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法规与案例分析第四讲城乡建设法规

建筑法规与案例分析第四讲城乡建设法规


阅读该案例讨论以下问题:
• 1.建设用地涉及哪些相关知识? 如何申请? • 2.什么是城市规划? 对建设工程程序会产生什么影响? • 3.申办城市规划许可涉及哪些工作内容和 工作程序? • 4.该案件应如何处理?
永城市东城区规划图
一 城乡规划法概述
(一) 立法背景 《城市规划法》 ——1990年4月1日正式施行。 《城乡规划法》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7. 强化法律责任
《城乡规划法》规定其违法行为主体包括: 政府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与相关行政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
有关建设单位和个人。
8. 法律授权,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 —— 2008年4月22日发布,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1)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起草《城乡规划法》实 施细则; (2)人事部制订《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管理办法》; (3)研究并总结《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施行 的基础上,起草《地下管线管理条例》等。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 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 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 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 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 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 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经营、管理。”
4、土地所有权属变更
3. 新的城乡规划体系的建立
(1)建立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 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这一崭新的城乡规划体系 (2)“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将有 关专项规划纳入总体规划。
4. 严格城乡规划修改
程序对城乡规划相关内容的修改做出了详细的规 定。以削减规划实施过程中修改的随意性,防止 “一任领导一个规划”的现象,是规划决策客观、 公正、民主的有力制度保障措施之一。
二、 城乡规划制定 (一) 城乡规划的分类和内容
• • • • •

1. 城乡规划的分类 (1)城镇体系规划 (2)城市规划 (3)镇规划 (4)乡规划 (5)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 划。
2、
城乡规划内容
(1)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重大基础设施 的布局,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需要严格 控制的区域。 (2) 城镇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 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 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 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
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 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 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城市规划
——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 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 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城市土 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和具体安排。
2、土地分类:
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1)农用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 面等。 (2)建设用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城 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 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3)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5. 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
在规划许可制度与投资体制改革和土地使用制度改 革相衔接的基础上,对建设工程的种类和管理程序作了 区分,完善了有关许可的条件,简化许可环节。 还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以及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提 出了规划管理的要求。
6. 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
《城乡规划法》加强了监督检查的内容,旨在制约规划 行政的自由裁量权。 (1)上级行政部门对下级的监督——全面的监督; (2)人大的监督——重点是规划的实施与修改; (3)全社会的公众监督——重点是违反规划的行为。

2008年3月20日,市规划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第六十四条,《A省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作出违法建筑拆除决定书,限定 电子公司在2008年4月7日前自行拆除未完工的违法修 建的儿量乐园大楼。 • 电子公司不服,向A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申请 复议。A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于2008年4月19日作出 维持市城市规划局的违法建筑拆除决定。在复议期间, 电子公司仍继续施工,致使建筑面积为1730 m2的六层 大楼基本完工。电子公司对复议不服,即向B市中级 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市规划局限期 拆除房屋的决定。
• • • •
Hale Waihona Puke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七十四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 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7年10月28日
(二)主要内容 ——《城乡规划法》共7章70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总 则 城乡规划的制定 城乡规划的实施 城乡规划的修改 监督检查 法律责任 附 则
建筑法规概论
第四讲 城乡规划法规
引例 • 2008年1月初,A省电子公司(以下简称电子公司) 欲在某市主干道上修建一幢儿童乐园大楼,向B市城 市管理委员会和C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市、 区城管会分别签署了“原则同意,请规划局给予支持, 审定方案,办理手续”的意见。 • 电子司将修建计划报送B市规划局审批。在计划 尚未审批,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 于1月6日擅自动工修建儿童乐园大楼。 • 2008年3月9日,市规划局和市、区城管会的有关 负责人到施工现场,责令其立即停工,并写出书面检 查。电子公司于当日做出书面检查,表示愿意停止施 工,接受处理。但是实际并未停止施工。 •
(4) 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 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 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建设项目做出具 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前者属控制性详细规划,后者为修 建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
①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 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 筑类型; ②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的 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 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③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 ④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臵、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⑤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 的用地界线; ⑥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1)古代城市规划。 (2)规划区: 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 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3)市区: 是指非农业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重达 到比较大的集中优势,城市建设基本联片,公 用设施基本到达的地区。
(4)近郊区: 是指紧靠市区的居民聚居区,蔬菜及主要副 食品生产基地、近期城市建设用地等与市区关系 密切的地区。 (5)规划控制区: 是指在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 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如水源保护区、机场及其控制区、风景名胜 及历史文化遗存等。
3、土地所有权 (1)《土地管理法》第8条规定: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 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 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2)《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2款规定
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3)《土地管理法》第10条规定:
10)确定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 出控制旧城人口密度的要求和措施; 11)对规划区内农村居民点、乡镇企业等建设用地和蔬 菜、牧场、林木花果、副食品基地做出统筹安排,划 定保留的绿化地带和隔离地带; 12)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和方法 的建议; 13)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 施部署。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五)建设用地法律制度
1、《土地管理法》 (1)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 次会议通过; (2)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 会议修订; (3)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
《土地管理法》
(八章,八十六条)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四章 耕地保护 第五章 建设用地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临时用地
• 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察需要临时使用国有 土地或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的, 还应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 临时用地的使用者应按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 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临时用 地为耕地的,临时用地的使用者应自临时用地期满 之日起1年内恢复种植条件。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 般不超过两年。
(三) 《城乡规划法》与《城市规划法》的区别
第一,调整对象 ——从城市走向城乡,将原来的城乡二元法律 体系转变为城乡统筹的法律体系。 第二,从坚持的原则来看 ——老法“指导建设”,新法则是强调资源保 护。 第三,从方法上来看 ——老法重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新法则重规划的 实施和监督 ——新法与老法最大的区别。
5)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 消防、环保、保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并进行 综合协调;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和总体 布局; 7)根据城市防灾要求,做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 8)确定需要保护的自然保护地带、风景名胜、文物古迹、 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 9)各级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