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卡知识竞赛题库填空题(244题)1、各地发行社会保障卡必须遵循安全性、完整性和公益性的要求,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规范,保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2、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后,可发行社会保障卡。
其他任何机构和组织均不得发行社会保障卡。
3、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的金融应用为人民币借记应用,暂不支持贷记功能,其使用范围限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4、持卡人因连续6次输错社会保障卡社保账户密码导致社会保障卡社保账户锁定后,须持本人社会保障卡、身份证到社会保障卡服务网点办理社保账户解锁手续。
5、社会保障卡社保账户的密码重置,须持本人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到社会保障卡服务网点办理。
6、社会保障卡的金融账户可用于金融借记卡功能、领取各类社会保险待遇、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等金融应用。
金融功能的管理由相应合作金融机构负责。
7、社保卡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
8、社会保障卡卡片的初始密码为:123456。
9、社会保障卡采用全国统一的卡面样式,正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字样和国徽图案。
10、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卡在标准统一、功能兼容方面的优势,重点开发电子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待遇领取、金融支付等6项基本功能。
1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电话为12333。
12、我省社会保障卡应用将逐步扩展到其他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实现“一卡多用,全省通用”。
13、持卡人因死亡、出国定居等原因终止社会保险关系的,需要到社会保障卡服务网点办理社会保障卡注销手续。
14、在中国境内就业或者参保(参加社会保险)的中国公民、外国人、港澳台人员、华侨,应当按照规定申领社会保障卡。
15、社会保障卡丢失后,持卡人应当持有效身份证件分别到社会保障卡服务网点或社会保障卡服务银行网点柜台办理挂失。
16、个人在申领、补领、换领社会保障卡期间,急需使用社会保障卡的,可以申请办理临时社会保障卡或即时发卡。
17、社会保障卡采用密钥安全技术,实行全国统一的密钥管理体系。
18、社会保障卡在保持主要功能不变、标准规范不变、密钥体系不变、管理主体不变的前提下,经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可以搭载其他公共服务功能。
19、自2016年12月1日起,银行通过自助柜员机为个人办理转账业务的,应当增加汉语语音提示,并通过文字、标识、弹窗等设置防诈骗提醒;非汉语提示界面应当对资金转出等核心关键字段提供汉语提示,无法提示的,不得提供转账。
20、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实行注册管理制度。
21、加密机遗失或密钥母卡与传输密钥卡同时遗失的,须将原密钥废止。
121、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2、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12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3〕13号)文件规定,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引导居民普遍参保;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124、我省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统一设为每年100元、300元、500元、6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12个档次。
其中,100元档次只适用于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的最低选择。
125、对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市、县(市、区)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126、《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经办规程(试行)》规定,参保人员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龄,如有分别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形,在申请领取养老保险待遇前,向待遇领取地社保机构申请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
127、参保人员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者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都将个人账户储存额全部转移,合并累计计算。
128、参保人员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时,若在同一年度内出现重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按月退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重复时段缴费,由转入地社保机构将重复时段相应金额退还本人。
129、根据养老保险关系唯一性的原则,参保人员应只有一个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对于参保人员重复领取待遇的,优先保留待遇水平较高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终止并解除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对于重复领取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要予以退还或抵扣。
130、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除出现死亡、出国(境)定居、保险关系转出或已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待遇等情况,不得提前支取或挪用。
131、《关于对〈山东省被征地农民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有关条款进行修改的通知》(鲁人社发〔2014〕39号)规定,被征地农民被征地时已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开始领取待遇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其因征地产生的社会养老保障资金一次性发放给本人。
132、《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2〕62号)文件规定,我省2011年以后新征土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纳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同一个人账户,利用同一制度平台。
133、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严格按照我省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等有关规定执行。
少年儿童用药和诊疗项目范围,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执行。
超出规定范围和标准的医疗费用,医保基金不予支付。
134、深化分级诊疗工作试点,扩大分级诊疗开展的区域和病种数,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
135、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筹资方式。
136、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年缴费制度。
137、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实行两档缴费的市,居民转诊的,起付标准以上至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之间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高、低档缴费居民统筹基金支付标准分别为55%、45%138、2016年,全省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为每人52元。
139、目前,全省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为1.2万元。
140、居民大病保险年度筹资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的10%左右。
141、一个医疗年度内,居民大病保险每人最高给予30万元的补偿。
142、居民大病保险目标减轻参保居民医疗费负担。
143、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144、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等社会保险服务机构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属于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的,解除服务协议;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执业资格的,依法吊销其执业资格。
145、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146、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开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相关业务,应当接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监管。
147、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要依法对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以及基金征缴、支付、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受理社会保险欺诈举报、投诉。
经检查和调查,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应当依法依规作出行政处理处罚决定。
对单位和个人涉嫌社会保险欺诈犯罪的案件,应当依法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发现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违纪、犯罪线索的,应当向纪检监察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移送。
148、公安机关应当在受理涉嫌社会保险欺诈犯罪案件之日起3日内依法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于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通知后3日内向作出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提出复议,也可以建议检察机关依法进行立案监督。
149、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于查处的重大社会保险欺诈案件,应当在立案后10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
150、社会保险欺诈案件督办过程中,承办单位收到督办单位重大案件督办函后,应当及时立案查处,每30个工作日向督办单位报告一次案件查处进展情况。
151、社会保险欺诈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管辖。
152、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查处社会保险欺诈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在作出决定后7个工作日内,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门户网站进行公示。
15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8年5月1日施行。
154、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是 1 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55、处理劳动争议的正确程序是调解、仲裁、诉讼。
156、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 5 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157、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期 5 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158、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 45 日内结束。
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59、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举证责任一般应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160、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161、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 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62、仲裁员聘期一般为 3 年,由仲裁委员会负责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解聘和续聘的依据。
163、国家工作人员和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64、对社会保险缴费单位或者缴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必须全部上缴国库。
16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166、举报受理、办理工作人员及其负责人,推委、敷衍、拖延举报处理或徇私舞弊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