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解题思维与思想

数学解题思维与思想

2
二、思维训练实例 (1) 观察能力的训练 虽然观察看起来是一种表面现象,但它是认识事物内部规律的基础。所以,必须 重视观察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不但能用常规方法解题,而且能根据题目的具体特征, 采用特殊方法来解题。 例1 已知 a, b, c, d 都是实数,求证 a 2 b 2 c 2 d 2 (a c) 2 (b d ) 2 .
3
思路分析
要求 x 2 y 2 的最大值,由已知条件很快将 x 2 y 2 变为一元二次函数
解决了。 (2)善于联想 联想是问题转化的桥梁。稍具难度的问题和基础知识的联系,都是不明显的、 间接的、复杂的。因此,解题的方法怎样、速度如何,取决于能否由观察到的特征, 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做出相应的联想,将问题打开缺口,不断深入。
x y 2 例如,解方程组 . xy 3
这个方程指明两个数的和为 2 ,这两个数的积为 3 。由此联想到韦达定理, x 、
思路分析 从题目的外表形式观察到,要证的 结论的右端与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很相似,而 左端可看作是点到原点的距离公式。根据其特点, y 可采用下面巧妙而简捷的证法,这正是思维变通的体现。 证明 不妨设 A(a, b), B(c, d ) 如图 1-2-1 所示,
A(a, b)
B (c, d )
则 AB (a c) (b d ) .
2 2
OA a 2 b 2 , OB c 2 d 2 ,
O
在 OAB 中,由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知:
图 1-2 -1
x
OA OB AB 当且仅当 O 在 AB 上时,等号成立。
因此, a 2 b 2 c 2 d 2 (a c) 2 (b d ) 2 . 思维障碍 很多学生看到这个不等式证明题,马上想到采用分析法、综合法等, 而此题利用这些方法证明很繁。 学生没能从外表形式上观察到它与平面上两点间距离 公式相似的原因,是对这个公式不熟,进一步讲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因此, 平时应多注意数学公式、定理的运用练习。 例2 解 已知 3x 2 2 y 2 6 x ,试求 x 2 y 2 的最大值。 由
y 是一元二次方程 t 2 2t 3 0 的两个根,
x 1 x 。 y 3 y 1
(3)善于将问题进行转化 数学家 G .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过:数学解题是命题的连续变换。可见, 解题过程是通过问题的转化才能完成的。转化是解数学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 法。那么怎样转化呢?概括地讲,就是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 成具体问题,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在解题时,观察具体特征,联想有关问题 之后,就要寻求转化关系。 1 1 1 1 例如,已知 , (abc 0, a b c 0) , a b c abc 求证 a 、 b 、 c 三数中必有两个互为相反数。 恰当的转化使问题变得熟悉、简单。要证的结论,可以转化为:
(a b)(b c)(c a) 0
思维变通性的对立面是思维的保守性,即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一个人用同一 种思维方法解决若干问题以后,往往会用同样的思维方法解决以后的问题。它表现就 是记类型、记方法、套公式,使思维受到限制,它是提高思维变通性的极大的障碍, 必须加以克服。 综上所述,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善于进行问题转化,是数学思维变通性的具体 体现。要想提高思维变通性,必须作相应的思维训练。
1
例如,求和
1 1 1 1 . 1 2 2 3 3 4 n(n 1)
这些分数相加,通分很困难,但每项都是两相邻自然数的积的倒数,且
1 1 1 1 1 1 1 1 1 1 ,因此,原式等于 1 问题很快就 2 2 3 n n 1 n 1 n(n 1) n n 1
《高中数学解题思维与思想》
导 读
数学家 G .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过: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途径,是进行有效的训练,本策 略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数学思维的变通性 根据题设的相关知识,提出灵活设想和解题方案 二、数学思维的反思性 提出独特见解,检查思维过程,不盲从、不轻信。 三、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考察问题严格、准确,运算和推理精确无误。 四、数学思维的开拓性 对一个问题从多方面考虑、对一个对象从多种角度观察、对一个题 目运用多种不同的解法。 什么”转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思维与思想》的即时性、针对性、实用性,已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 全面验证。
3x 2 2 y 2 6 x 得
3 y 2 x 2 3x. 2 3 y 2 0, x 2 3 x 0, 0 x 2. 2
又 x2 y2 x2
3 2 1 9 x 3x ( x 3) 2 , 2 2 2
1 9 当 x 2 时, x 2 y 2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2 3) 2 4. 2 2
一、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策略
第一讲 数学思维的变通性
一、概念 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要想既快又准的解题,总用一套固定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必须具有思维的变通性——善于根据题设的相关知识,提出灵活的设想和解题方案。 根据数学思维变通性的主要体现,本讲将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善于观察 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事物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 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 它是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要想解决它,就必须依据题目 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然后认真思考,透过表面现 象看其本质,这样才能确定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