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行业

保险行业

中国保险业行业分析保险业概况什么是保险业?保险业是指将通过契约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用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业务的行业。

什么是保险?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保险市场是买卖保险即双方签订保险合同的场所。

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场,也可以是分散的无形市场。

按照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两大类: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

它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补偿性保险。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当人们遭受不幸事故或因疾病、年老以致丧失工作能力、伤残、死亡或年老退休时,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或年金,以解决其因病、残、老、死所造成的经济困难。

寿险:即人寿保险,是一种以人的生死为保险对象的保险。

是被保险人在保险责任期内生存或死亡,由保险人根据契约规定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

按照与投保人有无直接法律关系,保险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

发生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原保险。

发生在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再保险。

构与定义:我国保险业的组成情况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我国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行使过对保险业监管的职能。

1949 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受中国人民银行领导。

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起,我国保险业进入长时间的低谷状态,对保险业的监管也就停滞不前。

1979年4月,国务院批准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保险业仍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督管理。

1985年3月3日,国务院颁布的《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国家保险管理机关是中国人民银行”。

之后,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建立和加强了监管保险业的内设机构。

199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保险司,专司对中资保险公司的监管。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系统保险监管机构建设,要求在省级分行设立保险科,省以下分支行配备专职保险监管人员。

随着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对保险业进行监督管理,国务院于1998年11月18日,批准设立中国保监会,专司全国商业保险市场的监管职能。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成立于2001年3月12日,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查同意并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中国保险业的全国性自律组织,是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

2007年12月17日,根据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保险业社团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保监发 [2007]118号)精神,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召开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并成功实现了换届,顺利开展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了专职会长负责制,稳步推进人员队伍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保险公司以经营保险业务为主的经济组织就是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的运作是以科学分析和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综合性经营活动。

它强调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自然规律、技术规律和保险活动本身的规律,合理而有效地组织经营。

保险公司的经营原则是大数法则和概率论所确定的原则,保险公司的保户越多,承保范围越大,风险就越分散,也才能够在既扩大保险保障的范围,提高保险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又集聚更多的保险基金,为经济补偿建立雄厚的基础,保证保险公司自身经营的稳定。

目前国内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一共有10家,分别是:•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华泰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安邦保险集团•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阳光保险集团•中华联合保险控股•保险集团控股公司10家偿准备金率、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经营稳定性:样本是中国排名前25位的寿险公司,表中仅罗列前10位。

现状过去的十年,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保险消费稳步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的保险行业迅速成长,并且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监会”)数据统计,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由2000年的1,596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4,528亿元,十年增幅高达810%,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24%,并且成为全球第6大保险市场。

在2011年,过去多年曾经高速发展、并在业绩方面表现比财产保险更为优越的人寿保险,在收入增长上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

此外,面对银行保险销售合作的转变、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以及债市股市同时下跌的多重压力,主要销售渠道之一的银行保险业务在收入上面临了负增长的挑战;同时更引人注目的是,多年连续呈现承保亏损的财产保险,在2011年创造了历史上承保利润的记录。

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2011年,保险密度为1062元/人,较上年提高100元。

保险密度区域差异仍然明显,总体呈由东部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态势。

北京、上海、天津仍然位居前三,西部地区保险密度总体水平偏低,但提升速度较快。

2011年保险深度为3%,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主要受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影响。

其中,北京和上海下降幅度最大。

72009年底,中国保险业以1630470亿美元的总保费收入位列全球第七位,较2008年排名下降一个名次。

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为 4.01%。

其中,排名全球第一的是美国,总保费收入1139746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28.03%。

其次是日本,总保费收入505956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12.44 %。

第3是英国,总保费收入309241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7.61%。

与中国水平相当的是意大利,总保费收入169360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4.17 %,位列第6位,2008年,则位列中国之后。

世界前十大保险市场总计保费为3107733,占据了世界76.43 %的份额。

而关于亚洲市场的中国地位。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2009年全世界保费规模(寿险和非寿险)为40660亿美元,其中欧洲占39.6%(2008年41%),北美占30.5%(2008年32%),亚洲比去年上升2.3个百分点,占24.3%,排名第三。

就亚洲市场而言,在研究涉及的10个国家/地区中,如果用保费收入来衡量市场份额,2009年日本仍在10个国家或地区中稳居状元,拥有53%的市场占有率。

中国则与2008年一样,依然占据榜眼位置,由2008年16%的市场占有率增长至17%。

韩国位列第三,拥有10%的市场占有率,相对于2008年萎缩了1%。

印度在亚洲市场占有率约为6.8%。

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一共占有20.2%的市场份额,小于中国和印度市场占有率之和。

密度第64 深度第44除了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则是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成熟程度的指标。

首先,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反映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保险密度121.2 美元,位列全球64位,且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95.1美元。

位列第一位的是荷兰,保险密度6554.6美元;第二名是瑞士,保险密度6257.6美元;再次是丹麦,保险密度5528.9美元。

日本和美国则分别位列第9、第10。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亚洲国家和地区2009年人均保费支出约为243.1美元,略高于2008年的234.3美元。

其中,2009年寿险保费和非寿险保费支出分别为180.3美元和62.8美元。

由于经济差异以及财富分配不均衡等方面的原因,各国家和地区保险密度存在较大差异。

亚洲国家和地区中,日本拥有最高的保险密度,为3,979美元,中国香港紧随其后,为3,304美元,其次是中国台湾(2,752美元),新加坡(2,558美元),以及韩国(1,890美元)。

2009年度,中国台湾超越了新加坡而占据了排名第三的位置保险深度则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保险深度3.4%,位列全球44位,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0%。

但值得一提的是,保险深度位列第一位的是中国台湾地区,保险深度达到16.8 %;第二名是荷兰,保为险深度达13.6%;再次是英国,保险深度达12.9%。

中国香港则位列第5,保险深度为11.0%。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整个亚洲2009年的平均保险深度为6.1%(与2008年的6.0%相比略有上升),其中“亚洲四小龙”依然占据领先地位。

中国台湾保险深度最高,达16.8%,接下来依次是中国香港(11%),韩国(10.4%)以及新加坡(6.8%)。

日本作为规模最大的市场,保险深度为9.9%。

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大陆和印度,保险深度却分别只有3.4%(2008年为3.3%)和5.2%(2008年为4.6%),也说明了这两个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保险深度最低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只有1.3%。

中国保险业2012发展趋势2011年8月,指导中国保险业2011-2015年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规划提出2015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3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10万亿元。

8保险企业对地产、股权类的投资将呈上升趋势地产公司购置商业房产中较为瞩目的项目●资本市场收益下降,削弱寿险产品吸引力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会在2012年的上半年影响寿险公司销售和退保。

但由于股市已经连续两年下调,债市也在2011年度第4季度回升,资本市场对保险公司的负面因素能否在2012年慢慢消除,是需要进一步观察的。

●将有更多保险公司通过上市或股市再融资来摆脱偿付能力困境由于保险业务的高速发展,资本市场的疲敝,偿付能力下降已成为各大保险公司乃至整个保险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就2011年中期与2010年相较,三大产险公司,即人保财险、太保财险与平安产险因对外融资和承保利润增加的原因导致偿付能力有所上升;反之,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和太保寿险偿付能力呈下降趋势,这三家公司在2011年的下半年也相继实施一些资本补充的举措上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变化各大保险公司注资情况商业银行逐渐进入保险行业,预期将对保险公司造成一定冲击商业银行入股保险公司进程一览表截止2011年11月,除中荷人寿市场份额略有提升外,其余银行控股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均没有提升反而呈现下降。

由于具有渠道优势,各大银行参股的保险公司未来一定会对依赖银行渠道的保险公司产生更大冲击。

虽然2011年未全面体现相关影响,但是2012年的将会有进一步发展。

●监管机构加强风险防范,偿付能力制度改革箭在弦上我国保险行业现有监管体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