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随笔日记1今天是行程的最后一天,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天。
今天早晨,我们去了华清池,看见了杨贵妃洗浴的海棠汤。
整个浴池的形状是一朵怒放的海棠花,全部由蓝田玉中的墨玉砌成。
此外,还有莲花汤和星辰汤。
莲花汤是供唐玄宗洗浴用,长10米,本由汉白玉砌成,池底雕有小鱼和海草等图案,注入水后栩栩如生。
唐玄宗洗浴时十分害怕,于是叫人凿掉了汉白玉。
星辰汤供唐太宗洗浴用,离水源最近,因此水质。
洗浴时可以看见满天星斗,且浴池呈北斗七星状,故名星辰汤。
看完华清池,我们就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兵马俑博物馆。
在路上,老师就告诉我们兵马俑在建成之后曾被项羽破坏过,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是被修复过后的,是由无数块碎片拼成的。
我们首先来到了兵马俑三号坑。
这是三个坑中最小的一个,并且是一个军幕,军俑们靠墙而站,并没有任何被毁坏的痕迹。
接着,我们来到了兵马俑二号坑。
这是三个坑中居中的一个,坑中整齐的排列着许多个军阵,由车兵、弩兵、混合兵和骑兵组成。
坑外陈列着中级军吏俑、高级军吏俑、跪射俑、立射俑和牵马俑等,每一个俑都雕刻得十分精致、仔细、一丝不苟,连盔甲上的鳞片、鞋底的花纹,甚至头发的发丝、马的鬃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他们站在我面前,就像姚明或者鲍喜顺站在我面前一样,高大威猛,令人胆寒。
我还发现有一匹陶马身上有一个拳头大的洞。
老师告诉我们,因为有一些陶马和陶俑是空心的,烧置时里面的气体会膨胀,因此留一个洞来排除气体,已防陶体爆炸。
老师还告诉我们,所有的俑都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高、大、精、美”。
每个陶俑有1.76m~1.97m高,且形象逼真,能将细节之处一览无余。
整个兵马俑坑可出土六千多个陶俑,所以二号坑并不算大,一号坑才是整个兵马俑坑中、发现得最早、出土陶俑最多的坑。
于是我们兴致勃勃地一路小跑到一号坑前。
大家禁不住啧啧称赞:“真是太壮观了!”是啊,坑中有九个用于支撑的土隔墙,放眼望去,十条通道里密密麻麻的排着许多陶俑,似千军万马排列好队伍,等待出发的那一声口号,一涌而出,排山倒海,浩浩荡荡地压向敌人。
经过这次的旅行,我了解了许多知识,也亲身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我相信,这将是一笔对我终生有用的宝贵财富。
西安随笔日记2暑假里,我兴高采烈的和爷爷、奶奶一起乘飞机去西安游玩。
飞机刚飞上天的时候,我就看见地面上的汽车和楼房变得好小噢!飞机又飞高了,我看见窗户旁的白云好像一群群羊儿在散步。
飞机降落了,我们乘机场大巴出了机场,又转乘出租车到了提前预定的旅馆。
时间已是晚上了,我们吃了晚饭就来到了音乐喷泉广场看美景。
这个夜晚可美了,喷泉的广场边凉爽极了,广场上灯火辉煌,人山人海,一排排喷泉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时高时低,像是舞蹈演员在表演舞蹈,又像是在顽皮的孩子在玩耍。
第二天,太阳公公刚露出笑脸,我们就高高兴兴的乘旅游车去华清池、兵马俑游玩。
一路上,我叽叽喳喳的问爷爷华清池是什么地方?兵马佣又是什么?爷爷都让我自己看,我迫切的希望赶快到达目的地。
车上的导游告诉我,兵马俑共有五个坑,里面有着许多宝贝,士兵大约有上万个,还有部分没有挖掘出来。
到了地宫,我并没有看见秦始皇,我问导游为什么没把秦始皇挖出来,导游告诉我有三个原因。
我又抢着问是哪三个原因,我就是这样,每次总是爱把事情问个一清二楚才行。
导游说,一是因为有毒,二是地方太大,三是怕保护不住。
后来我们又去了华清池,还去看了唐明皇和杨贵妃洗澡的地方,又去看了蒋介石办公的地方,这里的景点很多很多。
第三天傍晚,我们去了大唐芙蓉园,看了的水幕电影,原来水幕电影就是灯光照在喷泉上放出的电影,我还以为有人被吊在水幕上呢。
看电影的时候,我眼睛眨都不眨,眼睛累坏了。
又玩了两天,我和爷爷奶奶一起乘火车回家了,在火车上睡了一个晚上,我可高兴了,真不想回家,以后我还要出门去旅游,看看祖国的美景。
西安随笔日记3上学期在语文书上学习了《秦始皇兵马俑》这篇课文后,我就一直想去西安看看。
这个假期终于有机会可以一睹这座古城的风采了。
我们先去看了古城墙。
导游说:“这古城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它全长13.9千米,高12米,是这座古都的代表性建筑,更是西安人的骄傲!”汽车从城墙角下穿过,西安城里又是另一重天地,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宽敞的马路两旁是各种小吃,羊肉泡馍、凉皮、灌汤包等,应有尽有。
隔着车窗,似乎也有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让我垂涎欲滴。
看来这回,我还可以一饱口福呢!接下来的大唐芙蓉园更令人叹为观止。
它占地面积为一千多亩,是我国的仿唐建筑群。
它多角度地展示了盛唐文化的博大气势以及它的繁荣尊贵,更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第二天,我们去参观了向往已久的秦始皇兵马俑。
排了半小时的队,我们才乘着观光游览车进了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一个巨大的草坪后就是一号展厅。
一号坑,里面有六千多个陶俑,几十部战车。
这些陶俑体形高大,栩栩如生,更难得的是它们形态各异。
导游说:“这些秦俑都是千人千面,还有立俑和跪俑之分。
”我趴在栏杆上,仔细端详着秦俑表情丰富的面庞,仿佛看到了两千多年前骁勇善战的秦军在秦始皇的指挥下,南征北战,终于结束了多年的战乱,统一了全国。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二号坑。
二号坑是个复杂的军阵,都是些将军俑,神态威严,显示他们久经沙场的气势。
二号坑还有许多彩色跪射俑,不过因年代久远,颜色都已陈旧斑驳。
三号坑的规模最小,是一个指挥中心,但也非常气派。
走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已是黄昏时分。
回望着这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我由衷地感到我们中华民族多么伟大,我们的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了一个不平凡的奇迹。
西安随笔日记4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西安的古城墙,真的是让我收获不小。
我们是从南门上城墙参观的。
南门也叫“永宁门”,算是南边的一个主城门。
没有见到城墙之前,妈妈给我讲了一些有关城墙的事,我还以为城墙就是一堵普通的围墙,心想围墙有什么好参观的呢?再说,人又怎么能上到墙上,而且还能打仗呢?我的脑子里出现了一串串的问号。
可是等我来到城墙下抬头一看,才知道这城墙好高啊!足有三四层楼那么高,而且非常厚,这哪是普通的围墙呀。
我们顺着城门边的楼梯,也就是登城马道上到了城墙的顶上。
一上去,我就更惊奇了,城墙的顶上真宽呀,足可以并排开四五辆汽车!上面还长的有树呢?靠着城外的那一面墙很高,大概有两米高,顶部有一个个长方形的垛口,那些垛口都是以前守城的士兵观察敌人用的。
如果敌人进攻了,还可以开弓放箭。
靠城里的那面墙稍低一些,只起了防护的作用,以免人掉下去。
城墙顶上的地面是斜的,外高里低,这样雨水很容易流走。
我爬上台阶从垛口往下看,看到了城墙外的护城河和河上正对着南门的吊桥,还有远处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和汽车。
站在城墙上,我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古代的人能建造出这么雄伟的城墙,他们真是太了不起了,他们一定很聪明,也一定很勤劳。
这次我参观西安古城墙收获真大呀!西安随笔日记5“长相思,在长安。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
”……自古西安便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的诗篇。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的都城,是的古都型旅游胜地。
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区域之一。
此次有幸来到了西安这个历史古都。
从咸阳国际机场出来,呼吸一口空气,似乎嗅到了历史的味道。
一路上,感受着古城的巨大变化,曾经的古都如今也成了时尚都市。
最先去往的景点是华清池,华清池是杨贵妃冬日沐浴之地,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如是说:“春寒赐浴华清池。
”“贵妃池”又名“海棠汤”,因形似海棠而得名,由暖玉铺就,且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显得很精致。
“莲华汤”是唐明皇李隆基的沐浴处,呈长方形,两层台式,青石砌就,形制华丽,规模宏伟,十分豪华。
华清池中还有一个小巧的晾发台,传说杨贵妃曾在此台晾发,她立于台上,披散下一头秀发,微风轻抚,吹干如墨长发。
如今晾发台四边早已长满爬山虎,青翠欲滴,分外可爱。
白莲榭外素白的莲花朵朵盛开,别添几分雅致。
接着去往兵马俑,参观有真人大小的陶俑。
陶俑排列成整齐的方阵,气势不减,从中可以窥见秦始皇一扫六合的威风与霸气。
豪华的铜车马更展现了古代匠师的智慧与高超的技艺,颇令人惊讶。
这次旅行的重点在华山。
常言道:“自古华山一条道。
”果真不假,而华山,也确实证明了一个“险”字。
华山的山峰大多有植被覆盖,绿意蔓延在整个华山中。
山由大块整石组成,一块块,似刀斧劈成。
山峰高峻,沟壑深险,远看已十分壮观。
上山的路是石台阶,又窄又陡,登山时十分费力,不得不扶着两侧的铁链前进。
苍龙岭是上山途中最险的地方,攀爬时须分外小心,爬完甚至有冷汗隐隐渗出。
刚开始登时充满豪情,越登越劳累不堪,登到金锁关时,已有了放弃之意,然而想到向上三百米处便是西峰,咬咬牙,坚持爬上西峰。
果真是应了那句“无限风光在险峰”,西峰的风景绮丽无比,相机快速记录似乎也不能穷尽它的秀美。
登上山顶,远眺,此时才理解“一览众山小”的真正含义。
薄纱似的云缠绕在山腰间,朦胧似幻,看不真切,阳光丝丝缕缕透出,淡金色笼罩了山颠,壮观耀眼得令人不敢正视。
深吸一口气,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喜悦与满足。
赏完美景,也到了该离去的时候。
下山比上山容易许多,加之我们发现了一条便道,一鼓作气,终于完成了这次华山之行,留恋地挥手,将那抹风光永远镌刻。
次日,登上钟楼。
写有“紫气东来”的阁上已有许多燕窝,尾似剪刀的燕子自在飞翔,绕阁而行,十分壮观。
对面的“旭日东升”迎着朝阳,染着晨光,耀眼无比。
我再次感受了文化的沉淀。
随后绕城游览古城墙,骑着城墙上的观光自行车,感叹时光流逝,岁月的痕迹随处可见,但古墙在城区丝毫不显突兀,很巧妙地与高楼大厦相互映衬,融为一体,分外和谐。
在西安,古典与时尚同在,虽高楼林立,霓虹闪烁,仍有许多古迹完美保存,历史与潮流在西安得到完美演绎。
西安之行,感受了古都——长安的一切,也感受了时尚都市——西安的一切,历史沉淀,时代变迁,然而城市的精魂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