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设施园艺-环境及调控技术
温度环境 设施作物对温度的基本要求 设施的温度环境特点与热平衡 设施内温度环境调控
1.园艺作物对温度的基本要 求
温度是园艺作物设施栽培的首要环境条件,因
为任何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都要求
一定的温度范围,即所谓最适、最高、最低界
限的“温度三基点”。当温度超过生长发育的
最高、最低界限,则生育停止。如再超过维持
根据热平衡原理,人们采取增温、保温、和降温措施来调 控温室内的温度。
保护地热支出的各种途径之一 —— 贯流放热
辐射
内
辐射 外
表
表
风
面
面
速
、
表
面
对流
热传导
对流
积
材料导热率、内外温差
图 11 热贯流传热模式图
表7 各种材料的热贯流率(KJ/ m2·h·℃)
种类 玻璃 玻璃 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 聚乙烯 合成树脂板
对水分的要求和 吸收能力
园 艺 植 物
湿生植物:生长期间要求大量的水 分存在根、茎、叶内有大量水分存 在。
的
分
类
中生植物: 既不耐旱,也不耐涝,
要求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蔬菜作物对空气湿度的基本要求
类型
蔬菜种类
适 宜 相 对 湿 度 ( % )
高 湿 型 黄 瓜 、 白 菜 类 、 绿 叶 菜 类 、 水 生 菜
最低界限 8 8 5 5 8 8 2 2 2 10
➢ 温室的热平衡原理
温室是一个半封闭系统,它不断地与外界进行能量与物质 交换,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蓄积于温室内的热量ΔQ=进入 温室内的热量(Qi)-散失的热量(Qo)。
当Qi>Qo时,温室蓄热升温; 当Qi<Qo时,室内失热而降温; 当Qi=Qo时,室内热收支达到平衡,此时温度不发生变化。不过,平 衡是相对、暂时和有条件的,不平衡是经常的绝对的。
热风加温
㈢ 降温措施
1. 通风换气
自然通风
强制通风
2.遮光,减少进入园艺设施内的热量。
外内遮遮阳阳网网
3. 增大潜热消耗
排大 湿量 。灌
水 之 后 通 风
风机水帘
设施湿度调节技术
温室除湿的最终目的: 防止作物沾湿,抑制病害发生。
园艺设施内空气中的 水汽从何而来?
土壤蒸发
作物蒸腾
1. 设施内湿度环境特征
高压气体放电灯
•水银灯(汞灯):主要是蓝绿光,紫外辐射高,发光
效率高(达50-60 Lm/w),光色差。低压灯主要用作紫 外光源,高压灯用于照明及人工补光。
•氙灯:分为长弧氙灯和短弧氙灯,两种氙灯辐射能量分
布与日光较接近,故称“小太阳”。强度高,发光效率 高(27-37 Lm/w)体积小,寿命长。
85~90
中 湿 型 马 铃 薯 、 豌 豆 、 蚕 豆 、 根 菜 类 ( 胡 萝 卜
70~80
除 外 )
低 湿 型 茄 果 类 、 豆 类 ( 豌 豆 、 蚕 豆 除 外 )
55~65
干型 西 瓜 、 甜 瓜 、 胡 萝 卜 、 葱 蒜 类 、 南 瓜
45~55
大多数花卉适宜的相对空气湿度为60%~90%
园艺设施内的土壤特点
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含量高且分解较快。 土壤淋溶作用小,养分残留量高,易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 大多数设施土壤养分供应不平衡,普遍表现为“氮过剩、 磷富积、钾缺乏” 。 土壤连作栽培现象普遍,易发生土壤连作障碍。 土壤酸化。 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菌和害虫的繁殖,很难根治。
3.设施内湿度环境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
蔬菜 种类
黄
病虫害种类
炭疽病、疫病、细菌 性病害等 枯萎病、黑星病、灰 霉病、细菌性角斑病 等
瓜 霜霉病 白粉病 病毒性花叶病 瓜蚜 绵疫病、软腐病等
番 茄
炭疽病、灰霉病等
晚疫病
要求相对 湿度( %) >95
>90
蔬菜 种类
番 茄
>85
茄
25~85
子
干燥(旱)
干燥(旱)
减少灌水
通过改良 灌水方法 提高水分 的利用率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也能抑制土壤表面水分蒸发,提高室温 和空气湿度饱和差,从而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用人工动力,依靠水蒸 气或雾等的自然流动,使园 艺设施内保持适宜湿度环境。
通风换气
自然通风
强制通风
加 温 除 湿
强制空气流动
可促进水蒸气扩散,防止作物沾湿。
除湿机或除湿型 热交换通风装置
㈡ 园艺设施的加湿措施 温
室
喷雾加湿
内 屋
统
顶 安
湿帘加湿
装 喷
雾
系
二氧化碳环境
➢ 设施内的二氧化碳环境 ➢ 二氧化碳浓度与作物光合作用 ➢ 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设施内二氧化碳环境
大气中CO2浓度约为330~350μl/L,由于受气候、生物 等因素影响而具有:
季节变化:一年之中, 11月~2月较高,4~6月较低。 日变化: 一天中,日出之前最高,10~14时最低。
生命的最高最低界限,就会死亡。
表5 几种果菜类蔬菜生育的适宜气温、地温及界限温度(℃)
(高桥等,1977)
蔬菜种类
番茄 茄子 青椒 黄瓜 西瓜 温室甜瓜 普通甜瓜 南瓜 草莓
昼气温
最高界限 最适温
35
25~20
35
28~23
35
30~25
35
28~23
35
28~23
35
30~25
35
25~20
35
2光照长度的调控
✓ 短日照处理
采用遮光率100%遮光幕覆盖,例如菊花遮光处理,可 促进提早开花。
✓ 长日照处理
通常补光处理,如菊花电照处理可延长秋菊开花期至冬 季三大节日期间开花、实现反季节栽培,增加淡季菊花 供应,提高效益。而草莓电照栽培,可阻止休眠或打破 休眠,提早上市。
补光强度、方法,依作物种类而异。
本章主要内容
❖ 光环境 ❖ 温度环境 ❖ 湿度环境 ❖ 二氧化碳 ❖ 土壤环境
光环境
光环境对温室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光效应、热 效应和形态效应,直接影响其光合作用,光周 期反应和器官形态的建成,在设施园艺作物的 生产中,尤其是对喜光园艺作物的优质高产栽 培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要注意作物的合理密植,注意垄向。
除湿措施
(1)被动除湿
① 减少灌水 ② 地膜覆盖 ③ 增大通风量和透光量 ④ 采用透湿性和吸湿性良
好的保温幕材料
(2)主动除湿
① 强制通风换气 ② 加温除湿 ③ 强制空气流动 ④ 除湿机或除湿型热交换 通风装置
不用人工动力(电力等),不靠 水蒸气或雾等的自然流动,使园艺设 施内保持适宜湿度环境。
3. 设置防寒沟
• 减少温室南底角 土壤热量散失。
4. 减少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
• 全面地膜覆盖、膜下 暗灌、滴灌
➢ 加温
1.增加设施内进光量—提高透明覆盖物的透光率
2. 人工加温
明火加温 电热加温
热风加温 气暖加温 水暖加温
辐射加温
1. 增加园艺设施进光量。
土 壤暖气加温 加 温
炉 火 加 温
设施园艺的人工补光
⒈人工补光的目的
日长补光以抑制或促进花芽分化,调
节作物开花时期,即以满足作物光周期的 需要为目的。
栽培补光促进作物光合作用,促进作
物生长,补充自然光照的不足为目的。
人工补光的光源
白炽灯:
红光、远红光多,可见光所占比例少。
价格便宜,但发光效率低(10-26 光通量(Lm)/消耗 电功率 (w), 光色较差,目前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光源。 使用寿命大约1000小.5
20.92
3~3.5
20.08
单层
23.01
双层
12.55
单层
24.29
FRP,FRA,MM 20.92
A
双层
14.64
种类 木条 砖墙(面抹灰) 钢管 土墙 草苫 钢筋混凝土
规格(毫米) 热贯流率
厚8
3.77
厚38
5.77
47.84~53.97
厚50
4.18
12.55
土壤次生盐渍化
(土壤盐分浓度危害)
由于设施中土壤 水分是向上运动的, 加之栽培中施肥量较 大,残存的养分离子 大量聚集在表层土壤 中,出现土壤盐分浓 度过高,对园艺作物 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 影响。
光照 温度 肥水
CO2肥源
➢ 液态CO2 ➢ 燃料燃烧 ➢ CO2 颗粒气肥 ➢ 化学反应
液态CO2
燃烧法--燃烧白煤油释放CO2
化 学 法
——CO2
发 生
NH4HCO3
H2SO4
器
其他提高设施 CO2浓度的方法
➢ 通风换气
➢ 增加土壤有机质 ➢ 生物生态法 作物与食用菌间套作;设施种养一体化
荧光灯
光谱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蓝紫光 黄绿光 红橙 光
16.1% 39.3 % 4• 4第.6二%代电光源。价格便宜,发光效率高(约为白炽
灯的4倍)。可以改变荧光粉的成分,以获得所需的
光谱。寿命长达3000小时左右。
• 主要缺点是功率小。
金属卤化物灯
光效高(60-80 Lm/w),光色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 区域),功率大(200-400 W),是目前高强度人工 补光的主要光源。缺点是寿命短,成本较高。
日光温室CO2浓度日变化
二氧化碳浓度与作物光合作用
饱和点 率 速 合 光 净
补偿点
浓度
图19 不同光强下黄瓜光合强度与CO2浓度的关系 (伊东,1980)
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 CO2施肥浓度 通常,800~1500μl.L-1作为多数作物的推荐施肥浓度,具 体依作物种类、生育时期、光照及温度等条件而定。 ➢ CO2施肥时间 施肥时期:苗期和产品器官形成期 施肥时间:日出0.5h或草苫卷起0.5h后,每次施肥时间不 少于2h。一般不在下午施肥。 ➢2施肥过程中的环境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