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试题

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试题

D
二.填空题
填空题
答案
1.管理信息定义为: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 )。
数据
2.管理信息按决策层次分类。可分为三类:战略信息、( )和( )。
战术信息、业务信息
3.计算机应用对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即: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方式有效化,管理效果最优化,基础数据科学化,()和管理劳动性质的变化。
C.信息传递规范化 D.管理劳动性质的变化
D
43.MIS中普遍使用了决策模型,它们主要用于解决()的决策问题。
A.半结构化 B.非结构化 C. 结构化 D.非常规
C
44.主管信息系统是专用于辅助()获取和运用有关信息,以支持决策为主要任务的信息系统。
A.高层管理人员 B.中层管理人员 C. 低层管理人员 D.各级管理人员
B
96.关系规范化的目的是:减少数据冗余、消除插入异常和()。
A.数据重复B.删除异常C.函数依赖D.提高数据精度
B
97.源程序投入运行后,能在运行环境下根据用户的需求比较容易地扩充功能,说明源程序的( )好。
A.正确性 B.可读性 C.可测试性 D.可维护性
D
98.在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系统实施阶段的最后活动是( )。
D
41.管理信息按决策层次分类。可分为三类: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 )。
A.流动信息B.固定信息C.报表信息D.业务信息
D
42.计算机应用对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即: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方式有效化,管理效果最优化,基础数据科学化,管理工作标准化和( )。
A.决策科学化 B.信息收集制度化
C.新系统逻辑模型建立D.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B
25.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初步调查的内容有:企业和环境概况和( )、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以及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目标和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
A.信息处理状况 B.系统目标和范围 C.用户需求 D.企业发展战略
A
26.系统总体方案中,对系统运行环境的描述,内容包括: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及条件;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更新的设想;管理体制改革及组织机构;和( )。
A.调度B.处理C.查询D.打印
B
34.在计算机系统中,( )都应该有代码。
A.每个人B.每件事、物 C.每个部门 D. 每个实体
D
35.代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它是实体明确的、唯一的标识;2)编码后不仅能简化程序,而且( )。
A.准确B.可靠 C.处理效率高 D.修改容易
C
36.在一般信息系统运行中,绝大部分信息错误是产生于()。
15.硬件配置应考虑的原则是:目的性、先进性、配套性和( )。
经济性
16.代码的校验位可以发现抄写错误、( )、双易位错、随机错误等。
B
116.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指应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不受来自()的破坏和信息的非法使用而采取的安全和保密手段。
A.系统外部B.系统内部C.计算机软件D.操作人员
A
117.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措施中的人员及管理控制主要是( )。
A.系统开发人员的构成 B.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C.设置安全保卫人员 D.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和检验
79.企业的信息组织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但无论采取哪种结合方式,其中的( )都是管理集中的。
A.设备与操作 B.开发人员与开发活动
C.开发活动 D.规划计划与数据库设计
D
80.存取控制是在共享资源条件下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重要措施。存取控制的基本方法是( )。
A.制定规章制度B.对用户授权C.提高保密性D.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A.程序错误B.输出错误C.操作错误D.原始数据的采集和输入错误
D
37.程序设计的任务是()。
A.画出程序框图B.实现数据库设计
C.编出实现系统功能的源程序D.给出程序任务书
C
38.源程序的质量要求,主要体现在源程序的()、可读性、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
A.正确性 B.可扩展性C.可转换性 D.兼容性
B. 企业的总工程师、程序设计师和计算机专家
C. 企业的财务主管、系统分析师和程序设计员
D. 系统分析师、系统设计师和程序设计师
A
92.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实际上是一次初步的、小型的( )。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考察 D.系统评价
A
93.数据流程图的绘制,采取( )逐步求精的方法。
A. 自下而上 B. 由粗到细 C. 自顶向下 D. 由里到外
C.产生应用软件并投入运行 D.进行系统详细设计
C
74.系统实施时,按设计要求配置的系统软件,主要包括:( ),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系统。
A.文件系统 B.操作系统 C.编译系统 D.数据处理系统
75.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中,编写程序是属于()阶段的任务。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C.系统维护D.系统实施
A.个人承包B.计算机公司承包 C.合作开发D.引进国外软件
C
64.系统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是从( )以后。
A.提出总体方案 B.对总体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
C.系统详细调查 D.总体方案的可行性报告获得批准
D
65.在数据流程图中,用箭线表示( )。
A.控制流 B.数据流 C.数据来源 D.数据去向
B
66.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总结或成果,用()表示。
管理工作标准化
4.管理工作标准化和程序化,是计算机应用于管理的必须具备的( )。
前提条件
11.企业进入管理信息系统阶段以后,信息系统的开发就不能只模仿或照搬( )分散处理信息的方式。也不是各个单项的信息系统的( ),而是要求将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应用( )的方法,建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人工系统、简单叠加、系统工程
A. 系统评价 B. 系统维护 C. 系统总结 D. 质量控制
B
99.一般信息处理的内容可包括五个方面,它们是: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和提供。
A.传输B.分类C.检索D.反馈
A
111.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具体业务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 )。
A. 程序设计员 B. 系统开发领导小组 C. 系统分析员 D. 企业领导人
A.系统分析 B. 系统设计 C. 系统开发各阶段 D.程序编制
C
23.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直接参与执行的工作包括:系统分析和( )。
A. 系统运行、评价 B.系统调试 C.编写程序 D.系统设计
A
24.新系统的目标和范围的确定工作属于()的工作内容。
A. 现行系统详细调查B. 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
A.总体规划 B.系统方案说明书 C.数据流程图 D.数据功能格栅图
B
67.数据分析和功能分析完成后,为保证总的描述和细节情况的一致性,需要进行整理和审核,这一工作由( ) 完成。
A.编制数据字典 B.绘制数据功能格栅图
C.绘制N—S图 D.扩展数据流程图
B
68.系统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计算机及网络配置方案设计。
A
45.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
A.数据库管理系统 B.计算机 C.操作系统. D.数据
A
62.是劳动密集型的,以及( )。
A.阶段不明确 B.无法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
C.开发周期长,难适应环境变化 D.系统各部分不独立
C
63.系统开发的方式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 );购(租)软件包等。
C
29.数据字典中的条目有以下6种形式: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贮;( );外部实体。
A.数据载体 B.转换功能 C.处理功能 . D.数据说明
C
30.数据流程图是表达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及各功能的处理逻辑决策树、决策表等可作为其说明和补充。
A.数据字典 B.数据功能格栅图 C.事物流程图D.可行性分析报告
A
31.每个模块有自身的任务,只有接受到()的调用命令时才能执行。
A.下级模块B.上级模块C.同级模块D.数据模块
B
32.模块的分解应使每个模块()。
A.外部互相之间的信息联系紧密B.执行更多的功能
C.内部处理相对独立D.内部自身联系紧密
D
33.以转换为中心结构的模块,可分解为三部分:输入、()、输出模块。
12.系统规划阶段提出的总体方案,基本内容应包括下述四个方面:系统目标与范围的描述和系统运行环境描述;计算机系统选型要求;( )。
系统开发计划
13.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 )。
模块的耦合
14.为了构造好关系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常常需要将低级范式分解为若干个( ),这个过程称为关系规范化。
高级范式
A.值是否在预先指定的范围之内B.类型是否正确
C.精度是否满足要求D.的可靠性
A
72.系统实施的出发点和依据是:( )。
A.系统方案说明书 B.系统总体设计C.系统控制图D.系统设计说明书
D
73.系统实施是根据系统设计将新系统付诸实现的过程,它是真正( )的阶段。
A.完成数据库设计 B. 完成系统设计
B
81.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保持系统的先进性 B.使系统具有可修改性
C.保证信息的畅通 D.满足用户的需求
D
82.数据冗余是指各数据文件中的数据存在()。
A.相互联系B.相互独立C.相互重复D.共享
C
91.信息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小组或称总体规划小组,一般由()组成的。
A. 企业主管信息系统的领导、系统分析师和管理专家
C
94.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存储是指(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