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必修五试卷

高二语文必修五试卷

高二语文必修五试卷命题人:刘民慧审核人:朱赟一、默写(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1、(1 )舟遥遥以轻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 10分)二、课内文言文(每题2分,共)(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形容词,顺利).①等终军之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②命途多舛A...(路口)②舸舰迷津 B.①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翳翳以将入(风景,景物)②景C.①抢榆枋而止(触、碰)..②复驾言兮焉求(助词,无义)D.①而后今乃培风(凭)...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 .千里逢迎 BA.于时风波未静....不坠青云之志.腹犹果然 D.C....)4.下列各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②眄庭柯以怡颜①木欣欣以向荣..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为所虏④穷且③不者,若属皆且...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③④不同。

BA.①②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5A.襟三江而带五湖德合一君...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园日涉以成趣..颜.宾主尽东南之美眄庭柯以怡C..孤舟陈蕃之榻或棹D.徐孺下..) 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组是(A.童子何知而莫之夭阏者B.孟学士之词宗稚子候门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覆杯水于坳堂之上D.怀帝阍而不见纤歌凝而白云遏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5分)周维城传[清]张惠言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

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

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之以女。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

母脱③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

视母颜色怡,乃大;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喜,又久之,然后退。

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也。

……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

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

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吴翁者,徽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

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④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焦翁者,。

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

凡数日得若干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

三百金立罄。

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

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节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悄悄mò)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

②肆:店铺。

③脱:偶尔。

④嘿([注] 地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7 属:写稿A.未及属..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具:完备 B..挟三百金之富阳贾C贾:商人. D寻:不久.遂大困,寻死富阳.8.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3分)②立许字以女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①引父足怀中以卧⑤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⑥拯一人者与一金.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

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D.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了他父亲一代,因遭火灾,家道衰弱。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之以女(3分)(2)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3分)四、诗歌鉴赏(6分)琅琊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1、(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2)三、四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五、名著阅读(10分)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A.“我只能爱一个能保护我的男子汉”,甘果瓦脸红了一会,知道那是在责怪他,显然那姑娘指的是两个钟头以前在那危急情况下他没有给她什么帮助。

上面提到的“危急情况”是指两个钟头以前爱斯梅拉达在达格雷沃广场表演的时候,罗兰塔里的那个隐修女对她的威胁。

B.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

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加西莫多抢走。

爱斯梅拉达奋力反抗,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

克洛德逃走,而加西莫多被擒获。

C.愚人节后的第二天,受克洛德的指使,卡西莫多绑架爱斯梅拉达未遂,被巡逻队捕抓。

他在受鞭刑后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几番要水喝,却遭到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然而却是爱斯梅拉达把水送到他的嘴边。

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D.在愚人节的狂欢中,巴黎市法院大厅进行“愚人王”的选举,谁长得最丑、谁笑得最怪最难看谁就有望当选。

最后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因外貌奇丑而当选。

人们给他戴上王冠,披上袍子,还给了他一支口哨,让他坐在高高的轿子上沿街游行。

E.广场上,穷诗人帮助爱斯梅拉达上演小山羊认字的节目。

小山羊在一堆拉丁字母中,叼出了太阳神弗比斯的名字。

这时弗比斯正在广场旁边的王宫中向王后和她的女儿献媚取宠。

公主百合花让弗比斯到广场上,赶走爱斯梅拉达,以证实他对她的爱情。

13、简答题(二选一)(5分)(1)“人们约我来庆祝愚人节,说要选举愚人王。

我们在刚城也选举愚人,在这方面我们也不落后。

”愚人王是怎样选举出来的?最后谁当选了愚人王?请简述相关情节。

(2)我们是你的审判官。

你并不是会说黑话的人,却闯入了黑话王国,你盗用了我们这个区域的特权。

甘果瓦为什么会闯入黑话王国?他是怎么跟爱期梅拉达成婚的?请简述相关情节。

六、文化经典阅读(6分)14、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齐宣王认为如果不攻取燕国会违背天意。

B、孟子认为燕国的百姓欢迎你大王的军队是为了摆脱水深火热的日子。

C、孟子认为要不要攻打燕国要看齐国的百姓乐意不乐意。

D、孟子肯定周武王能够为百姓的利益平定天下。

3(2)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分)七、现代文阅读(16分)分析题安勇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

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

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

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

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

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

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

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老师笑笑,点点头。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些恶作剧。

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

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

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

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

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

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

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

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