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PPT课件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
知识过关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39-42页)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39-40页)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43页)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3-44页) 5、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4-45页) 6、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46页)
9
• (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4)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
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 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 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 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
区 性质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
别 不同 糟粕,性质呈现为中性 神的体现,是正面肯定的
指向 传统文化的内涵,包含 不同 风俗、礼仪、信仰、习
惯等,主要是一种道德 与宗教的价值,也具有 政治与教育的含义
民族文化的内涵包含风 俗等层面,但更多指文 化精神和价值系统,尤 其是往往被赋予了现代 的特殊价值,因而更多 具有政治与教育的含义。
民族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
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
的不同之处。
4
疑难问题突破 传统文化的作用
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 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 步、妨害他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化的积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④正确。故选D。
10
• (2012届厦门5月质检)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列强曾在岛 上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纷纷在此建公馆、教 堂、 洋行、医院、学校,形成了集教会、教育、医院、 民间戏曲等多元文化于一身的鼓浪屿文化,至今仍有千余 幢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被保存下来,鼓浪屿因此有“万国 建筑博览园”之称。你认为鼓浪屿申遗比较恰当的宣传词 应是
•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解析】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①表述错误。社会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说法不正确。传统文化是在长
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
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7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特别提 示
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含义 不同
区
侧重点 不同
特点不
别同
参照物 不同
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 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 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 性的文化
民族文化
某一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 创造的能够代表其民族共同特 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 A.凝固的艺术 文明演进的缩影 独特的人居环境 • B.流动的艺术 历史发展的见证 优美的风景名胜 • C.精神的火炬 文化交流的圣殿 丰富的人文资源 • D.独特的魅力 世界文化的交融 多彩的异国风情 • 【解析】本题关键在于说明传统建筑的意义和作用,A最
符合题意。流动的艺术、文化的交融说法不妥,BD不选, C是说传统文艺。
1、继承传统文化(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 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 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 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传统文化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1
• (2012届福州3月质检)福州市民俗文化节于2012 年2月4日开幕.文化节围绕“让民俗活起来、让 民俗留长久、让民俗乐万家”这条主线,并依托 多媒体以舞台实景的方式展示了茉莉花茶制作工 艺、剪纸、花灯、高跷、茶亭十番音乐、肉燕、 纸伞等数十个民间绝活奇技或特色产品,其中有 不少是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期间 ,人头攒动,观者如云。
更多的是指过去遗留或 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着、并
流传下来的的文化内容, 不断发展更新着、表现着民族
侧重于过去的文化
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内
容,侧重于当今的文化
具有相对稳定性,历史性, 主要特点是具有地域性
继承性
往往是与现代文化相对 往往是与外来文化相对而言 而言
8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稳定 传统文化是历史留下仍 民族文化往往是在旧的
程度 保存在今天的,具有相对 基础上有新的开展与变
不同 稳定性
化,是发展变化的
联 系
(1)都是指民族国家历史上形成的、固有的、能从各个不 同的层面表现出民族国家面貌特色的文化部分,都具有民 族性,都是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的文化。(2)民族文化本
身渗透着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5
疑难问题突破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6
疑难问题突破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
疑难问题突破 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 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稳定
相对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具有民族性。 (2)作为特定历史发展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 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区别: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指一个
2
疑难问题突破 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1)传统习俗 (2)传统建筑 (3)传统文艺 (4)传统思想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 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 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对中国 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 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