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鹅种类

企鹅种类

企鹅种类1.皇帝企鹅(简称帝企鹅)帝企鹅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礼服,喙赤橙色,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耳朵后部最深,全身色泽协调。

帝企鹅的游泳速度为5.4~9.6公里/小时,平均寿命19.9年。

帝企鹅分布在南极大陆位于南纬66~77度之间的许多地方。

不过,帝企鹅现存数量也仅有十万只。

2.王企鹅王企鹅和帝企鹅是同属、异种,,身长90厘米左右,重14~18公斤,外形与帝企鹅相似,身材比帝企鹅“娇小”些。

王企鹅嘴巴细长,脖于下的红色羽毛较为鲜艳,向下和向后延伸的面积较大,是企鹅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

王企鹅是较稳定的栖息者,以近海乌贼和鱼为食。

它们上岸是靠最后的冲刺力量冲到岸上,腹部着陆向前滑行几米,然后用嘴和前肢撑地站。

王企鹅寿命可达9年它们还可以潜入水下180~270米,停留5~7分钟。

3.巴布亚企鹅巴布亚企鹅又名金图企鹅,体形较大,身长约60~80厘米,重约6公斤,眼睛上方有一个明显的白斑,嘴细长,嘴角呈红色,眼角处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显得眉清目秀。

因其模样憨态有趣,有如绅士一般,十分可爱,因而俗称“绅士企鹅”,通常在近海较浅处觅食,主要食物为鱼和南极磷虾。

企鹅有时也深潜至海中100公尺处,但潜水时间通常仅持续0.5-1.5分钟,很少有超过2分钟,而且有85%潜水不足20米。

现大约有63万只。

4.阿德利企鹅身高 70公分体重 4.4~5.4公斤外型特色纯黑的背部和白色的身体,眼圈为白色,头部呈蓝绿色,嘴为黑色,嘴角有细长羽毛。

主食:几乎以磷虾为主数量:250万对阿德利企鹅能下潜175公尺去觅食,游速可达每小时15公里,并可跳高达2公尺上岸,以逃避海豹的捕食。

5.帽带企鹅帽带企鹅又叫南极企鹅,体重: 4.4~5.4公斤身高:70-75cm,外型特色:颊带企鹅与同属的阿德利企鹅长得相似,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他有一条黑色细带围绕在下颚。

躯体呈流线型,背披黑色羽毛,腹着白色羽毛,翅膀退化,呈鳍形,羽毛为细管状结构,披针型排列,足瘦腿短,趾间有蹼,尾巴短小,躯体肥胖,大腹便便,行走蹒跚。

其捕食活动主要在其聚集地附近的海域。

尽管其在海上可在白天和晚上觅食,其潜入海水捕食主要集中在午夜和中午。

分布地区:南极半岛北端西岸的南雪特兰群岛及亚南极岛屿。

6.凤冠企鹅凤冠企鹅,又称厚嘴角企鹅。

多见于新西兰,身长50~70厘米,不建巢,在沿岸树林树根部繁荣洞穴中繁殖。

凤冠企鹅的数量非常少,甚至研究人员不能确定它们的数量究竟少到什么程度,因为这种企鹅的巢位于温带雨林的环境中,建在植被茂密的丛林中,很难发现并计算其数量。

而对于其它企鹅来说,用航空摄影的方法很容易树清它们的数量。

据估计约有1万到2万只凤冠企鹅,但有些研究人员认为数量还少,只有2000只左右。

如果后者是正确的,那么凤冠企鹅也将面临灭绝的威胁,好在这还不是最后的答案。

7.响弦角企鹅(1953年命名的企鹅)响弦角企鹅又名斯内斯凤头企鹅,全长55厘米左右。

估计现存3,000只左右。

分布:新西兰西兰岛和斯图尔特岛。

最怯懦的企鹅,峡湾地带的冠毛企鹅是所有的冠毛企鹅种类中最胆小羞怯的;它身高40厘米,体重约4公斤。

头、喉及身体上部为黑色,底部是白色。

硫磺色的冠从喙的底部开始,一直延伸至眼睛,然后下垂至头的后部。

成年企鹅通常在脸颊有白色条纹,年幼的冠较短,脸颊呈浅淡色。

沿着斯图尔特岛和新西兰峡湾地带崎岖的海岸线上的热带雨林是响弦角企鹅繁殖的地方。

它们靠近海岸个别筑巢或松散地群居;巢一般是筑在山洞、悬崖突出的底部、树的底部、或者是稠密的植被。

8.竖冠企鹅竖冠企鹅又叫翘眉企鹅、直冠角企鹅,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体长70厘米。

是唯一具有竖冠的冠企鹅。

竖冠企鹅有一个尖长的,像刷子一样的黄色冠毛,这种柔软光洁的羽毛使竖冠企鹅在相似的种类中显得很突出。

竖冠企鹅有一种其它冠企鹅所不能的本领,就是竖立起头上的冠毛。

在其它有冠毛的鸟类中,竖起冠毛表示侵略。

但对竖冠企鹅企鹅来说并非如此。

事实上,自然科学家并不能确信为什么这种鸟要竖起和耷拉下它的冠毛。

9.史氏角企鹅(施莱盖利企鹅、皇家企鹅)史氏角企鹅身高 70cm左右,体重 4~5.5公斤,外型特色似马可罗尼企鹅,但脸较白且喙较小。

分布在亚南极地区的澳属玛奎丽岛。

是同属的企鹅中唯一的『白脸』,看起来十分的高贵,所以才命名为皇家企鹅。

是澳属奎丽岛的特有品种,因受到严重的捕杀,目前仅存300万只。

他们以超大型规模的族群聚集着。

10.长冠企鹅 (马可罗尼企鹅、通心面企鹅)身高 70公分,体重 4-5.5公斤,外型特色:双眼间有左右相连橘色的装饰羽毛。

分布地区:南极半岛至亚南极群岛。

由于头顶上有一撮撮像意大利面的羽毛,所以叫通心面企鹅。

长冠企鹅善于在岩石间跳跃前进,它们分布于南极半岛往东直到澳属贺德岛之间的亚南极群岛,是数量最多的企鹅,2400万只其中一半在南乔治亚岛,其他岛屿各有数百万只,如贺德岛有200万只以上。

11.冠企鹅冠企鹅大概是角企鹅属中最为人所知的一种企鹅,也是该属中最小的一种企鹅。

体长约50~60厘米,重2~3公斤,明亮的黄色羽毛冠从其头部的两侧耷拉下来,就像两道下垂的眉毛。

走路方式是双脚往前跳,一步可以跳30厘米高,这种行走方式对它们来说是有利的,可借此越过小丘,跨过坑穴,所以它是所有企鹅中的攀越能手,因为它们的聚居地大多是在海边的岩缝或陡坡之处(所以又叫它们岩企鹅)。

冠企鹅主要分布在岩石耸立,高低不平的亚南极地区岛屿上,但也分布于非洲和南美洲的南端地区海域,在新西兰的南部海岸也有分布。

大约20%的冠企鹅分布于南极周围的寒冷海域。

约有740万只。

这些岛屿几乎是直着从海洋中挺立出来,甚至没有海岸。

巨大的石块耸立在陡峭的悬崖上。

冠企鹅更喜欢选择陡峭的、垂直于海面的岩石作为它们的巢区,这些地方甚至离海平面约1.6公里。

冠企鹅从悬崖上跳入水中时,是双脚合并,头上脚下地跳入水中,是18种企鹅中唯一的一种如此方式跳水的企鹅。

它们上岸时也是一跃而起,它们从海中回到巢区的路上,也是蹦蹦跳跳向前行进。

所以也有人戏称它们为“跳崖者企鹅”。

冠企鹅是一种非常烦躁不安的企鹅,经常迅速攻击对它们有威胁的任何人或物它们主食磷虾,也吃头足类。

现在人们把冠企鹅分为2个亚种,即亚热带的北方亚种和亚南极的南方亚种。

12.黄眼企鹅黄眼企鹅身高 70cm , 5-6公斤。

黄色的眼睛头上的那条黄带条纹,以及黄色的虹膜分布在新西兰南岛东南及其亚南极群岛之特有品种主食鱼、乌贼。

数量 1500对黄眼企鹅居住于新西兰南岛们的企鹅保护区内,既不住在冰上,也不住在岩石上,而是住在海边的灌木丛中。

白天出海觅食,到了傍晚才回到隐秘的巢中过夜。

黄眼企鹅的忠诚度非常高黄眼企鹅属于保育类的动物,体型仅次于皇帝企鹅与国王企鹅。

黄眼企鹅,顾名思义,便有着一双黄色的眼睛,毛色白棕相间,和一般黑白毛色分明的企鹅长相不太相同。

它们是现有18种企鹅中数量最少的种类,因此已被列为濒临绝种动物,总数不到五千只。

黄眼企鹅的叫法是伸长脖子对天大叫,叫时胸肌一鼓一鼓的,且通常一对一分站四方,面对面引吭高歌,乍看像吵架,但这却是它们沟通的方式,也不怕扯破了喉咙。

当它们不叫时又挺相亲相爱的,常常交头接耳,磨磨蹭蹭。

13.小鳍脚企鹅沿岸小鳍脚企鹅是世界上最小的企鹅,它们生长在新西兰和澳洲的岩石海岸上.白天,它们在水域捕食鱼类;晚上就上岸睡觉.和别种企鹅不同的是:它们不喜欢和一大群一起生活而是每一对企鹅单独筑巢。

小鳍脚企鹅在岩穴或洞里筑巢,初生的小企鹅在这里可以避免阳光照射。

小鳍脚企鹅40公分高。

由于身体的颜色,它们也称为[蓝企鹅]。

白鳍企鹅属是最小型的企鹅﹐其中小鳍脚企鹅又叫仙企鹅﹐分布于澳大利亚到新西兰一带。

在澳大利亚菲利浦岛﹐小鳍脚企鹅每年9-10月下午8:05准时登陆﹐成为一大奇观。

14.斑嘴环企鹅斑嘴环企鹅,又叫非洲企鹅,分布于非洲的南端海边。

其叫声似驴。

与分布于南美洲秘鲁一带的洪氏环企鹅十分相似,但其体型小于洪氏环企鹅,并且在其喙的前端有一圈白色圆环,故称之为斑嘴环企鹅。

属鸟纲,企鹅科.该鸟主要分布在南非到南美西部岩岛及南极海沿岸。

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从南极捕回几只亚成鸟,放养在上海西郊公园内,供人们观赏,由于它体形独特,性情温驯,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成了鸟类馆中的大明星.该鸟体长约65厘米.体羽背部黑色,腹羽白色,并杂有1-2道黑色横纹,皮下脂肪很厚,因此从外部形态看腹部十分丰满.通体羽毛细小呈鳞状.斑嘴环企鹅是人类最早发现的一种企鹅。

斑嘴环企鹅身高约65厘米。

同其它企鹅一样,它的身体背面,包括尾羽和鳍的外侧为黑色,腹部和鳍的内侧为白色,所不同的是从上胸部开始,有一条黑纹形成一个大大的圆环,一直延伸到腹部的下方,看上去就像一位大腹便便并穿着时髦燕尾服的绅士,因此斑嘴环企鹅又被称为“爵士企鹅”。

15.洪氏环企鹅洪氏环企鹅或称洪堡企鹅,体长约68厘米,胸部和脸上具有带状斑纹,叫声喧闹似驴叫,易被误认为是斑嘴环企鹅。

在寒冷但鱼类丰富的秘鲁寒流中取食鳀和沙丁鱼,偶尔捕食生活在浅摊的鱼类和乌贼,会成群潜入水中,将鱼驱赶在一起捕食。

于大洞穴群中筑巢;两只雏鸟就象大多数幼企鹅一样,在换第一次成羽之前,会长胖到看起来比亲鸟稍大些。

估计现存12,000只左右。

秘鲁一带的南美洲西海岸。

不迁徙。

16.麦氏环企鹅麦哲伦企鹅是温带企鹅中最大一个种类,在企鹅家族中属于中等身材,一般身高约70厘米,体重约4公斤。

它们的头部主要呈黑色,有一条白色的宽带从眼后过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颌附近。

麦哲伦企鹅分布于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阿根廷、智利和多风暴的、岩石耸立的南美洲南海岸和富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即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沿海,也有少量迁入巴西境内。

它是环企鹅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麦哲伦企鹅是群居性动物,经常栖息在一些近海的小岛,它们尤其喜爱选择茂密的草丛或灌木丛中坐窝,以躲避鸟类天敌的捕杀。

此外,在某些气候较为干燥,植被并不茂盛的地带,如果地质较为松软,麦哲伦企鹅也会挖洞坐窝。

麦哲伦企鹅它们可直接饮用海水,并通过体腺将海水的盐分排除体外。

在捕食上它们没有特殊的偏好,捕食鱼、虾和甲壳类动物。

在饲养小企鹅期间,除了猎物严重匮乏的福克兰群岛附近,成年企鹅的捕食会非常规律的每天进行一次,在白天进行,一般潜水不超过50米,少数情况下,也偶尔达到100米的深度。

在冬季,它们会扩大捕食范围,向北可达到巴西海域。

据统计,麦哲伦企鹅的总数量在180万对。

17.加岛环企鹅加岛环企鹅体长约49厘米,身高:53公分,体重:2-2.5公斤。

生活在炎热的赤道地区的加拉巴哥岛上,由于白天的温度很高,所以它们都躲在岩洞或是岩缝中,直到夜间才出来活动。

热归热,但加拉巴哥岛有南极来的寒冷海流——秘鲁海流,这样它们才能生活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