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常见问题答题大全

高考地理常见问题答题大全

地理特征描述建模和应用1、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模式:描述的基本内容判断依据地形地形的类型及地势等高线、河流或其它与地形有关的地气候气候类型及气温、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要素图表水文河流水系特点及水地形地势(或地貌)、气候、植被等。

土壤土壤的类型及特点地带性(纬度及海陆位置)、地方性生物植被类型、生物多纬度位置或跨度、垂直地带性2、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描述的基本内容呈现方式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低山丘陵、山地、高原、盆地、谷等高线地形图;河流流向。

地形以为主;地势(方地势起伏地势高低及其变化3、气候特征的描述模式:描述的基本内容表达形式气温特征气温的高低及季节或年际变化“衡温”型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变温”型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低温[温和)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降水特征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或年年雨型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夏雨型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4、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模式:描述的基本内判断依据水位高低和变化特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及水利工程和湖泊流量大小和季节变取决于降水特征和流域的大小含沙量大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结冰期有无或长短,取决于最冷月月均温水力资丰富程度取决于流域内的地形和气候特征5、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模式:描述的基本内判断依据流域面积大小、跨度支流源头分水岭流程长短陆域面积(一般岛屿河流流程短);经支流支流数量、分布取决于地形和降水状况流向自向取决于地势的倾斜方向(水往低处流)6、等值线特征的描述模式:描述的基本静延伸方沿经线(或纬线)、沿河流、沿山脉、沿海岸态弯曲凹向南(或北)凸出、向高(或低)海拔凸出、向河动态走向变疏密变范围变地理成因分析建模与应用1、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模式:形成原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因地制自然气①暴雨集中,冲刷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③河流含沙量增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合理耕牧,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有序开矿,实行土地复垦绿化;采取工程措施地②地势起伏大,坡植被③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差;土④土质疏松或土人为⑤过垦、过牧、过樵;⑥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制度,露天采矿等行为[分析模式的应用] 中国主要水土流失成因的比较:形成原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③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压力大南方低山丘陵农村生活用能短缺导致植被云贵高原2、土地荒漠化成因分析模式:以西北为例形成原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自然气①降水稀少、日照强、大①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现象加剧;退耕还林、还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合理耕牧科学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建立地②地势较为平坦植③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土④土质疏松,抗侵蚀力弱;人为⑤过垦、过牧、过樵;⑥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制度,露天采矿等不同地区的比较分布形成原因整治措施西北[风蚀] 自然:降水少、日照强、大风日数多;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土质疏松,风力侵蚀强烈。

人为:过垦、过牧、过樵;不合理退耕还林、还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合理耕牧科学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建立早期预警机南方[水蚀](参见水土流失) 华北[盐自然:春旱多风沙,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水盐运动强烈;地势低平,海水倒灌;地下水位较高,或以治水为中心,采用井排井灌、引淡淋盐、覆盖和生物技术等措施,青藏[冻融] 冻融现象突出,冻土深厚广布,不适合植被的生长。

3、区域(或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成因分析模式: 形成原因 应对措施资源性缺水 ①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季节分配不均);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量大 ①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季节调控能力;②跨流域调水,协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③加强环保立法和监督,提高污水处理技术,防止和治理水污染;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改革灌溉和生产技术,节约水资源工程性缺水 ①水利设施不完善,季节调控能力差;②基础设施差,供水能力不足 污染性缺水 居民生产、生活污水不达标排放导致水质恶化浪费性缺水 人们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浪费严重[分析模式的应用] 黄河断流的成因:形成原因 防御对策自 然 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风力作用强烈,蒸发旺盛;流经地区,土质疏松、土地沙化,河水下渗严重。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季节调控能力;跨流域调水,协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灌溉和生产技术,节约水资源;人 为 黄河上游地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量过大以及水资源的浪费性使用;上、下游地区水4、干旱发生的一般原因及防御:形成原因 解决措施 降水少 气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革耕作制度,生生态破坏,气候恶化 蒸发气纬度低,气温高;或晴日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气旺 生植物的蒸腾作用强 选择耐旱作物;植树种草,提高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推广喷灌、用水多 规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用浪水资源的浪费性使用 [分析模式的应用] 中国干旱多发地区成因的异同比较:时间 相同点 不同点华北平原 春季 [春旱] 自然:全球变暖,气候恶化,蒸发加剧;人为: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用水量大、浪费严重。

自然:春季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

长江中下 游 地 区夏季 [伏旱]自然: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天气炎热干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

珠三角及 海 南 岛冬季 自然:受冬季风影响,降水稀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云贵高原 冬春 季节 自然:暖湿气流势力弱,降水较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缺失;土层薄,水源涵养能力差。

5、洪涝灾害成因分析模式:形成原因 防御措施洪水 气候气暴雨集中,持续时间长,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或分洪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流域特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泄洪 能河床特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湖泊作湖泊淤塞,面积缩小,调人为措水利工程设施和预警系[分析模式的应用] 黄河、淮河、长江洪涝成因的比较:相同点 不同点 防御措施黄河 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暴雨集中; 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多凌汛。

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堤防。

淮河 流域大,支流多、汛期集中;入海通道淤塞严上游支流修建水库,中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下游长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抬升,泻洪能力差;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流域广、汛期长、支流多、水量大;河道弯曲,泄洪能力差。

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6、环境污染成因分析模式:形成原因整治措施大气污染自然: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气候干燥,风沙严重;地形封闭(如,山谷等),污染扩散不利;出现逆温现象,不利污染扩散。

人文:矿石燃料大量燃烧导致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剧增;人口素质低,环保意识薄弱,防御措施不力;经济技术落后,污染气体净化能力差。

共同措施:加强环保立法和监督力度,提高人口环保意识;合理规划,正确布局污染企业。

植树造林,提高环境自净能力;推广清洁燃烧和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

水域污染自然:水域封闭,或水流速度慢,更新周期长,水体自净能力低;受风向等影响,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综合整治,促进水体的更新,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分析模式的应用]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事件过程案例设计2005年11月13日下午l 时45分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向松花江排放了100吨左右的苯和硝基苯,导致松花江流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哈尔滨市区于11月23日起连续停水四天。

整个污染水带流经黑龙江省之后进入俄罗斯境内。

(1)该事件带来的环境问题,总的来说主要表现为和两大类。

请分析污染物带移动缓慢的主要原因。

(2)若该突发事件发生在7月,与此时相比,是否更有利于水体污染物的净化?并分析原因。

(3)为稀释受污染水体,从吉林至哈尔滨沿途许多水库开闸放水,试分析这种做法产生的副作用?6、江河咸潮成因分析模式:形成原因应对措施潮汐潮海平面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①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河流径流量的季节调控能力;②跨流域调水,提高河流水位,以淡压盐;引潮力初一、十五日月引潮力大风向及盛行海风,助长了潮势海域的海湾陆地轮廓,外大内小,潮河流水降水状持续干旱,降水偏少沿岸用河流沿岸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河床作无序采沙等导致河床下降水利工大型水利工程拦截水源使入[分析模式的应用] 珠江咸潮问题7、沼泽的成因分析模式:形成原因沼泽的价值沼泽地的利用和保护积水时间长;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气温较低,蒸发弱。

生态功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污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经济科学:人类提供土地、生物等自然资源;具景观旅游和教育科研价值。

应因地制宜,适度开发,以避免沼泽地破坏,生态系统恶化。

[分析模式的应用] 几个区域的沼泽成因的比较;分布形成原因开发利用现状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下游地区多凌汛和洪涝,河水泛滥;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多永久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中国东北三江平原青藏高原多地形雨及冰雪融水;地势低洼,地下水出露,长期积水;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地理评价分析建模与应用1、河流航运的评价模式:评价要素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自然地势落地势落差大,则航运不便径流流径流量大,水位深,则通航能力强气候冰结冰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人文经济水河流途径地区的经济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均可以通过影响河流航运的货源和客源流量而影响航运的人口城水运网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络有利于提高河流航运的价2、农业区位分析模式:影响因素具体分析的参考方向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①市场: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通过供求关系调节生产类型和规模)②交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自然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特征、地形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及起伏等土壤肥力状况、酸碱性质水源气候湿润度,河流、湖泊分布社会因素市场市场的需求、市场距离交通交通通达度、运输方式科技技术水平、科技投入政策现行政策指向、社会发展趋势和理劳动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数量[中国主要农业地区气候条件的对比分析] 有利条件制约因素青藏高原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多夜雨,利于作物吸收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势高,气温低,生长期短。

河西走廊①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②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提供了灌溉水源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且变率大,水源紧缺;②风蚀强烈,蒸发旺盛,土地荒漠化严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