样就不会增加否定英语的权重。

表3问题1和问题2的调查结果(被动反应)问题1问题2A B C D A B C D韩日学生(245人)39103723131738358东南亚学生(110人)6340614545182非英语母语学生(31人)171040111460英语母语学生(34人)29410211012表4问题3和问题4的调查结果(主动反应)∋问题3问题4A B C D A B C D韩日学生(245人)22996465211016762东南亚学生(110人)3736182232292625非英语母语学生(31人)138********英语母语学生(34人)323225323204经过数据合并,可以得到下面两张统计表:113表5被动反应情况统计支持英语中性否定英语韩日14.28%35.92%49.80%东南亚49.09%38.63%12.27%非英45.16%38.71%16.13%英73.53%20.59%5.88%表6主动反应情况统计支持英语支持母语支持汉语综合韩日8.78%40.8%52.65%东南亚31.35%29.53%41.36%非英37.10%27.42%45.17%英94.12%94.12%16.18%从表5来看,韩日生最不支持英语翻译,持支持态度的仅有14%,而持否定态度的占到了一半。

态度截然相反的是英语母语的学生,另两类学生则呈现出中间状态。

就被动反应的情况看,英语媒介语的使用可以定性如下:基本适用于英语母语的学生;勉强适用于华裔和其他西方非英语国家的生源,基本不适用于韩日生源。

从表6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英语母语的学生更加强烈地希望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言,而其他3类学生对英语的支持率则大幅下滑。

韩日生表现出了对英语的强烈排斥,支持者不足10%。

英语母语学生之外,其他3类学生均表现出了对媒介语的多元化要求。

而在这个多元化的要求中,最显著的是对汉语的要求,支持率在各项选择中居首位,同时,对母语媒介语的追求也不容忽视。

总之,加进去母语和汉语这两个因素,除了英语母语的学生之外,各国留学生对英语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 多样化 来概括。

进一步而言,这个多样化可以定性为对英语的否定!!!因为就非英语母语学生来说,对母语和汉语的选择均意味着对英语的否定。

综合近年来留学生生源构成情况及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对外汉语教材以英语为通用媒介语的模式虽然为不同类别的留学生都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服务,但它的主要适应对象是16%左右的英语母语者,而并不是84%左右的非英语母语者。

因此,我们认为,英语不能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通用媒介语。

进一步而言,不只是英语,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任何他种语言都不能作为通用媒介语。

原因可以简述为以下三点:第一,跟事实不符。

历史上一直到今天,没有任何一种语言真正通行天下,可以天然地作为他种语言的媒介。

过去没有,而且在今后可预见的历史时期内也未必会有。

第二,对学生不公平。

通用媒介语 使学生虽同处于一样的教学环境,得到的却是并不一样的对待,而且利益的天平是向少数人倾斜的。

第三,对汉语教学和传播不利。

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的选择目前还缺乏自己的深度思考和行业规范,过度依赖英语作为媒介语。

媒介语问题对汉语教学和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

语言传播理论认为,一种语言的传播常常导致别的语言缩小使用范围,由此也带来了语言的竞争(郭熙,2004:63-65)。

汉语 和 媒介语 就是这样一对矛盾,后者并不仅仅是服务生,同时也是竞争者。

普遍地采用某种语言作为媒介语,实际上等于强化了该种语言的声望、价值和地位。

从汉语传播的角度看,这对我们是很不利的,汉语教学和传播的效果将因此而大打折扣。

总之,上文的讨论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则:无通用媒介语原则,这是对外汉语教材媒介语问题上应该恪守的一个基本原则。

三周边化、多样化、视觉化的媒介语策略恪守了基本原则,我们就需要重新设定自己的媒介语策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