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汽轮机首次核蒸汽冲转导则Guide for turbine first run-up used nuclear steam of nuclear power plant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总则 (1)4 冲转前应具备的现场条件 (2)5 冲转前要投运的系统与要求 (2)6 冲转前的检查确认 (4)7 汽轮机首次核蒸汽冲转过程 (4)8 汽轮机停机 (6)9 调试技术总结报告及技术(记录)文件 (6)10 文件归档 (6)附录A(资料性附录)汽轮机首次核蒸汽冲转试验文件编制内容及编审程序示例 (7)附录B(资料性附录)汽轮机首次核蒸汽冲转试验记录示例 (8)参考文献 (1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建锐、余刚峰、邵刚、刘勇。
核电厂汽轮机首次核蒸汽冲转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核电厂汽轮机首次核蒸汽冲转过程的主要内容以及在首次冲转期间执行的试验。
本标准适用于核电厂汽轮机组首次核蒸汽冲转,对于核电厂汽轮机组非核蒸汽冲转,若制造厂无这方面具体说明,也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使用于本文件。
2.1一回路 primary circuit作为冷却剂的水在反应堆中吸收核裂变产生的热能后沿管道进入蒸汽发生器的U型管内放热冷却,被冷却后的冷却剂再由主泵打回到反应堆内重新加热,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吸热和放热的循环回路。
2.2二回路 secondary circuit冷凝器热阱中的凝结水经加热除氧后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吸收一回路热量转变成饱和蒸汽,进入汽轮机作功后排入冷凝器冷却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热力循环回路。
2.3核蒸汽 nuclear steam核电厂反应堆核裂变产生的热能将蒸汽发生器U型管外侧的二回路给水加热而形成的饱和蒸汽。
3 总则3.1 冲转组织3.1.1 机组启动委员会:由生产单位/建设单位主要部门代表组成。
生产单位担任主任,负责推动冲转试验相关的重要工作有序开展,协调和决策处理重要问题。
3.1.2 冲转试验专项组:在冲转试验前,由机组启动委员会批准下设冲转试验专项组。
在机组启动委员会领导及授权下主持首次冲转的常务指挥工作。
3.1.3 冲转试验专项组由设计、制造厂、施工、调试、生产等单位的技术人员组成。
3.2 人员资质3.2.1 电厂运行操作人员应取得核电厂操作员执照。
3.2.2 调试人员应通过必要的调试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授权。
3.2.3 冲转试验的专业负责人由具有汽轮机调试经验的专业调试技术人员担任。
3.2.4 汽轮机冲转调试人员在调试工作中应具备指导、监督、示范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编写措施和总结的能力。
3.3 仪器仪表汽轮机首次冲转调试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并经有资质的计量单位校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
3.4 试验文件调试相关文件经过设计、制造厂、施工、调试、生产等单位的会审已经生效,并获得调试工作许可。
4 冲转前应具备的现场条件冲转前应具备如下现场条件:a)核岛控制区(反应堆厂房、核辅助厂房,核燃料厂房等)已建立,人员进入控制区应遵守辐射防护规定要求;b)冲转试验场地平整,现场沟道与孔洞的盖板齐全;c)冲转试验场地设有明显的标志与分界,危险区设有围栏和警示标志;d)冲转试验场地消防设施完备;e)冲转试验场地空调装置及通风(采暖)设施能正常投入使用;f)厂内、外给排水设施能正常投运;g)冲转试验现场正常照明可用,事故照明能自动投入;h)设备标牌、管道标示设置齐全;i)在冬季,必要时设备、管道及仪表管道应有防冻措施;j)试验各岗位的通信装置正常,冲转试验增设的临时岗位,亦应设有可靠的通信联络设施;k)高温岗位,应有防暑降温措施。
5 冲转前要投运的系统与要求5.1 核岛要投运的系统与要求与汽轮机冲转相关的核岛系统投运并满足如下要求:a)主蒸汽系统•主蒸汽隔离阀试验已完成,试验结果满足设计准则要求;•主蒸汽隔离阀已全开,管道压力、温度正常。
b)主给水流量控制系统•冲转所需核功率以下的各功率平台主给水流量控制试验已完成,试验结果满足设计准则要求;•蒸汽发生器由主给水流量控制系统供水,主给水流量自动控制投入。
c)辅助给水系统•辅助给水系统正常备用。
d)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蒸汽发生器水位自动控制投入;•稳压器水位自动控制、压力自动控制投入。
e)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投入运行,以满足二回路给水质净化要求。
5.2 常规岛要投运的系统与要求与汽轮机冲转相关的常规岛系统投运并满足如下要求:a)汽轮机润滑、顶轴和盘车系统•润滑、顶轴油系统冲洗已完成,油质满足运行规范要求;•润滑油交流辅助油泵投运,直流事故油泵处于备用状态,电动盘车正常投运。
b)汽轮机调节油系统•汽轮机调节油系统冲洗已完成,油质满足运行规范要求;•油泵运转正常,油压、油温符合运行规范要求。
c)汽轮机主蒸汽及疏水系统•二回路主蒸汽隔离阀下游管道暖管已结束,蒸汽温度、压力正常;•二回路主蒸汽、再热汽及汽轮机本体各疏水阀门确认开启,本体疏水阀自动控制动作正确。
d)汽轮机旁路系统•汽轮机旁路系统减温喷淋水投入运行,减温水压力满足系统运行要求;•汽轮机旁路系统自动控制投入。
e)汽水分离再热系统•完成一、二级再热器管板预热,管板温度满足运行规范要求;•疏水箱的疏水由应急疏水管线排至凝汽器。
f)汽轮机轴封系统•轴封汽源由主蒸汽供汽,辅助蒸汽正常备用;•汽轮机轴封投入,轴封母管压力、温度正常。
g)发电机氢、水冷却系统•充氢运行时,保证氢压、氢温、氢气纯度及湿度符合设计要求,且氢压应大于定子水压;•发电机定子冷却水应保证水质、导电度、进水温度及流量满足运行规范要求,且定子冷却水压小于氢压;•对需要实施发电机定子通风回路吹扫的机组,在首次冲转时发电机内充空气,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系统停运,解除与定子水系统有关的跳机保护。
h)发电机密封油系统•发电机密封油系统冲洗已结束,油质满足运行规范要求;•发电机密封主油泵投运,直流事故油泵、辅助交流油泵(若有)投自动备用,且油压应大于氢压。
i)发电机励磁和电压调节系统•发电机和励磁机的初步检查完成;•发电机端部振动系统调试完成,投入运行。
j)汽轮机调节、保护及监视系统•汽轮机跳闸保护功能调试完成,投入运行;•汽轮机监测系统调试完成,投入运行;•汽轮机调节控制系统静态调节完成,投入运行。
对于具备实施仿真模拟测试的机组,在首次冲转前,可通过仿真测试优化汽轮机调节系统参数;•汽轮机进汽阀门开关试验完成,动作时间满足设计要求;•机、(反应)堆、电联锁保护试验完成,结果满足设计要求,连锁保护投入运行。
k)凝结水系统•凝结水泵应满足至少一台投运、一台备用。
l)除氧器、给水系统•除氧汽源由主蒸汽供汽,辅助蒸汽正常备用;•对于主给水泵都为电泵的机组,应保证两台电泵可用,一用一备或两台运行;对于配置由两台汽动给水泵的机组,蒸汽发生器可由一台汽动给水泵供水,电动给水泵处于备用状态;•给水水质(氧含量、悬浮物、铁含量、钠含量等)应满足机组启动的水质标准。
m)高、低压加热器及抽汽系统•高、低压加热器水侧投入运行,汽侧随机组启动;•汽侧疏水由应急疏水管线排至凝汽器。
n)凝汽器真空系统;o)汽轮机厂房通风、消防系统;p)常规岛除盐水分配系统;q)常规岛废液收集系统;r)循环水系统;s)常规岛开式冷却水(辅助冷却水)系统;t)常规岛闭式冷却水系统;u)凝结水处理系统;v)辅助蒸汽系统。
6 冲转前的检查确认冲转前实施如下项目检查确认:a)核功率稳定在冲转所需的功率水平;b)一回路压力、温度稳定在冲转对应功率的定值范围内;c)蒸发器水位稳定在冲转对应功率的整定值范围内;d)二回路蒸汽品质(电导率、钠含量、硅含量、湿度)满足制造厂要求的蒸汽品质标准;e)给水水质(氧含量、悬浮物、铁含量、钠含量等)满足二回路水化学技术条件要求;f)汽轮机润滑油,控制油(调节油)压力、温度符合启动要求,且系统油压连锁保护动作正常;g)汽轮机超速保护静态试验完成,结果合格;h)汽轮机低压缸喷水压力确认正常;i)凝汽器真空满足机组启动要求;j)机组在主盘车状态下已连续运行24h,转子偏心值满足制造厂冲转启动要求;k)汽水分离再热系统的一、二级管板温度满足运行规范要求;l)汽轮发电机振动临时测量装置安装完成;m)对于需要实施发电机定子通风回路吹扫的机组,吹扫用临时滤网已安装完成;n)汽轮机高压主汽阀严密性试验完成,满足制造厂的设计要求。
7 汽轮机首次核蒸汽冲转过程7.1 冲转过程中主要技术标准的控制冲转过程中应遵循如下主要技术控制标准:a)一回路平均温度过冷度满足核岛技术规范要求;b)给水水质(氧含量、悬浮物、铁含量、钠含量等)满足二回路水化学技术条件要求;c)高(高中)压缸上、下温差不超过制造厂规定的限值;d)高(高中)、低压缸胀差应在制造厂规定范围内;e)机组升速、通过临界转速区、定速时轴振及瓦振应在制造厂规定范围内;f)轴向位移应在制造厂规定范围内;g)径向轴承、推力轴承金属温度不超过制造厂规定的限值;h)低压缸排汽温度、凝汽器真空不超过制造厂规定的限值。
7.2 汽轮机冲转摩擦检查按如下步骤实施摩擦检查:a)汽轮机挂闸,检查汽轮机进汽阀门正确动作,汽轮机转速无异常,机组无异常报警;b)汽水分离再热系统二级加热器投入运行;c)给水加热器、除氧器汽侧投入运行;d)设置汽轮机目标转速(摩擦检查转速),检查确认汽轮机升速率正确;e)汽轮机冲转,检查确认盘车装置正常脱开;f)汽轮机冲转至目标转速(摩擦检查转速平台按制造厂提供的首次启动曲线要求选择:对半速机(1500rpm)一般为100rpm,对全速机(3000rpm)一般为500rpm。
g)检查确认汽轮发电机及其辅助系统运行正常,机组无异常报警。
h)手动停机进行摩擦检查,确认汽轮机通流部分、轴封内部及发电机内部无摩擦,各轴承回油正常。
7.3 汽轮机冲转升速至额定转速按如下步骤实施冲转升速过程:a)确认摩擦检查合格后,汽轮机重新挂闸;b)汽水分离再热系统二级加热器投入运行;c)给水加热器、除氧器汽侧投入运行;d)设置汽轮机目标转速(各冲转平台),检查确认各平台汽轮机升速率正确;e)升速过程中,各个暖机转速平台按制造厂提供的首次启动曲线及实际轴承振动情况进行控制,暖机时间应满足制造厂规定的要求;f)升速过程中,按汽水分离再热系统运行规程,投运汽水分离再热系统一级加热器;g)升速过程中,监视汽轮发电机各瓦振动情况,出现异常,立即停止升速,必要时应立即停机检查;h)升速过程中,监视汽轮发电机各轴承瓦温变化情况,出现异常,立即停止升速,必要时应立即停机检查;i)升速过程中,监视发电机油氢差压变化、润滑油母管滤网差压;j)汽轮机升速通过转子轴系临界转速时,按制造厂提供升速速率应快速平稳地通过,不能滞留;k)升速过程中,停运顶轴油泵、盘车电机;l)达额定转速后,检查各运行参数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