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

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

第二章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第一节心理诊断技能一、做好初诊接待(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二)间接询问来访者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

如:您希望我在哪些方面向您提供帮助?您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我的帮助?二、科学使用谈话法谈话法是心理咨询员掌握的心理学方法之一,是一种有目的的交谈。

初诊时通常采用这种方法获得临床信息及建立与来访者间的关系。

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耐心细致地听来访者叙述自己的苦闷,本身就是对他的尊重、接纳,是一种安慰和鼓励。

只有诚恳地全神贯注地去听,能听懂,来访者才愿意讲述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才能打开他们封闭的内心世界。

2、非评判性的态度,可使来访者感到轻松、无所顾及,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如会谈中迫使咨询师表态。

心理咨询师态度必须中性的。

比如说“我很理解您的情况(心情)”。

3、对来访者谈话内容进行区别或鉴别,关系到诊断和决策。

主要是对谈话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

有的来访者有意回避症状的真实原因,他们谈出来的原因与症状没有必然联系。

4、谈话法的种类:①摄入性谈话——是病史采集法,以问题为中心的会谈,获取来访者背景材料、了解咨询目的,和对咨询的期望。

②鉴别性谈话性——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测验。

③治疗性谈话——即针对精神变态和行为异常所进行的谈话,属于心理治疗的一种。

④咨询性谈话——涉及的常是健康人的心理问题,如职业选择、婚姻恋爱、家庭关系、子女教育培养等等,也包括危机性干预性谈话。

5、怎样提问在谈话中,无论是要了解来访者各种情况还是想控制谈话内容,都要使用提问的方法。

提问是否妥当,关系甚大,提得好,可促进咨询关系,增进互相理解;问题提得不好,可能伤害咨询关系,破坏信息交流,来访者会感到处在被审问的地位。

问题提得过多说明咨询员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还没真正理解,没有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

容易造成来访者的依赖,不问就不说;还会造成责任转移、减少来访者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时最有帮助的办法是把各种封闭性提问变为开放性提问。

(1)封闭性提问——是先设定一种固定假设,期望得到的回答是印证该假设正确与否。

比如你与同事相处得好吗?而回答只能有“是”和“否”。

(2)开放式提问——即对回答没固定的假设,来访者可自由回答,如“你能谈谈和同事的关系吗?”“你怎么不舒服?”6、谈话内容的选择极重要,特别是把谈话作为治疗手段时,内容必须认真选择。

选择谈话内容的原则有:(1)适合来访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来访者兴趣。

(2)针对来访者直接或间接的病因。

(3)对来访者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来访者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来访者症状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改变来访者态度有积极作用。

三、正确使用心理测验四、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五、初步诊断(一)找出造成来访者心理行为问题的关键点(二)如何形成初步印象(诊断)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分析后,必须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归类诊断,带着这初步印象才能更准确的形成诊断。

操作步骤:1、使用病与非病的三条原则衡量临床资料中的可疑点(即典型的主导性的问题或症状)。

(1)判断其临床表现是否属于精神障碍(精神病)的症状。

根据:①来访者的心理、行为是否符合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观的统一性原则;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什么而客观世界并不存在,即产生了幻觉;另外,一个人思维内容脱离现实规定性,即产生妄想都是属精神活动不正常;②精神活动内在结构之间(知、情、意之间)以及精神活动与行为活动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性的原则;来访者的人格是否符合相对稳定性的原则,背离三条之一者,便可以定为可疑精神病症状,必须深入分析,或请精神科医生会诊。

(2)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与神经症和精神病诊断标准进行比较衡量,区分出是一般心理问题或神经症或精神病。

2、深入探索、病因诊断(1)心理问题的生物学原因。

①生理功能改变与心理活动改变相互关系:由于心身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有些生理功能改变也会引起心理活动改变,在咨询过程中要注意询问或通过临床检查是否有躯体疾病或异常。

例如:另外,最近不少报导儿童“多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结果经检查是由于“血铅”高所致。

②注意生物年龄对心理行为活动的影响:儿童蒙受刺激后很易泛化,是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尚未完善,内抑制较差,认知水平低,不易分化,所以,心理问题很容易转化为心理障碍,儿童情绪结构比较简单,情绪内容多与个人的安全感或生物需要是否满足有关,且儿童情感表达没有成人那样高度语言化和内心压抑,所以心理障碍更多以行为障碍为主,如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或退缩行为等等。

又如50岁左右“更年期”、由于性激素改变也可使一些人产生“更年期综合症”,有许多心理、行为的改变。

③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的影响,有时是不一样的。

如一对未婚青年男女发生过性关系,后情感不睦,关系破裂,男方对性行为的经历并不在意,但女方可能因“失贞”而引起较大的焦虚并导致较重的心灵创伤。

(2)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①要注意寻找心理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原因,如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所处生存环境等;并注意分析来访者的心理行为改变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②注意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个人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

(3)寻求引发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因素。

①注意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中,查看其认知能力或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②注意来访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③分析来访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

④寻找来访者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⑤分析来访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⑥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

⑦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问题。

⑧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彬认知——领悟)第二节心理咨询技能一、确立咨询目标与制定咨询方案(一)深入了解来访者的有关材料1、在全面掌握来访者材料后,找出来访者能接受的心理问题,做导入性谈话。

来访者初次接触咨询师,大多数人心里总不是很踏实。

特别是心理问题较严重或内容属于隐私时,咨询师可以先谈些相关的、边缘性问题;使之有个适应过程,应循序渐进,不要太快进入主题,否则一下不适应、太尴尬,就可能回避、否认、甚至产生阻抗或厌恶情绪。

咨询师应一步步地引导来访者去发现问题,领悟实质,使之心服口服。

2、系统探讨心理问题的根源咨询师应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辨别真假原因,找到核心原因,咨询师应避免先入之见,想当然。

当来访者谈到个人隐私时,咨询师应保持平淡表情,不可表现惊讶好奇或轻视神情。

(二)确立咨询目标1、咨询目标的确定需要来访者与咨询师共同参与、共同配合,既要考虑来访者的问题需要,又要根据咨询理论,既要有具体小目标,又要立足发展成熟的大目标。

现实中,有些咨询师只根据来访者的要求提供咨询,有的只根据自己的认识来确定目标,这两者都有不足。

有些来访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目标。

如来访者说“我很痛苦”,“我很烦”,这种目标比较模糊;有些来访者自己搞不清有什么目标,有些来访者所期待的目标不切合实际,如以为咨询能改变考试的分数;能使失去的恋人回来……咨询师应采用开放式询问,来促进来访者思考自己来访的目标。

如“你希望通过咨询解决什么问题?”“你哪里不舒适?需要我怎么去帮助你?”2、什么样的咨询目标是有效的?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有以下特征:①目标要具体例如如何消除初次约会的焦虑;怎样才能正常入睡;②目标可行。

目标超出来访者可能的水平,或超出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目标难达到;③目标是积极的,符合人们发展需要;④双方可以接受;⑤可以评估目标无法评估,则不能称其目标,及时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⑥多层次统一。

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眼前的,又有长远的,既有特殊的,又有一般的,既有局部的,又有整体的。

3、确立咨询目标时应注意的一些观念第一,有人认为,咨询师应持完全中立的态度,然而,有效的咨询中,来访者必然会受到咨询师价值取向的影响,关键在于咨询师应清楚自己的价值取向,如何去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避免把自己价值观中不合理的内容施加在来访者头上。

第二,有人认为咨询师应该给来访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我们认为咨询师应充分尊重来访者的价值观,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不然,既不尊重来访者,也无法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目的,将有悖于心理咨询。

咨询师应帮助来访者自我成长,使他们有能力自主自立,能承担起人生中各种责任,这才是咨询师应有的态度和应有的咨询目标。

第三,有些咨询师把来访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他们想使来访者无忧无虑,没有创伤,没有痛苦,没有困惑,没有心理不适应,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咨询师应鼓励来访者不断地去尝试、去努力、去体验、去获得发展,而不是躲避风雨。

第四,有些咨询师把来访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这也有争议。

实际适应有两种类型:一种即为忍受、克制、屈从、顺从、迎合;另一种是改善、调整、克服。

前者消极适应,后者才是主动、积极意义上的适应。

前者将会带给人们压抑、衰退;后者则带来蓬勃、发展。

(三)把握咨询各阶段的特点心理咨询阶段的划分:心理咨询是由一连串的有序的步骤所组成,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由开始逐步发展进入正题,进入高潮,然后结尾收场。

心理咨询的过程可化分为三个阶段:①心理诊断;②心理帮助;③结束巩固。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核心阶段)是分析、解决问题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来访者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是各种咨询技巧、各种咨询流派的具体干预技术的使用。

第三阶段为结束巩固阶段。

咨询师要帮助来访者巩固咨询成果,适应结束咨询的情况,把咨询中学到有关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理咨询师的个体咨询技能(一)调动来访者内在的积极因素,提高来访者自信心和自助能力。

1、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倾听包括认真地听、有兴趣地听、不带偏见和框框地听、先不作评判地听、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倾听时,不仅要听懂来访者表达的意思,还要听出弦外之音,或隐含的意思。

对来访者讲的内容应予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并作适当的呼应:如“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噢”,“是的”。

2、给来访者积极关注(Positive regard)亦称正向关注、积极关怀等。

意思是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光明面、或长处予以有选择的关注。

也就是对来访者抱有一种信念,即来访者是可以改变的。

他们身上总会有一定的长处、优点,存在着那种向上成长的动力,相信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外界的帮助,他会导致积极正向的改变。

积极关注既是一种观念,亦是一种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