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测量系统分析(MSA)--实例3
测量系统分析(MSA)--实例3
器
测
量
人 过程变量
员
⑶测量系统的几个特性:
①偏倚:用同一测量仪器由一测量人员测量同一部品,反 复多次测量;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偏倚= 测量平均值-基准值
偏倚
测量平均值
基准值
②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测量仪器,多次测量 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EV=Kang X K1
二、系统的测量过程及几个特性:
⑴测量系统:用来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 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 果的整个过程。
⑵测量过程:存在输入、过程变量、输出而获得测量 结果的过程。如下示意图:
过程变量
测 量
方
法
测 量
过程变量
环
境
被测量对象 输入
测量过程
测量结果 输出
测
量
过程变量 仪
Range﹙R﹚ 0.003 0.003 0.006 0.004 0.001 0.003 0.007 0.004 0.002 0.002 0.0035 Rb
1 0.034 0.03 0.043 0.183 0.077 0.003 0.012 0.067 0.006 0.028 0.0479 C1
2 0.035 0.02 0.046 0.186 0.008 0.007 0.013 0.067 0.013 0.023 0.0422 C2
2 3.65
%AV= 13.24%
AV= 1.06%
3 2.70
重复性和再现性(R&R)
R&R=(EV2+AV2)1/2 R&R= 2.05%
部品变差(PV)
PV=Rp*K3 PV= 29.39%
%R&R=R&R/TW %R&R= 25.67%
公差带宽度(TW)
总变差(TV)
判定:
此测量系统可以接受(OK)
报告编号 SHA-(1) 发行日期 05.5.22
SDL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MSA)
测量日期 05.5.22 环境温度
25℃
环境湿度
承认 审查 作成
曹秀清
仪器名称
对称度测量仪
被测部番
B213 1137
部品取样数
10
仪器编号
无
测量特性
评价人数
3
放置地点
大理石平台
规格 上限 0.08 下限 0 重复测试次数
Range﹙R﹚ 0.002 0.004 0.003 0.004 0.005 0 0.003 0.001 0.003 0.003 0.0028 Ra
1 0.032 0.024 0.056 0.181 0.075 0.004 0.006 0.064 0.010 0.032 0.0484 B1
2 0.035 0.021 0.050 0.185 0.074 0.002 0.013 0.068 0.010 0.030 0.0488 B2
0.006 Ravg
0.004 Xdiff
测量结果分析
%公差带宽度(TW)
重复性(EV) :: 设备变异
测量次数 K1 %EV=EV/TW
EV=Ravg*K1
2
4.56
%EV= 21.99%
EV= 1.76%
3
3.05
再变性(AV) ::评价人变异
评价人 K2 %AV=AV/TW
AV=((Xdiff*K2)2-EV2/nr)1/2
Range﹙R﹚ 0.003 0.003 0.006 0.004 0.001 0.003 0.007 0.004 0.002 0.002 0.0035 Rb
1 0.034 0.03 0.043 0.183 0.077 0.003 0.012 0.067 0.006 0.028 0.0479 C1
2 0.035 0.02 0.046 0.186 0.008 0.007 0.013 0.067 0.013 0.023 0.0422 C2
张霞
3 0.028 0.026 0.051 0.185 0.074 0.001 0.018 0.068 0.008 0.03 0.0489 A3
Average 0.028 0.0247 0.0493 0.1867 0.071 0.001 0.0163 0.0683 0.007 0.031 0.048 Xa
阳秀梅
3 0.035 0.02 0.043 0.186 0.008 0.01 0.015 0.072 0.008 0.03 0.0428 C3
Average 0.0347 0.0237 0.044 0.185 0.031 0.0067 0.0133 0.0687 0.009 0.027 0.044 Xc
TW=UTL-LTL
TV=(R&R2+PV2)1/2
此测量系统不可接受(NG)
TW=
0.08
TV= 29.47%
判定者:
日期:
②测定样板选取:从过程中选取能代表其整个测量范围的 10个样品并实施编号以便识别(如下图)。
③确认仪器的分辨率:一般要求测量仪器的分辨率小于或等
于被测对象规格公差的十分之一。
K2系数值一般取:
评价人1
再现性
评价人2
评价 人数
2
3
评价人3
K2= 3.65 2.70
④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 的单一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⑤线性: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移值的差值。(也可 以用来衡量两量具测量数据的偏移值)
基
线性差
准
系
统
测
线性好
定
值
被测量系统测定值
0.006 Ravg
0.004 Xdiff
测量结果分析
%公差带宽度(TW)
⑶测量系统分析、计算
按上记测量方法把测定的数据填入《测量系统分析报告(MSA)》 进行分析(如下表),采用均值和极差法(R&R)评估测量系统 重复性和再现性。
报告编号 SHA-(1) 发行日期 05.5.22
SDL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MSA)
测量系统分析(MSA)
----实例说明
一、分析目的 二、回顾测量系统的测量过程及几个特性 三、例子说明测量系统分析 四、测量系统与验证系统的线性关系
一、目的
更好地了解对称度测量治具在测量中变差的 来源,避免这些变差影响测量系统产生的结 果,并能定量表示和传递特定的测量系统的 局限性,采用测量系统分析,以确定测量系 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张霞
3 0.028 0.026 0.051 0.185 0.074 0.001 0.018 0.068 0.008 0.03 0.0489 A3
Average 0.028 0.0247 0.0493 0.1867 0.071 0.001 0.0163 0.0683 0.007 0.031 0.048 Xa
例:
对称度测量仪评价选择: 评价人:3人
重复测量次数:3次
如右图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 SHA-(1) 发行日期 05.5.22
SDL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MSA)
测量日期 05.5.22 环境温度
25℃
环境湿度
承认 审查 作成
曹秀清
仪器名称
对称度测量仪
被测部番
B213 1137
部品取样数
10
仪器编号
无
测量特性
⑥分辨能力: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 的能力。一般要求测量仪器的分辨率小于或等于被测对象 规格公差的十分之一。
三、测量系统分析步骤
⑴测量系统分析前的准备
①确定评价人数及重复测量次数并 记入《测量系统分析(MSA) 报告》
注:一般选择2-3名评价人员 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作业;选择 的评价人应熟悉了解作业操作 程序,避免因操作而影响系统 的数据准确性。
曹秀清
3 0.035 0.021 0.050 0.182 0.075 0.001 0.009 0.065 0.012 0.030 0.048 B3
Average 0.034 0.022 0.052 0.1827 0.0747 0.0023 0.0093 0.0657 0.0107 0.0307 0.048 Xb
曹秀清
3 0.035 0.021 0.050 0.182 0.075 0.001 0.009 0.065 0.012 0.030 0.048 B3
Average 0.034 0.022 0.052 0.1827 0.0747 0.0023 0.0093 0.0657 0.0107 0.0307 0.048 Xb
④每位操作者应采用相同方法及步骤来获得读数
例:
①由选定的三位评价人分别 由分析人提供的10个样品 进行测量,每次分析员不按 样品的编号顺序提供评价人 1个样品,依序测量完10个 样品。评价人按此重复测量 三次。②分析员在提供样品 时,按样品的编号把测量结 果记入《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MSA)相对应栏内。③ 测量结果读数保留小数点三 位。(如右图黄色栏)
3
评价人 测量次数 1
2
部品
3
4
5
6
7
8
Average
9
10 Data Symb
1 0.027 0.022 0.049 0.189 0.070 0.001 0.015 0.068 0.005 0.030 0.0476 A1
2 0.029 0.026 0.048 0.186 0.069 0.001 0.016 0.069 0Βιβλιοθήκη 008 0.033 0.0485 A2
测量日期 05.5.22 环境温度
25℃
环境湿度
承认 审查 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