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职业性皮肤病
碳氢化合物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其毒性亦 增加;低沸点的油类(碳原子数少)多引起皮 肤浅层改变(如皮炎);高沸点的油类(碳原 子数多)多引起皮肤深层改变(如痤疮毛囊炎、 疣赘和肿瘤等)。
(三)职业性黑变病
指劳动或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引起 的慢性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
主要致病因素:煤焦油、石油及分馏产品、橡 胶添加剂、颜料、染料等。
更久,致敏后再接触致敏物24小时内发病;②皮损表 现:水肿性红斑,边界不清,呈湿疹样变,伴水疱; ③皮损可扩散,甚至全身;④病程迁延,2周至数月 痊愈;⑤不伴全身症状;⑥愈后无色素沉着。
【诊断】 主要参照职业性光敏性皮炎诊断标准(GBZ21-2002)
3.职业性电光性皮炎:
【接触机会】在劳动中接触人工紫外线光源(电焊器、 碳精灯、水银石英灯等)引起的皮肤急性炎症。
(二)发病机制
原发性刺激作用: 致敏作用:第一次接触致敏物时并不引起皮肤反应,但当
连续接触或间隔一段时间再接触时则可引起皮肤的炎症 反应。属迟发性变态反应,即Ⅳ型变态反应(细胞免 疫)。
光敏作用:光敏物质与皮肤接触时不出现反应,但经过特
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后,局部或全身皮肤发生炎症反应, 即为光敏反应。
光敏反应又分为光毒性反应和光变应性反应
电离作用:
(三)常见职业性皮肤病类型
1、职业性皮炎: 职业性皮肤病中最多见,占80%以上;
刺激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光毒性皮炎
分类: 光接触性皮炎 光变应性皮炎
电光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 药疹样皮炎
(三)常见职业性皮肤病类型
2、职业性皮肤色素变化: 3、职业性痤疮: 4、职业性皮肤溃疡: 5、职业性感染性皮肤病: 6、职业性疣赘: 7、职业性角化过度、破裂: 8、职业性痒疹: 9、职业性浸渍、糜烂: 10、职业性毛发改变: 11、职业性指甲改变: 12、其它:
①酸类:无机酸和有机酸; ②碱类:无机碱、有机碱; ③某些金属及盐类: ④溶剂类:主要是有机溶剂; ⑤其它:如苯甲酸氯、甲酚、敌敌畏、石油、煤焦油、沥青、二恶英等。
(一)职业性皮肤病的病因 1、化学性因素:
⑵致敏物:指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的化学物。 常见的有:
①染料及中间体: ②橡胶制品的促进剂和防老剂: ③显影剂类: ④树脂类:
楚;而变应性皮炎可扩展至其它部位,界限可 以不清楚,严重者可泛发全身。 (2)皮损的演变可停止在任何阶段。 (3)原发刺激性皮炎具有自限性;而变应性皮 炎病程迁延,再次接触少量即能复发,少数患 者脱离接触病变仍可继续发展。
2.职业光接触性皮炎:
在劳动中接触光敏物并受到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 炎症反应;能够产生光敏作用的光能主要是中长波 紫外线(280-400nm)。
现水疱、溃疡、坏死;可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4)恢复期:色素沉着、重者瘢痕挛缩。
4.放射性皮炎
慢性放射性皮炎:出现色素沉着、皮肤脱失、指 甲灰暗、增厚变形、皮肤粗糙、角化过度、皲 裂、坏死、溃疡、肌腱挛缩、关节变形等。
5.职业性性职业药疹样皮炎
指接触三氯乙烯、硫酸二甲酯、丙烯腈、甲 胺磷或乐果等化学物引起的重症多形红斑、大 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或剥脱性皮炎等皮损,常 累及粘膜,伴有发热,严重时发生肝、肾等脏 器的损害。
发病率不高,病情较重。
三氯烯致职业药疹样皮炎
【临床表现】 ⑴剥脱性皮炎型: ⑵多形红斑型: ⑶重症多形红斑型: ⑷大疱表皮坏死松解症型:
(二)职业性痤疮 是指在生产中接触矿物油类或卤代烃类所引
起的皮肤毛囊、皮脂腺系统的慢性炎症损害。
分油痤疮和氯痤疮
发病率仅次于职业性皮炎。
油痤疮:
石油分馏加工可得汽油、煤油、柴油、各 种润滑油、机油、石蜡、凡士林等不同产品, 残渣为石油沥青。
(一)职业性皮肤病的病因 1、化学性因素: ⑶光敏物:可引起光敏性皮炎的物质。 常见的有:煤焦油、沥青、蒽、菲、氯丙嗪等;
⑷其它:可引起药疹性皮炎、职业性黑变病、职 业性白斑、皮肤痛痒症、皮肤肿瘤的物质。
2、物理性因素:
⑴机械性作用:持续压迫、摩擦 ⑵湿温作用: ⑶日光及紫外线: ⑷电离性辐射: 3、生物性因素: ⑴植物: ⑵动物:
【急性炎症表现】 局限性的水肿性红斑,伴刺痛、灼热感,有水疱, 甚至发生皮肤坏死;多发生于暴露部位,常伴有电 光性眼炎。
4.放射性皮炎:
概念:由电离辐射引起的急、慢性皮炎和皮肤粘膜溃 疡。
急性放射性皮炎: (1)初期反应期:一至数日,红肿热痛,较轻; (2)假愈期:数小时至数周,临床症状消失; (3)极期(临床症状明显期):红肿热痛加重,出
多发生于暴露部位:
(四)职业性皮肤溃疡
我国法定职业性皮肤溃疡指生产劳动中皮肤直 接接触某些铬、砷、铍等化合物所致的形态较 特异、病程较长的慢性皮肤溃疡。
典型的溃疡呈鸟眼状,多发于四肢远端。
二、职业性皮肤病(Occupational skin diseases)
定义: 指在职业活动中接触化学、物理、生物等职 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皮肤及附属器的疾病。
(一)职业性皮肤病的病因
1、化学性因素:主要因素,占90%以上;
⑴原发性刺激物:对皮肤的损害是原发性刺激作用, 引起接触部位发生炎症反应。
常见的有:
(四)职业性皮炎
1.急性职业接触性皮炎: 【病理表现】
瘙痒或烧灼感,继之发生红斑、水肿、丘疹、 水疱或大疱(变应性皮炎大疱少见,一般呈湿疹 样改变),疱破后出现糜烂、渗液、结痂;慢性 改变者,呈现不同程度的浸润、增厚、脱屑、皲 裂。
1.急性职业接触性皮炎:
【临床特点】 (1)原发刺激性皮炎只限于接触部位,界限清
2.职业光接触性皮炎:
(1)光毒性皮炎: ①光敏物被光能激活后直接作用,
没有免疫过程; ②皮损只限于光照部位,有界限; ③光照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发病;皮损表现为局限性的 急性炎症,2—3天可消退; ④严重的可有水疱、并 眼结膜炎及全身症状; ⑤愈后有色素沉着。
(2)光变应性皮炎:①有一定潜伏期,5—14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