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七 网络层协议分析

实验七 网络层协议分析

实验七网络层协议分析

(2 学时)

一、实验题目:网络层协议分析

二、实验目的

1、分析ARP协议报文首部格式,分析并掌握ARP协议在同一网段内和不同网段间的解析过程。

2、掌握ARP高速缓存的作用。

2、分析ICMP报文格式和协议内容并了解其应用。

3、分析IP报文的首部格式并了解其各个字段的意义。

三、实验原理

ARP是用于将IP地址解析成硬件地址的协议。在每台使用ARP的主机中,都保留了一个专用的内存(称为缓存),存放最近的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对应关系。

1、同一网段的ARP解析过程

处在同一网段或不同网段的主机进行通信时,利用ARP协议进行地址解析的过程不同。在同一网段内通信时,如果在ARP缓存中查找不到对方主机的硬件地址,则源主机直接发送ARP请求报文,目的主机对此请求报文作出应答即可。

2、不同网段的ARP解析过程

位于不同网段的主机进行通信时,源主机只需要将报文发送给它的默认网关,即只查找或解析自己的默认网关地址即可。

四、实验内容

1、构建网络拓扑,分析同一网段和不同网段ARP的解析过程。

2、结合一个报文,分析IP协议报文格式。

3、结合截获的报文,分析ICMP报文的格式。

五、实验步骤

1、ARP报文分析

a、同一网段的ARP协议分析

(1)连接好实验设备,配置各主机

主机pc0:192.168.0.101 255.255.255.0

主机pc1:192.168.0.103 255.255.255.0

(2)在pc0、pc1的命令行窗口中执行以下命令

C:\arp -a

结果是------------------------------------------------------------

如果缓存非空,可以执行arp -d命令,清空ARP缓存。

(3)在pc0、pc1上运行截获报文软件。在pc0的命令行窗口中执行

ping 192.168.0.103命令。执行完之后,停止pc0、pc1上的截获报文软件。将此次结果命名为ping1。

(4)在pc0、pc1的命令行窗口中执行以下命令:

C:\arp -a

结果是-----------------------------------------------------------

(5)重复步骤(3)。将此次结果命名为ping2。

(6)分析上述截获的ping1文件,完成以下工作:

①统计有几个ARP报文。

②分析ARP报文结构:选中第一个ARP请求报文和第一个ARP应答报文,将字段值填入以下表中。

字段项ARP请求数据报文ARP应答数据报文

链路层Destination项

链路层Source项

网络层Sender MAC address

网络层Sender IP address项

网络层Target MAC address

网络层Target IP address项

③在所有报文中,ARP报文中ARP协议树的Opcode字段有两个取值1、2,两个取值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7)分析截获的ping2文件,完成以下工作

①比较ping1文件中截获的报文信息,少了什么报文?简述ARP Cache的作用。

②写出ARP协议在同一网段内的解析过程。

b、不同网段内ARP的解析

(1)连接实验设备。

三层交换机:

VLAN 2:192.168.2.21 255.255.255.0

VLAN 3:192.168.1.1 255.255.255.0

主机配置:

pc0:192.168.2.22 255.255.255.0 192.168.2.21(默认网关)

pc1:192.168.1.53 255.255.255.0 192.168.1.1 (默认网关)

(2)配置完后,在pc0、pc1上运行截获报文软件,在pc0的命令行窗口中执行

ping 192.168.1.53命令。执行完之后,停止两台主机上的截获报文软件,将此次结果命名为

ping3。

(3)这时,在pc0的命令行窗口中执行arp -a命令:

C:\arp -a

结果是------------------------------------------------------------

(4)分析报文,填写下列表格:

将第一条ARP请求报文和第一条ARP应答报文,将ARP请求报文和ARP应答报文中的字段信息填入下表中。

字段项ARP请求数据报文ARP应答数据报文

链路层Destination项

链路层Source项

网络层Sender MAC address

网络层Sender IP address项

网络层Target MAC address

网络层Target IP address项

(5)写出ARP协议在不同网段间解析的过程。

2、ICMP报文和IP报文分析

(1)连接好实验设备,配置各主机IP

(2)在各主机上运行截获报文软件。

(3)主机之间互ping

(4)截获ICMP报文。

(5)根据截获的ICMP报文,分析其IP首部格式和ICMP报文格式。

网络协议实验报告

网络协议实验报告 班级:_____网络2010-2班____ 学号:________08103617______ 姓名:__________程凯凌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杨东平__________ 日期:2012年12月27日

ARP1: 0000 ff ff ff ff ff ff 00 26 c7 35 46 48 08 06 00 01 0010 08 00 06 04 00 01 00 26 c7 35 46 48 0a 6e d0 d4 0020 00 00 00 00 00 00 0a 6e c0 01 以太网帧为:ff ff ff ff ff ff 00 26 c7 35 46 48 08 06 其中ff ff ff ff ff ff为目的地址(广播询问) 00 26 c7 35 46 48为源地址 08 06为上层协议类型arp(0x0806) Arp帧为: 00 01 08 00 06 04 00 01 00 26 c7 35 46 48 0a 6e d0 d4 00 00 00 00 00 00 0a 6e c0 01 其中00 01表示硬件类型(0x0001) 08 00表示 IP协议类型(0x0800) 06表示硬件长度为6 04表示协议长度为4 00 01表示操作请求码为0x0001 00 26 c7 35 46 48表示发送MAC地址 0a 6e d0 d4 表示发送IP地址为10.110.208.212 00 00 00 00 00 00 表示目的MAC地址 0a 6e c0 01表示目的IP地址10.110.192.1 ARP2: 0000 00 26 c7 35 46 48 00 14 d5 f1 de 1b 08 06 00 01 0010 08 00 06 04 00 02 00 14 d5 f1 de 1b 0a 6e c0 01 0020 00 26 c7 35 46 48 0a 6e d0 d4 00 00 00 00 00 00 003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以太网帧:00 26 c7 35 46 48 00 14 d5 f1 de 1b 08 06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其中00 26 c7 35 46 48为目的地址(应答) 00 14 d5 f1 de 1b为源地址 08 06表示上层协议类型(0x0806)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协议填充数据 arp帧为: 00 01 08 00 06 04 00 02 00 14 d5 f1 de 1b 0a 6e c0 01 00 26 c7 35 46 48 0a 6e d0 d4 其中00 01表示硬件类型(0x0001) 08 00表示 IP协议类型(0x0800) 06表示硬件长度为6 04表示协议长度为4

TCP IP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TCP/IP网络协议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学习和掌握TCP/IP协议分析的方法及其相关工具的使用; 2. 熟练掌握 TCP/IP体系结构; 3. 学会使用网络分析工具; 4. 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有关协议分析。 二、实验类型 分析类实验 三、实验课时 2学时 四、准备知识 1.Windows 2003 server 操作系统 2.TCP/IP 协议 3.Sniffer工具软件 五、实验步骤 1.要求掌握网络抓包软件Wireshark。内容包括: ●捕获网络流量进行详细分析 ●利用专家分析系统诊断问题 ●实时监控网络活动 ●收集网络利用率和错误等 2.协议分析(一):IP协议,内容包括: ●IP头的结构 ●IP数据报的数据结构分析 3.协议分析(二):TCP/UDP协议,内容包括: ●TCP协议的工作原理 ●TCP/UDP数据结构分析

六、实验结果 1.IP协议分析: (1)工作原理:IP协议数据报有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是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首部分为,版本、首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标志、片偏移、生存时间、协议、首部检验和、源地址、目的地址、可选字段和数据部分 (2)IPV4数据结构分析:

2.TCP协议分析: (1)工作原理:TCP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的三条报文来建立的。第一条报文是没有数据的TCP报文段,并将首部SYN位设置为1。因此,第一条报文常被称为SYN分组,这个报文段里的序号可以设置成任何值,表示后续报文设定的起始编号。连接时不能自动从1开始计数,选择一个随机数开始计数可避免将以前连接的分组错误地解释为当前连接的分组。

网络协议 实验

1.你的浏览器运行的是HTTP1.0,还是HTTP1.1?你所访问的服务器所运行的HTTP版本号是多少? 答:HTTP 1.1 version 4 2. 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指出它能接收何种语言版本的对象? 答:Accept language: zh-CN\r\n 3. 你的计算机的IP地址是多少?服务器http://biz.doczj.com/doc/5f3057505.html,/DatumDownload.aspx 的IP地址是多少? 答:我的IP是:10.127.117.2 服务器:222.197.183.99 4. 从服务器向你的浏览器返回的状态代码是多少? 答:200 OK

5. 你从服务器上所获取的HTML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是多少? 答:如图 6.返回到你的浏览器的内容以供多少字节? 答:24370 在浏览器地址栏中如下网址: http://biz.doczj.com/doc/5f3057505.html,/wireshark-labs/HTTP-wireshark-file2.html 8.分析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第一个HTTP GET请求的内容,在该请求报文中,是否有一行是:IF-MODIFIED-SINCE? 答:没有

9.分析服务器响应报文的内容,服务器是否明确返回了文件的内容?如何获知? 答:有 HTTP/1.1 200 OK(text/html) 10.分析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第二个“HTTP GET”请求,在该请求报文中是否有一行是:IF-MODIFIED-SINCE?如果有,在该首部行后面跟着的信息是什么? 答:仍然没有。如图。 11.服务器对第二个HTTP GET请求的响应中的HTTP状态代码是多少?服务器是否明确返回了文件的内容?请解释。 答:状态码和相应状态信息的值为304 NOT Modified,他表示缓存器可以使用该对象。第二次没有返回文件的内容,因为他只是作为对该条件GET的响应,WEB服务器只发送一个响应报文,不包含请求的对象。 12. 你的浏览器一共发出了多少个HTTP GET请求? 答:1个 13. 传输这一个HTTP响应需要多少个TCP报文段? 答:4个。

osi七层协议,-三层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osi七层协议,"三层协议" 篇一:osi七层模型中各层分别对应的协议 osi七层模型中各层分别对应的协议 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1.物理层 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 eia/tiaRs-232、eia/tiaRs-449、V.35、Rj-45等。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

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ppp(点对点协议)、stp(生成树协议)、帧中继等。 3.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ipx(互联网数据包交换协议)、Rip(路由信息协议)、ospF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等。 4.传输层 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spx(序列分组交换协议)等。 5.会话层 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

网络协议分层知识集锦:七层、四层、五层

一、概述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概念清楚,理论比较完整,但既复杂又不用。 TCP/IP 四层体系结构:简单,易于使用。 五层原理体系结构:综合OSI 和TCP/IP 的优点,为了学术学习。 二、详述 网络协议设计者不应当设计一个单一、巨大的协议来为所有形式的通信规定完整的细节,而应把通信问题划分成多个小问题,然后为每一个小问题设计一个单独的协议。这样做使得每个协议的设计、分析、时限和测试比较容易。协议划分的一个主要原则是确保目标系统有效且效率高。为了提高效率,每个协议只应该注意没有被其他协议处理过的那部分通信问题;为了主协议的实现更加有效,协议之间应该能够共享特定的数据结构;同时这些协议的组合应该能处理所有可能的硬件错误以及其它异常情况。为了保证这些协议工作的协同性,应当将协议设计和开发成完整的、协作的协议系列(即协议族),而不是孤立地开发每个协议。 在网络历史的早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共同出版了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一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

网络过程包括从应用请求(在协议栈的顶部)到网络介质(底部),OSI参考模型把功能分成七个分立的层次。图1表示了OSI分层模型。 图1OSI七层参考模型 OSI模型的七层分别进行以下的操作: 第一层物理层 第一层负责最后将信息编码成电流脉冲或其它信号用于网上传输。它由计算机和网络介质之间的实际界面组成,可定义电气信号、符号、线的状态和时钟要求、数据编码和数据传输用的连接器。如最常用的RS-232规范、10BASE-T的曼彻斯特编码以及RJ-45就属于第一层。所有比物理层高的层都通过事先定义好的接口而与它通话。如以太网的附属单元接口(AUI),一个DB-15连接器可被用来连接层一和层二。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网络链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不同的网络和协议特征,其中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物理编址(相对应的是网络编址)定义了设备在数据链路层的编址方式;网络拓扑结构定义了设备的物理连接方式,如总线拓扑结构和环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向发生传输错误的上层协议告警;数据帧序列重新整理并传输除序列以外的帧;流控可能延缓数据的传输,以使接收设备不会因为在某一时刻接收到超过其处理能力的信息流而崩溃。数据链路层实际上由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介质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层(Logical Link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 网络协议分析 系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的抓包软件,了解ARP 、ICMP 、IP 、TCP 、UDP 协议的结构。 二、实验环境 1.虚拟机(VMWare 或Microsoft Virtual PC )、Windows 2003 Server 。 2.实验室局域网,WindowsXP 三、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四、实验内容 注意:若是实验环境1,则配置客户机A 的IP 地址:192.168.11.X/24,X 为学生座号;另一台客户机B 的IP 地址:192.168.11.(X+100)。在客户机A 上安装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若是实验环境2则根据当前主机A 的地址,找一台当前在线主机B 完成。 1、从客户机A ping 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ARP 协议; 2、从客户机A ping 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icmp 协议和ip 协议; 3、客户机A 上访问 http://biz.doczj.com/doc/5f3057505.html,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TCP 和UDP 协议; 五、实验步骤和截图(并填表) 1、分析arp 协议,填写下表 客户机B 客户机A

2、分析icmp协议和ip协议,分别填写下表 表一:ICMP报文分析

3、分析TCP和UDP 协议,分别填写下表

I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 IP协议分析 实验分组号: 实验人:郑微微 班级: 12计算机科学系本四B班学号: 实验指导教师:阮锦新 实验场地:网络实验室706 实验时间: 2014年11月 17号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IP协议分析的方法 2、掌握TCP/IP体系结构 3、加深网络层协议的理解 4、学会使用网络分析工具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前下载安装Ethereal/Wireshark/Sniffer中的一款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2、了解网络分析工具软件的常见功能与常见操作 3、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所有实验环节 三、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2008 2、已安装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3、PC机能访问互联网 四、实验内容及原理 1、实验内容 (1)IP头的结构 (2)IP报文分析 2、实验原理 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 IP报文由报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IP报文格式 五、需求分析 IP协议是TCP/IP体系中两个主要的协议之一,而IP地址位于IP数据报的首部,在网络层及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因此在数据链路层是看不见数据报的IP地址,另外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在TCP/IP的标准中,各种数据格式常以32位为单位来描述,通过分析IP数据报的格式就能够知道IP协议都具有哪些功能。 六、实验步骤 1、打开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2、抓取浏览器数据包 (1)启动网络分析工具软件,设置抓包过滤条件。 (2)启动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要访问的IP地址。 (3)关闭浏览器,停止抓包。 (4)存储所捕获的数据包。 (5)分析数据包。 七、实验分析 1.启动网络分析工具软件,设置抓包过滤条件为“==”

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B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师: 信息工程学院测控系

一、实验目的 基于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原为Ethereal),通过多种网络应用的实际操作,学习和掌握不同网络协议数据包的分析方法,提高TCP/IP协议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技能。 二、实验前的准备 ● 二人一组,分组实验; ● 熟悉Ping、Tracert等命令,学习FTP、HTTP、SMTP和POP3协议; ● 安装软件工具Wireshark,并了解其功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安装任一种端口扫描工具; ● 阅读本实验的阅读文献; 三、实验内容、要求和步骤 3.1 学习Wireshark工具的基本操作 学习捕获选项的设置和使用,如考虑源主机和目的主机,正确设置Capture Filter;捕获后设置Display Filter。 3.2 PING命令的网络包捕获分析 PING命令是基于ICMP协议而工作的,发送4个包,正常返回4个包。以主机210.31.40.41为例,主要实验步骤为: (1)设置“捕获过滤”:在Capture Filter中填写host 210.31.38.94; (2)开始抓包; (3)在DOS下执行PING命令; (4)停止抓包。 (5)设置“显示过滤”: IP.Addr=210.31.38.94 (6)选择某数据包,重点分析其协议部分,特别是协议首部内容,点开所有带+号的内容。(7)针对重要内容截屏,并解析协议字段中的内容,一并写入WORD文档中。

分析:从这个数据包的分析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知: 数据包的到达时间为2013年11月28日14:43:15 帧的序号为20411 帧的长度为74bytes(592bits),同时抓取的长度也是74bytes,说明没有丢失数据 目的MAC地址为00:25:11::4b:7a:6e 源MAC地址为00:25:11:4b:7d:6e 使用的协议为Ipv4 网络层的首部长度为20bytes 目的Ip地址为222.31.38.94 源Ip地址为222.31.38.93 数据没有分片说明数据大小没有超过最大传输单元MUT,其中用到了ICMP协议,数据包的生存周期为128 头部校验和为0x01正确 ICMP的校验和为0x01序列号为2304 数据有32bytes 3.3 TRACERT命令数据捕获 观察路由跳步过程。分别自行选择校内外2个目标主机。比如, (1)校内:tracert 210.31.32.8 (2)校外:tracert http://biz.doczj.com/doc/5f3057505.html,

OSI七层模型各层分别有哪些协议及它们的功能

OSI七层模型各层分别有哪些协议及它们 的功能 在互联网中实际使用的是TCP/IP参考模型。实际存在的协议主要包括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各协议也分别对应这5个层次而已。 要找出7个层次所对应的各协议,恐怕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协议难找到啊。。 应用层 ·DHCP(动态主机分配协议) · DNS (域名解析) ·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 Gopher (英文原义:The Internet Gopher Protocol 中文释义:(RFC-1436)网际Gopher协议)·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 IMAP4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4) 即 Internet信息访问协议的第4版本· IRC (Internet Relay Chat )网络聊天协议 · NNTP (Network News Transport Protocol)

RFC-977)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 XMPP 可扩展消息处理现场协议 ·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即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 · SIP 信令控制协议 ·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SSH (Secure Shell)安全外壳协议 · 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 ·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RFC-1831)远程过程调用协议 · RTCP (RTP Control Protocol)RTP 控制协议 · RTSP (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传输协议 · 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安全传输层协议 ·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 · 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网络协议实验报告

实验一: unsigned short checkSum(char*pBuffer,int nLen) { unsigned short nWord; unsigned int nSum=0; int i; for(i=0;i>16) { nSum=(nSum&0xFFFF)+(nSum>>16); } nSum=~nSum; return((unsigned short)nSum); } int timeout=1000; setsockopt(sock_raw,SOL_SOCKET,SO_RCVTIMEO,(char*)&timeout,sizeof(timeout)); setsockopt(sock_raw,SOL_SOCKET,SO_SNDTIMEO,(char*)&timeout,sizeof(timeout)); ICMPheader*pIcmpHeader=(ICMPheader*)sendBuffer; pIcmpHeader->byType=8; pIcmpHeader->byCode=0; pIcmpHeader->nId=(USHORT)::GetCurrentProcessId(); pIcmpHeader->nChecksum=0; pIcmpHeader->nSequence=htons(nSeq++); memset(sendBuffer+sizeof(ICMPheader),'*',32); pIcmpHeader->nChecksum=htons(checkSum(sendBuffer, sizeof(ICMPheader)+32)); int nRet=sendto(sock_raw,sendBuffer,sizeof(ICMPheader)+32,0, (SOCKADDR*)&dest_addr,sizeof(SOCKADDR_IN)); IPheader*ipHdr=(IPheader*)recvBuffer; ICMPheader*icmpHdrRet=(ICMPheader*)(recvBuffer+sizeof(IPheader)); if(icmpHdrRet->byCode==0&& icmpHdrRet->nId==pIcmpHeader->nId&& icmpHdrRet->nSequence==pIcmpHeader->nSequence) { nPacketReceived++; unsigned long dwRecvTime=::GetTickCount(); int nRoundTime=dwRecvTime-dwSendTime; nTotalRoundTime+=nRoundTime;

实验yi: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的使用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的方法,并用它来分析一些协议。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相关重要协议原理 2、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的工作原理和基本使用规则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备 Pc机、双绞线 四、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思考题) 1.用Wireshark观察ARP协议以及ping命令的工作过程:(20分) (1)用“ipconfig”命令获得本机的MAC地址和缺省路由器的IP地址;(2)用“arp”命令清空本机的缓存; (3)运行Wireshark,开始捕获所有属于ARP协议或ICMP协议的,并且源或目的MAC地址是本机的包(提示:在设置过滤规则时需要使用(1)中获得的本机的MAC地址); (4)执行命令:“ping 缺省路由器的IP地址”; 写出(1),(2)中所执行的完整命令(包含命令行参数),(3)中需要设置的Wireshark的Capture Filter过滤规则,以及解释用Wireshark所观察到的执行(4)时网络上出现的现象。 -------------------------------------------------------------------------------- (1)ipconfig/all (2)arp –d (3)( arp or icmp ) and ether host 18-03-73-BC-70-51, ping 192.168.32.254 后的截包信息图片:

首先,通过ARP找到所ping机器的ip地址,本机器发送一个广播包,在子网中查询192.168.32.254的MAC地址,然后一个节点发送了响应该查询的ARP分组,告知及其所查询的MAC地址。接下来,本机器发送3个请求的ICMP报文,目的地段回复了三个响应请求的应答ICMP报文。在最后对请求主机对应的MAC地址进行核查。 2.用Wireshark观察tracert命令的工作过程:(20分) (1)运行Wireshark, 开始捕获tracert命令中用到的消息; (2)执行“tracert -d http://biz.doczj.com/doc/5f3057505.html,” 根据Wireshark所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并解释tracert的工作原理。 ----------------------------------------------------------- 实验室路由跟踪显示有6个路由器

网络协议实验报告6

组号:3F 学号:53131016 姓名:杨灵 实验7.1 FTP协议 【实验目的】 学习FTP协议的连接过程;理解FTP协议的工作原理。一人一组,一组提交报告。 【实验环境】 本实验采用网络结构一, 一定要设置DNS服务器,地址是:172.16.0.253 主机的IP地址使用172.16.0.0段。掩码255.255.255.0. IP地址分配方法: 172.16.0.组号、主机号 例如:第2组的B主机的IP地址设置为172.16.0.22 第5组的F主机的IP地址设置为 172.16.0.56 【实验内容】 本实验要求: FTP服务器已经启动,并提供一个公共帐户,用户名是:anonymous,口令:无。或用户名:group2_1,口令:group2_1 (可以上传数据)。练习一 FTP 本实验学生独立完成,目的是了解FTP协议的端口和连接过程。 实验步骤: 1、主机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数据捕获窗口,设置过滤条件(提取FTP协议); 2、主机登录FTP服务器:在仿真端的命令行提示符下运行: >ftp 172.16.0.253 LOGIN:>group2_1 PASS:>group2_1 >dir >quit 3、查看主机捕获的数据,在会话分析中,查看TCP会话中的21端口和20端口的会话情况,记录21端口和20端口的会话过程; ●记录实验结果: ①粘贴捕获包的截图;

②是否可以捕获到用户名和密码? 答:可以,在USER和PASS会话中。 ③21端口和20端口分别传输什么内容? 答:一个是数据端口,一个是控制端口,控制端口一般为21,而数据端口不一定是20,这和FTP的使用模式有关,如果是主动模式,应该为20,如果为被动模式,由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协商而定。练习二使用浏览器登入FTP 1、主机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数据捕获窗口; 2、主机启动IE浏览器,在“地址”框中输入ftp://172.16.0.253 3、查看主机捕获的数据,在会话分析中,查看TCP会话中的端口情况。 4、结合练习1的会话过程,说明浏览器登入FTP的工作过程。 ●记录实验结果: ①粘贴捕获包的截图; ②对比上个实验,FTP服务器用哪个端口传输数据,数据连接是谁发起的连接? 答:ftp服务器用21端口传输数据,数据连接是客户端发起的的连接。 练习三在窗口模式下,上传/下传数据文件 熟悉FTP在窗口方式下的命令使用;在本地机的D:上建立一个文本文件,文件名为你的学号+姓名; 1、主机登录FTP服务器:在命令行提示符下运行: D:>ftp 172.16.0.253 >LOGIN:group2_1 >PASS: group2_1 >put 文件名(文件名为你的学号+姓名) >dir (查看FTP上是否已经上传) >get 文件名(FTP服务器) >quit 2、回到本地硬盘上查看是否已经下载到本地?(进入FTP时的目录下) ●记录实验结果: ①粘贴FTP上的文件列表;

网络协议分析最终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协议与分析 姓名:项学静学号:20104422 专业班级: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系(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时间:2013年下学期 实验地点:电子信息楼602机房

实验一点到点协议PPP 一、实验目的 1.理解PPP协议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2.练习PPP,CHAP的配置。 3.验证PPP,CHAP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环境 1.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PC计算机。 2.Boson NetSim模拟仿真软件。 三、实验步骤 1、绘制实验拓扑图 利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绘制实验网络拓扑图如图1-1。 本实验选择两台4500型号的路由器。同时,采用Serial串行方式连接两台路由器,并选择点到点类型。其中DCE端可以任意选择,对于DCE端路由器的接口(Serial 0/0)需要配置时钟信号(这里用R1的Serial 0/0作为DCE端)。 2、配置路由器基本参数

绘制完实验拓扑图后,可将其保存并装入Boson NetSim中开始试验配置。配置时点击Boson NetSim程序工具栏按钮eRouters,选择R1 并按下面的过程进行路由器1的基本参数配置: Router>enable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 R1 R1(config)#enable secret c1 R1(config)#line vty 0 4 R1(config-line)#password c2 R1(config-line)#interface serial 0/0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 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f)#end R1#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点击工具栏按钮eRouters,选择R2并按下面过程进行路由器的基本参数配置:Router>enable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 R2

网络七层模型各层的协议

网络七层模型各层的协议 在互联网中实际使用的是 TCP/IP 参考模型。实际存在的协议主要包括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各协议也分别对应这 5 个层次而已。 要找出 7 个层次所对应的各协议,恐怕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协议难找到啊。。 应用层 DHCP动态主机分配协议) ?DNS (域名解析) ?FTP (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 Gopher(英文原义:The In ternet Gopher Protocol 中文释义:(RFC-1436)网际Gopher 协议) ?HTTP (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 ?IMAP4 (In 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4)即 In ternet 信息访问协议的第 4 版本 IRC ( Internet Relay Chat )网络聊天协议 ?NNTP ( Network News Tran sport Protocol ) RFC-977)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XMPP 可扩展消息处理现场协议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 即邮局协议的第 3个版本 SIP 信令控制协议 SMTP (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SSH ( Secure Shell )安全外壳协议 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 ) ( RFC-1831)远程过程调用协议 RTCP ( RTP Control Protocol ) RTP 控制协议 RTSP ( 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 )实时流传输协议 TLS (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 )安全传输层协议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会话描述协议 SOAP (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GTP 通用数据传输平台 ?STUN ( Simple Traversal of UDP over NATs , NAT 的 UDP简单穿越)是一种网络协 议 NTP ( Network Time Protocol )网络校时协议 传输层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DCCP ( Datagram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 )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 ?SCTP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流控制传输协议 ?RTP(Real-time Tran sport Protocol 或简写 RTF)实时传送协议 RSVP ( Resource ReSer Vation Protocol )资源预留协议 PPTP ( 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 )点对点隧道协议 网络层

网络协议实验报告

TCP/IP协议分析-阅读调式IP协议源代码 实验内容:阅读、调试IP协议源代码 姓名:陈春玮 学号:142050121 实验日期:2014.11.25 一、实验目的: TCP/IP协议簇各功能函数之间的调用过程是协议簇运行的基础,查看TCP/IP协议簇各函数源代码实现及调用关系有助于整体理解协议簇。 实验要求阅读并调通IP协议源代码各函数的相互调用,理解网络报文转发功能这一TCP/IP核心功能的实现方式。 二、实验内容 (一)IP进程实现ipproc.c structep*ipgetp()这个函数实现用循环法获取一个ip数据报。 if((pip->ip_verlen>>4)!=IP_VERSION)如果IP数据报的版本号不是4,则丢弃报文,接收下一个ip数据包; if(IP_CLASSD(pip->ip_dst)||IP_CLASSE(pip->ip_dst))如果ip数据首部目的地址是一个E类地址,丢弃报文,接收下一个ip数据包; if(ifnum!=NI_LOCAL) if(cksum(pip,IP_HLEN(pip)>>1)) 如果ip数据报不是来自回环接口,则计算首部校验和,如有误,则丢弃报文,接收下一个ip数据包。 prt=rtget(pip->ip_dst,(ifnum==NI_LOCAL));if(prt==NULL){if(gateway)为该报文获取路由,判断该报文是否来自外部接口并要转发到外部接口,若是,则判断该主机是不是网关,不是则丢弃报文,接收下一个ip数据包。 iph2net()将报文首部字节序转换为网络字节序。 Ipdbc()这个函数查看报文是否是一个定向广播的报文,传入ip数据包的输入接口号,以太网帧,该数据包的路由。 Ipredirect()查看是否需要对该报文的路由进行重定向处理,传入ip数据包的输入接口号,以太网帧,该数据包的路由。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样本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样本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实验报告99实验名称网络协议分析姓名学号班级313计本班实验目的掌握常用的抓包软件,了解EtherV 2、ARP、P IP协议的结构。 实验内容 11、分析2EtherV2协议 22、分析P ARP协议 33、分析P IP协议实验步骤 11、在S DOS状态下,运行ipconfig,记录本机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网关的IP地址。 如下图11所示::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图图 12、分析数据链路层协议( (1)、在:PC1的“运行”对话框中输入命令“Ping192.168.191.1,单击“Enter”按钮;图如下图2所示:图图2( (2)、在本机上运行wireshark截获报文,为了只截获和实验内容有关的报文,将Ethereal的的Captrue Filter设置为“No

Broadcastand noMulticast”;如下图3所示: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图图3 (33)停止截获报文::将结果保存为MAC--学号,并对截获的报文进行分析:11)列出截获的报文中的协议类型,观察这些协议之间的关系。 答::a a、UDP:用户数据包协议,它和P TCP一样位于传输层,和P IP协议配合使用,。 在传输数据时省去包头,但它不能提供数据包的重传,所以适合传输较短的文件。 b b、WSP:是无线局域网领域推出的新协议,用来方便安全地建立无线连接。 c c、ARP:地址解析协议,实现通过P IP地址得知其物理地址。 在P TCP/IP网络环境下,每个主机都分配了一个232位的P IP 地址,这种互联网地址是在网际范围标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识主机的一种逻辑地址。 为了让报文在物理网路上传送,必须知道对方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 这样就存在把P IP地址变换成物理地址的地址转换问题。

OSI七层协议模型

OSI七层协议模型 OSI 参考模型表格 OSI的七层结构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 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过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bit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交换信息时,DTE和DCE双方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 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所谓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 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 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 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 物理层的主要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 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的,这种服务要依靠本层具备的 功能来实现。链路层应具备如下功能: 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 帧定界和帧同步。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别,但无论如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 顺序控制,指对帧的收发顺序的控制。 差错检测和恢复。还有链路标识,流量控制等等.差错检测多用方阵码校验和循环码校验来检测信道上数据的误码,而帧丢失等用序号检测.各种错误的恢复则常靠反馈重发技术来完成。 数据链路层主要设备:二层交换机、网桥 第三层是网络层(Network layer) 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解封装数据链路层收到的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2014年 6 月 29日

实验1 基于ICMP的MTU测量方法 实验目的 1)掌握ICMP协议 2)掌握PING程序基本原理 3)掌握socket编程技术 4)掌握MTU测量算法 实验任务 编写一个基于ICMP协议测量网络MTU的程序,程序需要完成的功能: 1)使用目标IP地址或域名作为参数,测量本机到目标主机经过网络的MTU; 2)输出到目标主机经过网络的MTU。 实验环境 1)Linux系统; 2)gcc编译工具,gdb调试工具。 实验步骤 1.首先仔细研读ping.c例程,熟悉linux下socket原始套接字编程模式,为实验做好准备; 2.生成最大数据量的IP数据报(64K),数据部分为ICMP格式,ICMP报文为回送请求报 文,IP首部DF位置为1;由发送线程发送; 3.如果收到报文为目标不可达报文,减少数据长度,再次发送,直到收到回送应答报文。 至此,MTU测量完毕。

ICMP协议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用于传输出错报告控制信息。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议,它对于网络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属于网络层协议,主要用于在主机与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信息,包括报告错误、交换受限控制和状态信息等。当遇到IP数据无法访问目标、IP路由器无法按当前的传输速率转发数据包等情况时,会自动发送ICMP消息。ICMP报文在IP帧结构的首部协议类型字段(Protocol 8bit)的值=1.

ICMP原理 ICMP提供一致易懂的出错报告信息。发送的出错报文返回到发送原数据的设备,因为只有发送设备才是出错报文的逻辑接受者。发送设备随后可根据ICMP报文确定发生错误的类型,并确定如何才能更好地重发失败的数据包。但是ICMP唯一的功能是报告问题而不是纠正错误,纠正错误的任务由发送方完成。 我们在网络中经常会使用到ICMP协议,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用于检查网络通不通的Ping命令(Linux和Windows中均有),这个“Ping”的过程实际上就是ICMP协议工作的过程。还有其他的网络命令如跟踪路由的Tracert命令也是基于ICMP协议的。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网际控制报文协议)是为网关和目标主机而提供的一种差错控制机制,使它们在遇到差错时能把错误报告给报文源发方.是IP层的一个协议。但是由于差错报告在发送给报文源发方时可能也要经过若干子网,因此牵涉到路由选择等问题,所以ICMP报文需通过IP协议来发送。ICMP数据报的数据发送前需要两级封装:首先添加ICMP 报头形成ICMP报文,再添加IP报头形成IP数据报 通信术语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MTU)是指一种通信协议的某一层上面所能通过的最大数据包大小(以字节为单位)。最大传输单元这个参数通常与通信接口有关(网络接口卡、串口等)。 实验2 基于UDP的traceroute程序 实验目的 1)掌握UDP协议 2)掌握UDP客户机/服务器编程模式 3)掌握socket编程技术 4)掌握traceroute算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