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第1课《我们关心的天气》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于天气现象并不陌生,他们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以及各种信息资料对天气有一些初步印象,但并不能对天气现象进行科学的观察、记录和描述,用比较规范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天气的基本特征,因此,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提高学生关心天气变化、准确地观察与记录天气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风的存在,并形成风的前概念,例如:放风筝的时候能感受到风的大小和风往哪个方向刮,这与气象学上的风速和风向类似。
结合生活实例,学生也知道可以根据树叶吹动、旗子展开方式等景物来初步判断风向,但通常会将景物的指向直接认定为风向,这与气象上风向的定义有出入。
学生还根据生活经验知道风是有大小的,但如何具体的描述风力的大小不是特别的明确,更与气象上风速的定义与等级判定存在较大的差距。
根据这样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我将通过让学生造风活动体验到风有不同的方向和大小,根据学生的体验结合有结构材料的提供,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并掌握两种判断风向的方法,学会用风旗判断风力等级。
通过实测活动,让他们掌握使用风向标和风旗的方法,并激发持续探究风向和风速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2、了解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3、在观察和研究天气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增强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5、使学生能坚持观测天气和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体验,运用多种感官判断天气变化,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不同方面描述天气,用天气符号观察和记录天气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各种天气的了解,意识到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平时观察积累和自学,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体验,能运用多种感官判断天气变化,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不同方面描述天气,用天气符号观察和记录天气状况。
【教学准备】教师:气球、风向标、风速仪、电风扇、教室及室外实测场地方位确定、课件等。
学生:每组一个小电风扇、一根编织带、一面风旗,每人一套自制风向标的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通过让学生谈一谈今天的天气状况,了解学生对天气的初始认识,引起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报的天气预报资料,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再进一步让学生说出表示天气状况的符号分别代表的含义,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描述天气状况;第三部分:观测分类活动。
在观察前使学生明确要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方面来观察描述天气,并利用天气符号进行分类活动。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谁来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3.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二)新授课1.你们知道每天的天气预报都报道哪些情况吗?2.出示课件(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图)讲述: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观察图中都有哪些主要城市,每个城市的天气如何,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的?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和图中相关符号,说一说你的理由。
3.组织学生记录、汇报交流4.小结:每天的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云量、降水量、气温等方面的情况。
5.你们除了知道图上的几种天气符号外,还知道其它天气情况用什么符号表示吗?老师这有一些天气符号,请你按提示进行分类6.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学习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并分类学会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不同方面描述天气,会用天气符号观察和记录。
7.汇报交流8.评价9.请你用天气符号的方式记录下今天的天气状况。
10.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三)全课总结天气符号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通用的,天气预报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一般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不同方面描述天气,利用天气各种符号记录,简单方便,这是科学的记录方法。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用这些符号记录每天的天气状况。
三、教学评价1、能说出每天的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能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并归类。
四、拓展活动用天气符号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板书设计】关心天气晴朗天气阴云天气雨雪天气大风天气(晴)(多云)(冰雹)(风力和风向)((阴(风力和风向)雨)(雾)(中雨)(台风)(大雨)(雷阵雨)(小雪)(中雪)(霜冻)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一张分类画有天气符号的大纸为每个学生准备几张用来画有天气符号的小卡片一张天气日历一张气温柱形图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开学那天的天气吗?生:晴天(有部分学生回答)师:今天的天气如何,谁能具体说说。
生:晴,无风。
(举手回答)师:我们怎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能够记住今天的天气?生:记下来。
师: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天气记录下来的方法——天气日历。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天气日历。
(把天气日历图挂起来)生:一个一个的表格师:对。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师:天气日历表格里面记录的是生:每天各种天气现象。
二、认识一些天气符号教师出示分类画有天气符号的大纸。
师:这张图上表示风速和风向的符号,是不是和上节不一样?生:这节课是用小红旗。
师:我们用小红旗展开的幅度,来表示风速。
小红旗展开的幅度小,风速就比较小,小红旗展开的幅度大,风速就比较大。
师:(总结)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
分发给学生小卡片师:现在大家在小卡片上画一画天气符号,小组讨论一下,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不要画重复。
生:开始讨论,画天气符号。
三、分组制作天气日历师:大家向窗外看一看,哪一张天气符号能够反映今天的云量?生:每个小组内有一个同学,把晴天的符号举起来,并贴到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师:看一看红旗,哪一张天气符号能反映今天的风速?生:每个小组内有一个同学,把旗子不动的符号举起来,并贴到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要把天气现象记录下来。
每个小组记录一天。
师:大家现在观察刚才制作的天气日历,我们在天气日历上都记录那些内容呢?生:晴天,星期,风师:(总结)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四、单独记录气温师:我们在记录天气日历的时候,里面没有记录的是天气特征里面的什么?生:气温。
师:气温是单独记录的,用气温柱形图。
出示气温柱形图表。
师:我们测量气温使用什么仪器?生:温度计师:我们下一节课就用温度计来测量一下气温。
下课。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1.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
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中。
3.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进行指导: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4.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4.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并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
5.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观测气温。
3、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4、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观测和记录。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3、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设计思路为了提高学生们观测气温的规范性、科学性,首先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和观测气温进行指导: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观测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之后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最后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说明气温与温度的区别。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数。
(拓展:测量气温的温度计与实验用的测水温的温度计一样吗?可播放动画:气温计与实验用的温度计有何不同。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三)气温的测量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可播放视频:气温的定义,了解气象台和观测站观测气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