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创新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创新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施秉县第三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小组教师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课题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创新
教学目标:1.知道老子和孔子的主要学派、思想等成就。

2.知道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了解秦朝焚书坑儒的实质。

4.知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焚书坑儒的区别与本质。

教学重点:复习专题中涉及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及措施:合作学习、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修订、
增减一、考点梳理
(一)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1.百家争鸣背景:战国时期,。

2.孔子:儒家创始人。

核心思想是,政治上主张。

教育方面主
张,注重德育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其思想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3.儒家:孟子主张、提出思想。

4.墨家:墨子,主张、提倡节俭。

5.道家:老子主张,认为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著有《道德经》。

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应,追求精神自由。

6.法家:强调,主张社会改革,加强君主专制。

(二)秦始皇与焚书坑儒
1.“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

2.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

3.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探究二: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
探究三:诸子百家中哪些思想主张对于我们现代生活和文明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三、课堂练习
1.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子
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无为而治”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3.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说明“官风”“官德”对“民风”“民德”起着重要的教化和示范作用。

春秋时期倡导“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韩非
4.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5.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文中的“孔子的智慧”被整理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