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机床驱动和位置控制终

数控机床驱动和位置控制终

步进电机是按电磁吸引的原 理进行工作的。当定子绕组 按顺序轮流通电时,A、B、 C三对磁极就依次产生磁场, 并每次对转子的某一对齿产 生电磁引力,将其吸引过来, 而使转子一步步转动。每当 转子某一对齿的中心线与定 子磁极中心线对齐时,磁阻 最小,转矩为零。
步进电动机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驱动和位置控制终
第5章 数控机床的驱动与位置控制
入不丢步的正常运行的最高频率。
4).连续运行的最高工作频率 最高工作频率指步进电机连续运行时,不丢步运行的极限频率。
5). 加减速特性 加减速特性是描述步进电机由静止到工作频率和由工作频率
到静止的加减速过程中,定子绕组通电状态的变化频率与时间的关系。
6). 矩频特性与动态转距 矩频特性是描述步进电机连续稳定运行时输出转矩与连续运行频
数控机床驱动和位置控制终
第5章 数控机床的驱动与位置控制
5.2 伺服系统的驱动元件
2).矩角特性、最大静态转矩Mjmax和起动转矩Mq
图5-5 步进电动机静态矩角特性曲线
数控机床驱动和位置控制终
第5章 数控机床的驱动与位置控制
5.2 伺服系统的驱动元件
3).启动频率 启动频率指空载时,步进电机由静止状态突然启动,并进
5.2 伺服系统的驱动元件
➢按通电顺序不同,其运行方式有三相单三拍、三相双三拍和三 相单双六拍三种。
❖ 三相单三拍: A→B→C→A→… (转子逆时针转动)
A→C→B→A→… (转子顺时针转动) 特点:(1)每输入一个脉冲,转子转过1/3齿距,步距角为30°。
(2)步进电动机的转速决定于控制绕组与电源接通和断开的脉冲 变化频率。
开环伺服系统 按调节理论 闭环伺服系统
半闭环伺服系统
数控机床驱动和位置控制终
第5章 数控机床的驱动与位置控制
5.2 伺服系统的驱动元件
数控机床驱动和位置控制终
第5章 数控机床的驱动与位置控制
5.2 伺服系统的驱动元件
对伺服驱动元件即伺服电动机的要求:
(1)电动机从最低转速到最高转速范围内应都能平滑地 运转;转矩波动要小,尤其在最低转速时,仍要有平 稳的速度而无爬行现象; (2)电动机应具有大的、较长时间的过载能力,以满足 低速大转矩的要求; (3)电动机应可控性好、转动惯量小、响应速度快; (4)电动机应能承受频繁的启动、制动和反转。
有 永 磁 式 (PM,permanent magnet), 磁 阻 式 即 反 应 式 (VR,variable reluctance) 和混合式(HB,hybrid)等。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结构动与位置控制
5.2 伺服系统的驱动元件
(2)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由于每次只有一相绕组通电,在切换瞬间将失去自锁转矩, 容易失步,另外,只有一相绕组通电,易在平衡位置附近产生振荡, 稳定性不佳,故实际应用中不采用单三拍工作方式。
❖ 三相双三拍: AB→BC→CA→AB →… (转子逆时针转动)
AC→CB→BA→AC数→控…机床驱(转动子和位顺置时控制针终转动)
第5章 数控机床的驱动与位置控制
5.2 伺服系统的驱动元件
特点: (1)有两对磁极同时对转子的两对齿进行吸引,因此其步 距角仍为30°。
(2)由于每次有二相绕组通电,而且切换时总保持一相绕 组通电,所以工作比较稳定,避免了单三拍通电方式的弱点。 ❖ 三相六拍: A→AB→B→BC→C→CA→A… (转子逆时针转动) A→AC→C→CB→B→BA→A… (转子逆时针转动)
率之间的关系。
数控机床驱动和位置控制终
第5章 数控机床的驱动与位置控制
5.2 伺服系统的驱动元件
步进电动机的矩频特性
步进电动机加减速特性曲线
2.直流伺服电动机
(1)直流伺服电机的分类与特点
数控机床驱动和位置控制终
第5章 数控机床的驱动与位置控制
5.2 伺服系统的驱动元件
a.小惯量直流伺服电机 结构一般为永磁式,长径比大,转动惯量小,响
特点: (1)每输入一个脉冲,转子转过1/6齿距,步距角为15°。 (2)这种控制方式比三相三拍控制方式步距角小一半,因
而精度更高,且转换过程中始终保证有一个绕组通电,工作稳 定,因此这种方式被大量采用。
数控机床驱动和位置控制终
第5章 数控机床的驱动与位置控制
5.2 伺服系统的驱动元件
(2)步进电动机的主要特性
数控机床驱动和位置控制终
第5章 数控机床的驱动与位置控制
5.2 伺服系统的驱动元件
1.步进电动机
数控机床驱动和位置控制终
第5章 数控机床的驱动与位置控制
5.2 伺服系统的驱动元件
(1)步进电动机的结构
电机的定子和转子铁心通常由 硅钢片叠成。定子和转子均匀 分布着很多小齿。定子上有A、 B、C三对磁极,在相对应的磁 极上绕有A、B、C三向控制绕 组。其几何轴线依次分别与转 子齿轴线错开。
第5章 数控机床的驱动与位置控制
概述 伺服系统的驱动元件 进给驱动 主轴驱动 常用的检测装置
位置控制
数控机床驱动和位置控制终
第5章 数控机床的驱动与位置控制
5.1 概述
组成:一般由控制调节器、功率驱动装置、检测反馈装置

和伺服电机四部分组成。






图5-1 半闭环进给伺服系统结构
数控机床驱动和位置控制终
第5章 数控机床的驱动与位置控制
5.1 概述
伺 服 系 统 的 组 成
数控机床驱动和位置控制终
第5章 数控机床的驱动与位置控制
5.1 概述
进给伺服系统
伺 服
按用途和功能 主轴伺服系统

脉冲数字比较伺服系统
统 的 分 类
按反馈比较控制方 式幅 相值 位比 比较 较伺 伺服 服系 系统 统 全数字伺服系统
应速度快,但过载能力低;由于转动惯量小,必须配 齿轮减速箱,才能拖动负载。用于进给驱动。
b.大惯量宽调速直流伺服电机 结构为永磁式,惯量大,输出 转矩大,可以直接与丝杠相连, 过载能力强,动态响应好,稳 定性好,调速范围宽且运转平 稳。用于进给驱动。
1).步距角与歩距误差 步距角指步进电机定子绕组通电状态每改变一次,转子转
过的角度。
a = 3600
mzk
m—定子相数;z—转子齿数;k—拍数与相数的比例系数 m相m拍,k=1, m相2m拍, k=2
常见的步距角0.60/1.20 , 0.750/1.50 , 0.90/1.80 ,10/20, 1.50/30 等。 步距角越小,控制越精确。 步距误差直接影响执行部件的定位精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