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关系解读
4.2 赦政视角缺省的意义
一、贾赦拒见黛玉 1、贾赦不见黛玉,就是公然对抗母命 。 2、贾赦不见黛玉,就是无视兄妹甥舅之情。 二、贾政缺场(王夫人嘱咐) 1、对宝玉的不满。 2、对贾政教育无方的不满。 3、对贾母溺爱的不满。 4、对贾政宠爱赵姨娘的不满。
总结第三回的创作意图
作用:凸显不为世俗尘埃所浸染的 神韵气质;呼应三生石畔的“木石 前前盟宝玉摔玉:
宝玉见黛玉而问玉、摔玉,是宝黛爱情线索上的一个 极重要的事件,但解读起来不易。 一、象征的,有玉与无玉的矛盾一开始便显出来了。 二、心理的,与 “妹妹”认同,不要自己的多余的 “劳什子” 。 三、情感的,一见钟情,一见就兴奋躁狂,就病。 四、准策略的,通过摔玉引起黛玉的注意。 五、发泄的,随时准备发泄,越是富贵越是憋闷,有 玉无玉,找借口罢了。 六、宿命的,从一开始便是 “不是冤家不聚头” 。
王夫人心中
苦恼之美
1、数说宝玉是孽根祸胎的心理障碍。 2、不得沾惹宝玉的奇特嘱咐。 3、对贾母纵孙的不满和无奈。 4、宝玉自幼混在女儿堆里的恶习。 弦外之音:对黛玉之美的担忧;对儿子抵御能 力的担忧;对贾母的不满。
作业:从黛玉的视角看到了什么?作者意图?
问题:王夫人为何一见黛玉就嘱咐?嘱咐过别人吗?
视角的复式与缺省
第三回回目分析: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 玉 进 府
1、叙事的主次。 2、贾雨村在本回的作用? 3、略写雨村复职的原因? 4、祥写黛玉进府的目的? 5、本回的创作意图?
第 三 章 视 角 的 复 式 与 缺 省
问题思考
1、为何对贾雨村的为官经 历一带而过?是否可有可 无? 作者用冷子兴介绍人物关 系的目的?
外部 环境 内部 黛玉视角 荣府 人物 主要 次要 事件 大事 琐事 荣府人视角 黛玉 (?) 主要(专属) 次要 (视角的交集呈现彼此)
4.1 荣府视角下的林黛玉之美
众人眼中
年貌尚小
概写
病弱风流
为世俗教育的缺失伏笔 以世系渊源为诗才伏笔 天生病弱为命运伏笔 暗示其绛珠仙子的身份
王熙凤不等回答,先提一串问题: 1、急脾气。 2、是关心的表示也是走过场。 3、在老祖宗面前可以连珠炮般 地说话提问,也是份儿、格儿。 4、通过关心人显示自己的全面 性、细致性、责任性。
宝玉眼中
超世俗气质之美
1、多情而含愁之美。 2、病弱而娇艳之美。 3、娴静而清雅之美。 4、袅娜而风流之美。 5、敏慧而解语之美。 6、神秘而诱人之美。
关于叙述视角
一、叙述视角的概念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 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二、叙述视角的三种形态 1、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 优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缺点:真实性受到怀疑。 2、内视角:叙述者=人物 3、外视角:叙述者<人物
第三回视角的双向设置及其主辅地位
举止不俗 怯弱不胜
文采风流
凤姐眼中 黛玉标致 嫡亲孙女式赞美
侧写 专属
功利性之美
普泛意义赞美
承欢邀宠的智慧
黛玉美(果)---贾母美(因) 贾敏美(因果) 三春美(果) 赞美贾母疼爱黛玉的人伦亲情 。 痛惜贾敏早逝,表达对祖孙二人的同情。 专属视角,显示的是王熙凤的功利性。
王熙凤的“问题”彰显的人物性格:
一、照应贾雨村的复职,为乱判葫芦案埋笔造势; 一、介绍人物生活的环境,与贾雨村、薛宝钗、刘 姥姥等人的视角形成多重交叉 ;
三、通过不同人物的多重扫描,隆重推出林黛玉 ;
四、以黛玉的出场,推动凤姐宝玉及其他人物出场, 刻画人物性格; 五、通过贾赦贾政的缺场,暗写荣国府复杂的家庭 关系 ; 思考:《红楼梦》的肖像描写特点?介绍袭人的弦 外之音?小说写不同人物的出场有多少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