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经济普查知识竞赛试题2

全国经济普查知识竞赛试题2

全国经济普查知识竞赛试题2多项选择题:1、在我国常用的统计调查组织方式主要有()。

A 、定期统计报表B、普查C、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E、典型调查2、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制度规定的普查项目包括()。

A 、人口普查B 、基本单位普查C、经济普查D、第三产业普查E、农业普查3、《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普查表,不得伪造和篡改普查资料。

A、虚报B、瞒报C、拒报 D 、迟报4、大型普查登记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A 、入户逐个进行登记B、设立登记点(站)集中进行登记C、直接向普查对象发放登记表D、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获取普查资料等等。

5、填表人员在普查表填报过程中必须进行”四核对”,即()。

A 、各项属性指标与营业执照或证书、行政登记或审批手续进行核对B、经济指标与单位相应的会计和业务核算资料核对,计量单位准确无误C、主要指标与以往统计资料核对,有差异或变动较大的要找出原因D 、正式表与草表的项目一一核对,正式表必须与审查合格的草表完全一6、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组织实施原则是按照()。

A、全国统一领导B、部门分工协作C、地方分级负责 D 、各方共同参与7、经济普查工作分为哪四个阶段进行。

()A、准备阶段B、普查登记阶段C、数据处理阶段 D 、资料开发应用及总结阶段8、复查工作主要是查()等几个方面。

A、是否遗漏单位B、逻辑关系是否合理C、数据质量是否可靠 D 、计量单位是否准确E、指标填写是否完整9、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B、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C、原材料和能源消耗D、科技活动情况10 、对在普查工作中()普查资料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予以处罚。

A、虚报B、瞒报C、迟报 D 、拒报11 、单位清查的目的是查清辖区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

A、名称B、地址C、联系人 D 、主营业务活动12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中的法人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A、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B、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债务,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C、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13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中的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A、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B、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C、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14 、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增加的门类包括:()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国际组织。

A、采掘业 B 金融业、C、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D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E、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5 、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取消的门类(有关内容调整到相关的门类中)包括:()。

A 、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B、金融业C、采掘业D、其他行业16 、有限责任公司包括:()。

A、私营有限责任公司B、股份有限公司C、国有独资公司 D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7 、外商投资企业包括:()。

A、中外合资经营企业B、中外合作经营企业C、外资企业 D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8 、限额以上商业是指()的商业企业。

A 、批发业年销售额3000 万以上,从业人数500 人以上B、零售业年销售额3000 万元以上,从业人数100 人以上C、批发业年销售额3000 万以上,从业人数100 人以上D 、零售业年销售额3000 万元以上,从业人数500 人以上19 、为什么要进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A 、开展经济普查, 是掌握国情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工作B 、开展经济普查, 是履行政府职责, 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C、开展经济普查, 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推进统计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D 、合并进行经济普查, 是减轻基层负担,提高统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20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社会宣传动员工作重点是什么?()A、依靠各级政府加强对经济普查的组织领导B、教育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经济普查C、依靠企业全力配合D、号召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经济普查21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安调查对象的不同类型,设置()。

A、法人单位调查表 B 、产业活动单位调查表C、个体经营户调查表22 、()有权查阅法人单位及其所属产业活动单位的会计、统计原始资料。

A、普查员 B 、调查员C、普查指导员23 、下列属于普查范围的有(). A、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B、个体经营户C、第一产业法人单位所属的第二、第三产业活动单位D、未经有关部门登记,但有固定经营场所并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24 、下列属于”其他法人”的有()。

A、居民委员会B、村民委员会C、民办非企业 D 、清真寺25 、统计法的表现形式有()。

A 、统计法律B 、统计行政法规C、地方统计法规 D 、统计规章E、制度规定26 、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违反《统计法》规定.()。

造成损害的,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A 、泄露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B 、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C、泄露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 D 、利用统计调查进行欺诈活动E、利用统计调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27 、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有()。

A、警告B、没收违犯所得C、记过D、撤职E、罚款28 、下列行为中,属拒报统计资料行为的有()。

A、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B、拒绝报送统计资料C、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D 、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仍未报送统计资料E、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报送了统计资料29 、《统计法》规定,()的资料,非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发表。

A 、绝密B、机密C、秘密 D 、极密E、特密30 、《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具有上报统计资料义务的有关统计调查对象,包括()。

A 、国家机关、B、个人C.企业事业组织 D 、个体工商户E、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31 、在统计行政处罚过程中,罚款可以适用于()。

A、个体工商户B、企业事业组织C、国家机关 D 、社会团体 E 、个人32. 合法统计报表是指()。

A、履行了法定的审批或者备案程序 B 、自行印制的统计调查表C、未经审批备案的统计调查表 D 、未标明法定标志的统计调查表E、标有批准标志的统计调查表33 、普查员要()。

A、坚持原则B、事实求是C、工作细致 D 、认真负责34. 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包括()等形式。

A、统计行政处罚B、行政处分C、民事法律责任 D 、刑事法律责任E、取消荣誉称号、追缴物质奖励和撤销晋升的职务35. 非秘密的统计资料,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主管部门要通过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的()等方式,及时对外发表。

A、统计公报B、统计年鉴C、提供资信报告 D 、统计月报E、新闻发布单项选择题36 、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

A、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B 、全部法人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C、全部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37 、清查摸底工作是普查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A、摸清普查对象的数量和基本情况,为普查表的发放和正式填报做好准备B、摸清普查前的普查经费及普查人员的落实情况C、检查被调查单位是否做好调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38 、普查登记的基本要求是()。

A、不重、不漏、不错 B 、准确、及时、高效C、不虚报、拒报、瞒报39 、普查登记结束后,普查员要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全面复查。

复查主要采取()等方式。

A、自查、互查和抽查 B 、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40 、普查数据()之后方可对外提供和使用。

A、需经上级普查机构审核B、需经上级领导批准C、需经审核无误41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规定:大中型企业应设立(),负责本单位经济普查表的填报工作。

A 、经济普查工作小组B、经济普查协调组C、经济普查办公室42 、自治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负责普查的日常工作。

A、自治区统计局 B 、自治区人民政府C、自治区工商局4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普查工作,在自治区普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由()组织实施。

A、兵团普查机构 B 、兵团普查机构和自治区普查机构联合C、自治区普查机构44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规定: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应设立(),接受社会各界对经济普查中单位和个人违法行为的检举和监督,并对举报有功人员予以奖励。

A、举报箱B、监督组 C 举报电话45 、从建国开始至今我国已经先后进行了几次人口普查()。

A、5B、4C、3D、246 、从建国开始至今我国已经先后进行了几次工业普查()。

A、4B、3C、2D、147 、从建国开始至今我国已经先后进行了几次基本单位普查()。

A、4B、3C、2D、148 、从建国开始至今我国已经先后进行了几次三产普查()。

A、4B、3C、2D、149 、从建国开始至今我国已经先后进行了几次农业普查()。

A、4B、3C、2D、150 、经济普查是将原来的()合并,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内容。

A、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第三产业普查 B 、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C、基本单位普查、人口普查、第三产业普查 D 、工业普查、人口普查、第三产业普查51 、国务院定于2004 年在全国进行第一次()。

A、农业普查B、工业普查C、全国经济普查 D 、第三产业普查52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含编码)及其数据库系统。

A、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B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C、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53 、普查在()统一领导下进行。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54 、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为()。

A、2004 年10 月31 日 B 、2004 年12 月31 日C、2005 年 1 月 1 日55 、经济普查资料的调查年度为()年。

A、2003 年 B 、2004 年C、2005 年56 、2004 年12 月底前为普查的()。

A、准备工作阶段 B 、登记阶段C、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D、数据发布、资料出版和开发应用、普查工作总结和评选表彰阶段57 、2005 年1-2 月为普查的()。

A、准备工作阶段 B 、登记阶段C、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D、数据发布、资料出版和开发应用、普查工作总结和评选表彰阶段58 、2005 年3-5 月为普查的()。

A、准备工作阶段B、登记阶段C、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 D 、数据发布、资料出版和开发应用、普查工作总结和评选表彰阶段59 、经济普查以后每10 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的年份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