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地图知识点-高考必考点

地球地图知识点-高考必考点

比例尺大小: 图中比例尺由10°N向50°N依次增大
返 回
6.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1)图幅大小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 的比例尺。 (2)实地范围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返 回
13.等高线图中两点高差的计算
相对高度的计算: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 (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 同等高线的条数, d表示等高距)。
返 回
14.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
• 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 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 向相反。
返 回
9.东西半球的判读
20°W~0°~160°E为 东半,球 160°E~180°~20°W为 西半球
返 回
10.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关 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
(1) 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 经度相同,纬度相反, A(40°N,20°W)与 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 经 度 相对 ,和 为 180°; 纬 度相同 , A(40°N, 20°W)与 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 经 度 相 对 , 和 为 180°, 纬 度 相 反 , 数 值 相 等 , 如 A(40°N,20°W)与 D(40°S,160°E)
同西经,大在西,小在东。 异经度,和=180,不分东西,
和<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和>180,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返 回
4.比例尺的计算
• 根据公式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 根据经线、纬线计算
返 回
5.利用经纬网比较(范围)面积大小和比例尺 大小
面积大小:
(1)相同纬度,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 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 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返 回
7.比例尺大小和地形坡度的关系
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 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注:一幅等高线图中,你可以读出绝对高度、相
返 回
对高度、水平距离。
8.陡崖顶部、底部、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 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
m
M≤H<(M+d),M 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大值,
返 回
11.等高线图中各种地形部位(地形单元)的判读
地形
地形特征
等高线图
判读方法
山峰山丘 四周低中间高
数值内高外低
盆地洼地 四周高中间低
山脊
从山顶向外伸出 的凸起部分
数值内低外高
①等高线凸向低 值处;②脊线高
于两侧
山谷 鞍部 陡崖
山脊之 间的低 洼部分 位于相 邻两个 山顶之 间,呈马 鞍形 近于垂 直的山
返 回
3.方向的判读
(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
①定南北(两点中,近北极点者为北,近南极点为南)
②定东西(劣弧定向):先确定两点间劣弧段(经度差小于
180°),再在二点间标注地球自转方向,箭头前方者为东)
or 同东经,大在东,小在西。
“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一条经线圈上走极点”。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 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段)。
返 回
2.经纬网上距离的计算
(1)同一经线上每隔 1 个纬度,实地距离相 差约为 111 千米(2万18千0°米), (2)同一纬线上每隔 1 个经度实地距离相差约为度相差 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 约为赤道上的一半。 2.在不同纬线上经度 1°所对应的弧长不相等,由赤道向两 极递减。
• 〖扩展〗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等高线中部低四周
高。
• 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 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①平原:海拔在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②丘陵: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 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③山地: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 高线较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④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 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⑤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 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⑥海岸线:0 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①等高线凸向高 值处;②谷线低 于两侧
位于两山峰之间
①等高线重合; ②根据陡崖符号
返 回
12.等高线图中各种地形的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 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 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 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 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 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 地形为山地。
M
d 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 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h)
(m-d)<h≤m,m 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 为图中
的等高距。
③ 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n-1)d≤ΔH<(n+1)d,n 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条数,d
为图中的等高距。
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500米,<600米
>200米,≤300米
第一讲 地球地图知识点
1.球面上最短航程的确定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过该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 劣弧段。 (1)同一经线或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 弧就在经线(圈)上,其最短航程为正南或正北方向。(过 极点)
(2)不在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最短航程不经 过两极点,其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返 回
15.等高线图中河流位置的确定
• 山谷
返 回
16.山脉走向的判读及规范表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