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年建筑及环境设计【摘要】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老年化现象日益严重。
基于该群体特殊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城市老年化建筑和环境设计对城市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
笔者将通过对城市老年建筑设计的必要性和老年人的居住现状的分析,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老年建筑的内外环境设计策略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Abstract: Accompanied by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the growing phenomenon of an aging urban population. Special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needs of the group-based, urban aging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new standards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I will by necessity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elderly living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urban elderly, combined with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lder persons, to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on the older building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design strategies.Keywords: elderly urba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design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国际老年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老龄问题也日益凸显。
老有所安是我国的一个传统思想。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为这一特殊群体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从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出发,在建筑中体现对他们的人文关怀,是我们在这一类型建筑设计中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现阶段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和现状我国是城市老年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建筑和环境的设计理念也不断更新。
老年人作为城市人口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城市建筑环境的设计中,往往被关注的较少,但随着我国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研究,一些相关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日渐成熟,老年建筑的设计和环境的规划已经开始初见成效。
目前,我国的城市老年人口一般都有几种居住方式,如图1所示,老人和子女共居,三代同堂甚至是四代同堂的现象很普遍,老人和老人共居,一般多在老人住宅或者是养老院,养老所,福利院,敬老院等地方。
总体而言,老人独居现象已经越发普遍。
目前,很多城市居住环境中,多缺乏老年人专用的设施和场所,建筑环境设计不合理,不仅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生活的独立性,隐秘性,更对老人参加社会活动和互相交流造成了很大障碍,老年建筑设计规划的合理性已经是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分析步入老年之后,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自身角色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人的心理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研究老人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需求,对老年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1. 生理特征人步入老年后,感知能力和肌肉骨骼,中枢神经等方面多会发生衰退现象。
首先是感知能力的减弱,使得老人视觉的灵敏度,色差弱化,听力障碍,记忆力减退,触觉和嗅觉弱化,都使得老人在生活中更为艰难,也更容易发生灼伤或者是烫伤等事故。
其次是老年人动作迟缓,灵活性变差,身体平衡性减弱,容易摔倒,肌肉容易疲劳,骨骼的弹性和韧性弱化,很容易发生骨折,因此,在老年建筑设计时候,必须注意对楼梯,门窗等方面的设计。
最后是老人对陌生化环境辨别能力差,注意力减弱,生活睡眠规律发生变化等,这些都是老年建筑环境设计必须综合考虑的问题。
2. 心理特征由于生理上的老化和器质上的病变,常引起老年人对健康和生存的更加关注和渴望,比过去有更强的安全需求,在心理上感到自己成为累赘、自卑失望;而疾病又常使老年人心理上容易产生抑郁、烦躁情绪.种种心理都会造成老年人逃避社会交往,变得更加孤独而与环境疏离.从工作岗位退出后,对家就产生了依赖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在社会和家庭中,由于地位角色的变化,易产生失落感、孤独感.社会交往减少,信息量骤减,由帮助别人变为被别人照顾,这种失落感和孤独感是老年人最主要的心理状态.四.城市老年建设及环境设计方案策略老年人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老年建筑和环境的要求也不同于一般的建筑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到老年人的各方面特点进行,笔者将从老年建筑和环境设计的内部设计和外部设计两个方面探究设计方案。
1.建筑内部环境设计(一)建筑公共部分的设计。
老年建筑的内部公共环境设计主要包括出入口,走廊,交通通道等方面。
在进行设计时候,首先应注意对安全出口处实行人车分离的策略,做好绿化带隔离工作,出入的通道保持宽敞便捷,可以适合轮椅的经过;对有台阶的地方采用防滑措施,安装好路灯,设计避雨棚,为行动迟缓的老人外出提供方便。
其次,在交通通道的设计中,要针对专门的轮椅,担架进行考虑,设计足够宽敞的通道,且安装的扶手要高矮适宜。
最后,要设计建造公共楼梯,注意坡度安全平缓。
(二)居住房间设计。
套内入口是连接内外的重要环节。
卧室最好面积要能摆放两张床以上为最佳,位置要向阳,通道净宽度在900mm以上,并且最好有附属卫生间。
室内位置要以安静为首选,室内电源要以方便为主要设计选择。
对于起居室的设计应遵循朝向良好、面积适宜、使用灵活等原则。
而储藏空间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特殊的身体状况,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简易、低负荷的原则布置。
(三)做好隔音设计老年建筑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因此,室内设计时候要做好隔音措施,采取效果良好的隔音材料和隔音设施,对房间与房间、每户与每户、楼上与楼下之间的隔音设计,营造安然静谧的居住环境,方便老人的休闲和睡眠。
2.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建筑外部的环境设计是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要综合考虑老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科学规划设计,营造一个便于老人的交流和休闲的环境氛围。
(一)室外交通安全设计。
老年人外出安全是整个居住区老年建筑设计的重点。
首先,要实施人车分离的设计方案,老年建筑区应划分明显的人行道,车道,道路之间应采取绿化措施进行隔离。
其次,老年居住区要设计减速带或自控红绿灯,保证老人在行车高峰期的出行安全。
最后,要设计消防车和救护车的专门通道,出现各种意外时候可以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处理,保证老人居住区的安全。
而且步行道和楼梯的无障碍系统和轻体耗材也要从满足角度出发,限制与机动车无关的穿行路线。
(二)休闲活动环境设计。
老人休闲活动环境的设计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方面。
首先,要结合老人记忆力减退,生理机能衰退等特点,建筑的环境设计要特点突出,风格明显,防止老人走失。
其次,进行安全性的规划。
老年人通常的活动都是散步、太极拳等缓慢运动,所以休闲空间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最后,要建立健全老人社交团体,鼓励支持老人社交团体的壮大和发展。
(三)景观的设计。
老年人的景观需求设计主要是从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个角度进行考虑。
其中软质景观的设计建议以绿色为主,或者适度的加入水体设计。
而硬质景观则包括地坪、园路、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等设施。
老年人口居住的设计景观原则应该以安全、人本、健康为主,这样才能从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对于环境质量的特殊需求。
(四)服务设施的完善性设计。
针对医疗卫生和体育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要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加强教育、邮政、金融、市政等实施的配套设计,实现老人生活,学习,交流,休闲一体化,在设计时候要保证各种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结束语未来的30年内,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如何承载4亿多老年人群的各种需求, 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课题。
老龄人口作为城市居住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各方面的重视。
加强对老年建筑和环境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更是我国民本思想的必然举措。
在建筑及环境设计中体现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营造一个具有私密性,社交性,群居性,无障碍性的居住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更有助于加快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1] 宋岭张少伟李志民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期刊论文]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6期[2] 李春阳李思丽城市老龄化及城市环境设计思路的探讨[期刊论文] 《河南科学》ISTIC -2001年1期[3] 张弘老年住宅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研究[学位论文]2008 - 湖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4] 王珍吾无障碍环境设计[期刊论文] 《住宅科技》-2003年5期[5] 张少伟李志民宋岭城市老年人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探析[期刊论文]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ISTIC PKU -2011年2期[6] 梁俊辉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浅析[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ISTIC -2011年9期[7] 张刘阳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浅析[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18期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