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行业现状分析(2020)

国学行业现状分析(2020)

2020年国学行业现状分析
一、没有平衡好传统国学教育和现代素质教育的关系,使得各级重视度不够
国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让学生诵读经典,熟记名句,学习掌握必要的传统文化和技艺。

从而不断提高中文修养和审美能力,了解中国传统经世致用的学问方法。

明确中国传之千古的道德精神,感受中国诗礼传家的特色文化。

并在辩证学习、优化继承的基础上,把传统的文化和精神尽可能烙印在心灵深处。

熔铸于日常行为之中,做一个有君子风范和传统文化气息的中国人。

然而不少学校对此缺乏深刻认识,只是把国学教育视作上级的安排,或者视作一种潮流,自己不过是随大流而已。

二、没有平衡好中西方文化互补,造成西学东进、网络文化泛滥成灾
愚人节、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在中国大行其道,网络游戏、交友软件等充斥着青少年的头脑。

西方社会价值观、节日文化和生活习惯在国内渐呈泛滥之势。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之所以有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就在于该民族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共同的历史文化。

当西方社会的价值观、节日文化和生活习惯在国内渐呈泛滥之势时,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淡漠、否定甚而鄙视。

三、没有协调好国家传播与民间传播的呼应,使得落实效率低下
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由于缺乏宣传教育,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经典。

把诵读经典跟和尚念经混为一谈,更不理解推广经典文化有什么好处,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听说“国学”的概念。

62.4%的受访者认为,国学是高收入人群和国学爱好者的事情,离普通大众还差得很远。

四、没有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导致国学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
经、史、子、集,蒙学、小学(文字、训诂、音韵)是国学之主体,而儒家文化之经学是其核心。

在所有开设国学教育的学校中,国学教育的内容,多为《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对韵》、《弟子规》、唐诗宋词等等,不足国学内容的12.5%,充其量不过是蒙学而已。

《论语》、《老子》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中国上层建筑各个领域,而推广国学教育的学校对此涉及不深、覆盖不广。

五、没有利用好语文这个重要载体,使得推广国学教育的老师参差不齐
调研中50%以上的受众认为,我国的国学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师资限制国学教育发展,许多教师自身国学底子薄弱。

没有能力甄别国学课教学内容,导致一些糟粕思想危害到学生。

同时由于教授孩子背诗的引领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诗文诵读的质量大打折扣。

不食人间烟火是推广国学者之大忌,有些推广国学的老师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衣食住行俨然一副苦行僧的架势。

尽管教给学生的内容没有参杂宗教思想,但引起家长忧惧,领导猜忌。

因而使这项工作举步维艰,甚至半途而废。

在国学教育的含义被广泛地定义为凡是进行包括经典诵读、传统道德、民俗民情、民族音乐、传统戏曲或传统体育项目等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下,被调查的学校大部分都未进行国学教育。

农村小学的国学教育接近空白,部分学校只限于在某些课程内随机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