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鞍湖实验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09年—2014年)学校成立于2007年9月,属于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年多来,学校在校园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不断提高,学校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与矛盾、困惑与无奈。
譬如:校舍短缺,新老三室的不足,学校管理工作如何做到科学高效?课堂教学如何摆脱传统的桎梏?平行班教研工作如何走向校本?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名师工程如何进一步推进?等等。
为了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理清办学思路,积极探索有效的办学策略,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特制定学校今后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加大教育装备投入,做到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跨越式发展。
二、校情分析:我校现有32个教学班,其中小学18个班,初中14个班;学生1390人,其中小学868人,初中522人;教职工176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107人,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占51%,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占73%。
经过二年多的艰苦创业,我校已经基本建成了园林式校园,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校情的学校管理制度,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区前茅,学校现已成为江苏省农村示范初中、江苏省“冬季三项”先进学校、盐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
三、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之魂。
我校的办学理念概括起来三句话:1、以学生为本,培养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四有”新人;2、以教师为本,造就素质优秀、善于探究、和谐进取的教师队伍;3、以学校发展为本,建设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的特色学校。
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共同构成了一个学校的校风,校风是学校办学的灵魂,一所学校没有好的校风,就不会有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三风”建设不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德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我校的三风为:校风:赏识合作、健康和谐;教风:关爱博学、严谨求真;学风:乐学好问、善思敏行。
四、学校办学目标:总体目标:遵循“质量立校、科研兴教、全面育人、创建特色”的指导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广聚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彰显办学效益,培植特色。
以创合格校为目标,以形成特色为突破,以全面发展做示范,扎实开展课程改革。
把握机遇,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学校,设计学校,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和探索,形成“职责分明、目标明确、调控及时、成效显著”的目标管理,以一流的管理彰显办学质量,一流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一流的师资实现学校的发展,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现代化教育的一贯制学校,真正置身于时代前进的舞台,引领区域教育的发展。
具体目标:(一)稳定办学规模:全校班级数为30个,其中小学为18个,初中为12个,学生人数控制在1200人之内,其中小学每班人数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人数不超过35人。
(二)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打造“奉献精神强,师德形象佳,团队合作好,业务水平高”的专业化、教研型师资队伍。
小学教师大专学历达100%,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90%,研究生学历达10%。
教师培养工作有实质性突破:市、区学科带头人2~3人,教学能手3~5人。
(三)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有自主精神、有健康体魄、有学习能力、有创新意识的“四有”新人,升入三星级以上高中的学生人数达80%。
(四)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对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充实教育教学设施,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1、创建成盐城市园林式学校。
2、按照江苏省教育厅2006年三月印发的《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使学校实验室、图书馆、信息技术、劳技、艺术和体育装备达到中高水平,每个教室都装备多媒体。
3、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为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
4、为教师配备手提电脑,实现无纸化办公。
(五)学校办学更具特色:加快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英语教学、体育教学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探索具有鞍湖实验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六)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坚持科研兴校的思想,以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为主题,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完成省级立项课题1项、市级立项课题4项、区级立项课题8项。
教师每年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不少于50篇。
(七)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有效。
努力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内外和谐、质量过硬的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
五、具体目标分解:(一)领导班子建设1、第一阶段:(2009.9---2011.8)目标:勇于改革创新,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按学识、能力、德行,进行高标准、严要求充实干部队伍,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措施:(1)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广泛开展创建“勤政廉洁,团结务实”好班子活动,建立和完善各项具体制度。
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等。
(2)优化班子结构,选拔一批既能做行政工作又能做学科带头人、既有较高的素质教育理论素养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青年教师组成学校后备干部,条件成熟的,进行大胆提拔使用。
同时对班子要增强“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改革意识,做到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建设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
2、第二阶段:(2011.9---2013.8)目标:精于教育培养,大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求真务实、勤政廉洁的领导班子。
措施:(1)加强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
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道德修养、思想修养,提高管理水平。
为适应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的要求和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层干部应有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知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水平。
(2)领导干部思想上要有活力。
要善于学习,善于钻研,随时吸收时代精髓,唱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追求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
工作上要有创新力。
要勇于思考,善于思考,形成创新的意识,具备创新能力,取得创造性的业绩。
管理上要有凝聚力。
广泛听取教师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加强沟通,增强理解,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工“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爱校情感。
做好表率作用,廉洁奉公,时刻明晰权力来源和使用职责,一切以学校的发展大业为重。
(3)领导干部要树立“五个意识”,即: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勇争一流意识和能上能下意识。
领导干部要遵守“五要五不要”准则,即: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搞自由主义;要勤奋工作,不要敷衍和拖沓;要率先垂范,不要成为群众的尾巴;要团结协作,不要相互拆台;要廉洁自律,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
3、第三阶段:(2013.9---2014.8)目标:严于监督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树立干部良好形象,形成一支有创新精神、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干部队伍。
措施:(1)深化改革,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任职试用期制、考察预告制等,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各项制度。
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加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监督的力度。
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干部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度,拓宽群众对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2)学校干部要有以校长为核心的集体意识,以学校整体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以及办事程序规范、责权分明的职能意识。
学校各职能机构既职责分明又团结合作,形成管理合力,提高管理效益。
要“以德建威,以信立威,以情树威”,增强服务意识,塑造诚信形象,关心每一位教职员工,善于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每一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凝聚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1、第一阶段:(2009.9---2011.8)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思想,完善考评制度,强化管理,努力形成一支既和谐又有改革意识、着力践行有效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
措施:(1)认真贯彻《全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学科研实绩,作为选聘教师、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
以“正行风、修师德、树师表”为宗旨,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体,以“关注学生成长、为了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习、研讨等活动为载体,以考核、评比为驱动机制,大力推动我校师德建设,树立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思想和敬业、勤业、创业以及献身教育的精神。
(2)建立较为完善的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建立起岗位责任制,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无违法犯罪行为;年度考核全部合格以上。
(3)积极营造尊才、重才、爱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努力构建吸引、培养和用好优秀创新人才的支持体系。
加快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步伐。
改革现行用人制度,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实行任职资格水平分类评定和职务岗位分级聘任相结合。
在“定编、定岗、定责”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对各类岗位实行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真正建立包括教师在内的全员聘任制。
(4)围绕重点学科,有效整合人力资源,精心建设学科及学术团队。
以重点学科、重点课题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围绕重大项目凝聚学术队伍,使人才队伍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和发展。
2、第二阶段:(2011.9---2013.8)目标:加强学习,从实际出发,进行教改实验,不断总结,不断推进,挖掘典型,培养典型,形成一支思想先进、形成实施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
措施:(1)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增强新时期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辱”的意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青年教师拜师学艺,骨干教师帮、教、带,使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组织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对子,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研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使新老教师的素质迅速提高。
(3)发挥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大课改的力度。
进一步引领教师对课改理念的学习和研究,牢牢把握课改的实质和关键,深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