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平均薪金(包括奖金,津贴及各项现金收入)水平平均薪金(包括奖金,津贴及各项现金收入)水平最高的为深圳,年薪平均水平在51,790元,但是50%的人年薪低于40,000元;其次是上海和北京,平均水平分别为49,416元和46,548元。
2001年工人人均年薪超万元据国家统计局工业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 职工的年均工资收入已经超过1万元,达到10515元,比2000年增加1341元。
据报道,统计显示,200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5441万人,工资总额为5721.8亿元,福利费743.4亿元。
由于从业人员减少,在工资总额增长12.2%的情况下,人均年工资增长14.6%。
从企业性质看,外商投资企业工资水平最高,私营企业人力成本最低。
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人的年薪为15358元,比平均工资水平高46%。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人的年薪为11773元,比平均工资水平高12%;股份制企业工人的年薪为11039元,略高于平均水平;国有、集体、联营企业工人的工资都低于平均水平;私营企业工人的年薪仅为7740元,比平均水平低26%。
按行业分类划分,烟草、造纸、石油行业工人年薪均超过2万元。
2001年,烟草加工业工人的年薪为23540元,月均工资接近2000元,为40个工业大类行业之首。
造纸及纸制品业工人年薪为23140元,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工人年薪为21149元。
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工人工资最低,年薪仅为4217元,由于该行业受资源制约,基本上处于维持状态。
另外,上海、北京工资水平最高。
2001年,上海市工人的年薪为17910元,为全国31个地区之首。
北京市工人的年薪为17221元,位居次席。
安徽省的工人工资最低,仅为7928元,不及上海的一半。
同时,福利费一年增长10.3%。
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付福利费为743.4亿元,人均福利费1366元,同比增长10.3%。
工人的总收入?工资+福利 为11881元,同比增长14.1%。
由于福利增幅比工资低4.3个百分点,工人总收入中工资的比例提高0.4个百分点。
薪酬:上海最高安徽最低据国家统计局工业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职工的年均工资收入已经超过1万元,达到10515元,比2000年增加1341元。
据统计,200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5441万人,工资总额为5721.8亿元,福利费743.4亿元。
由于从业人员减少,在工资总额增长12.2%的情况下,人均年工资增长14.6%。
从企业性质看,外商投资企业工资水平最高,私营企业人力成本最低。
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人的年薪为15358元,比平均工资水平高46%。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人的年薪为11773元,比平均工资水平高12%;股份制企业工人的年薪为11039元,略高于平均水平;国有、集体、联营企业工人的工资都低于平均水平;私营企业工人的年薪仅为7740元,比平均水平低26%。
按行业分类划分,烟草、造纸、石油行业工人年薪均超过2万元。
2001年,烟草加工业工人的年薪为23540元,月均工资接近2000元,为40个工业大类行业之首。
造纸及纸制品业工人年薪为23140元,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工人年薪为21149元。
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工人工资最低,年薪仅为4217元,由于该行业受资源制约,基本上处于维持状态。
另外,上海、北京工资水平最高。
2001年,上海市工人的年薪为17910元,为全国31个地区之首。
北京市工人的年薪为17221元,位居次席。
安徽省的工人工资最低,仅为7928元,不及上海的一半。
同时,福利费一年增长10.3%。
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付福利费为743.4亿元,人均福利费1366元,同比增长10.3%。
工人的总收入(工资+福利)为11881元,同比增长14.1%。
由于福利增幅比工资低4.3个百分点,工人总收入中工资的比例提高0.4个百分点。
2000年4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2000年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情况(单位:元/年)北京市长春市南京市青岛市长沙市成都市兰州市2002年第二季度重庆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本季度我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分析报告所用数据,主要采集于由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和26个区县(自治县、市)相联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联网成员单位供求信息数据库。
一、供求总体情况本季度,通过重庆市劳动力市场联网成员单位进行招聘的用人单位共2169家,招聘各类人员26377人(其中上期结转1450人,本期新增24927人);进入劳动力市场进行登记求职的各类人员31845人(其中上期结转8145人,本期新增23700人);12657人实现就业。
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登记招聘人数增加11.52%;求职人数增加18.60%,实现就业的增加35.80%。
与上一季度相比,分别增加了24.96%、-0.09%、-19.81%。
本季度的求人倍率为0.83。
表1 供求总体人数注:上期结转:上期登记但仍在有效期内的供求数据本期新增:本季度新登记的供求数据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二、各产业劳动力需求情况本季度,用人单位通过我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共提供就业岗位26377个,比上季度增加24.96%。
其中,第一产业需求38人,占0.15%,;第二产业需求6397人,占24.25%,;第三产业需求19942人,占75.60%。
重庆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汽车、摩托车作为重庆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形势很好,这也使得第二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作为年轻的直辖市,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它的市场需求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是劳动力需求的主要产业。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三、行业需求情况本季度,在登记招聘的26377人中,对劳动力的需求仍以社会服务业为主,占56.41%。
其次是制造业,第三为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这三者占市场总需求的90.30 %。
与去年同期相比,市场总需求量增加了11.52%,从量上看,主要集中在社会服务业和制造业,分别增加了3039人和1395人。
社会服务业发展速度快,人员更新率高,因而用工需求量大;加工制造业发展较快,这也增强了该行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增幅较大,分别为411.11%、74.86%。
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作为新兴行业,需求量也有所增加。
表3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四、用人单位需求情况从用人单位性质来看,企业作为用人大户,本季度共需求25648人,占市场需求总量的97.2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非国有企业得以蓬勃发展,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经济类型,其中私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的需求量占55.00%;而事业、机关、其他(社会团体、家庭用工)需求较小。
与去年同期相比,港澳台投资企业、社会团体及家庭用工、联营企业的需求量成倍地增长,增幅分别达150.26%、116.78%、110.00%。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需求也有所增长。
表4 按用人单位性质分组的需求人数五、各类职业供求状况1.按职业分组的供求对比情况本季度,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是用人需求的主要职业,三者合占市场需求总量的90.55%,与去年同期相比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增幅较大,为58.48%。
同时,这三类职业也是求职者的主要求职意向,占求职总人数的82.76%,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5.49%、-0.3%、58.77%。
商业和服务人员这类职业对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技术能力要求不是很高,受到众多求职者地青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技术的竞争,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求职者在竞争中逐步认识到知识技术的重要性,也不断给自己“充电”,以适应激烈的竞争,这也使得求聘专业技术人员得求职者呈递增趋势。
表5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2.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的供求对比情况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主要是社会服务业类和机械加工类。
求人倍率最大的是电子器件制造工,为11.55。
餐厅服务人员、推销展销人员、饭店服务人员的缺口数位于前三甲。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推销人员的需求量大且推销员队伍稳定性差,这种职业往往要求求职者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一方面求职者受自身能力的限制难以满足职业要求,另一方面这种职业工作辛苦,市场竞争激烈,大多数用人单位又采取无底薪或低薪加提成的方式,使不少求职者在应聘时缺乏信心而退避三舍,推销展销人员供不应求的状况长期存在。
表6 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3.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的供求对比情况与上季度相比,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中,除治安保卫人员和环境卫生人员以外,其余八个职业仍榜上有名。
营业人员供大于求缺口数最大,达1830人。
营业人员收入虽不高但工作较稳定,并且这种职业对求职者的应聘条件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大量城镇失业人员(女性较多)选择这一职业。
机动车驾驶员、会计人员的缺口数也位居前列。
而求聘力工的求职者多为农村劳动力,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
表7 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六、求职人员构成情况本季度登记求职的各类人员31845人,同比增长18.60%,与上季度相比,其构成比例没有太大变化,仍以就业转失业人员、新成长失业青年为主,分别占市场求职总量的52.60%、32.75%。
我市现有失业人口基数较大,每年又有大量的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使得我市劳动力市场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就业矛盾的缓解,有待于我市经济的发展,动员全社会开辟更多的就业渠道,为各类求职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不失为暂缓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表8 按求职人员分别分组的求职人数七、招聘、应聘条件情况1.按性别分组的求职人员情况本季度,在市场需求的26377人中,需要男性5553人,占21.05%;需要女性5834人,占22.12%;对性别无要求的14990人,所占比重过半。
在求职的31845人中,男性求职者17539人,占55.08%,;女性求职者14306人,占44.92%,求人倍率男女分别为0.79、0.88。
表9 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2.按年龄分组的对比情况按年龄分组的劳动力供求人数的对比情况,各年龄段都明显供大于求。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25-34岁年龄段地求职者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占整个市场需求的28.27%,这类人员年轻、精力充沛,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历,多数人能直接上岗工作,在市场中比较受宠,但其缺口数也最大,因此其就业竞争也较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