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课《蝶恋花》(共38张PPT)

上课《蝶恋花》(共38张PPT)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 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 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 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 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 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 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 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孤独无依
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 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 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 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赏析名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明确:昨夜的秋风使碧树繁叶凋尽,独自登 上高楼,极力远望那渺远的路,终不见远走之人。 ——描绘诗句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行为描写,通过行为细节 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三句纯用白描手法。 ——分析手法和关键词 境界由狭小庭院的忧伤转到对广阔境界的远望。 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感愁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 纤柔颓靡的气息。 ——表达效果和情感
总结全词
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将主人公的主 观感情寄托于景物之中,深婉而含蓄地表 现了临秋怀人那种执著而真挚的感情, 深 刻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用以代表古今成大 事业、大学问者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谈立志, 志当存高远,忍得寂寞。这是第二、三境界的基 础。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 徘徊起来。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 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 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 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 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 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 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 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 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 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 双飞”、“明月穿户”,都以 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 反衬女子有情。
其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 定声”。 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划分为小令(58字内)、中 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等三种类型。
词根据风格可以划分为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 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词的发展情况:
时期 唐、五代, 北宋初 北宋中叶到 南渡 南宋前期 主要风格 婉约艳丽 代表作家
同时: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月亮无情反 衬人有情, 以乐景写哀情 。
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圆人不圆
在词的下片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 遣离愁别恨?
登高: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写信:欲寄彩笺兼尺素
下片中,哪些字词点染出主人公的情感?
景:碧树凋零 情:孤寂凄苦
燕子的双飞,反衬主人公的孤独,以 乐景写悲情。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李白《双燕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点明了什么?
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 为“离别”。
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 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 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 物所引起的触动。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点明了什么?
大考小考何时了,
老师家长应犹在,
导入新课
• 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 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有“无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有“梨花院落溶 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原诗:“一曲新词酒一 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油壁 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 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传诵颇广。 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 •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 《蝶恋花》。
婉约、豪放并举
壮怀高唱
温庭筠、李煜、 晏殊 苏轼、柳永、 秦观、李清照 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伤低吟
姜夔、张炎
词牌来历
《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被改名 为《蝶恋花》。另名《凤栖梧》、 《一箩金》、《黄金缕》、《卷珠 帘》等。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 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 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 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 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 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 “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 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 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 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 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 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西风凋碧树”夸张、比喻相思对人的煎熬和摧残之甚。
欲寄彩笺兼尺素 ——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
对 照
山长水阔知何处 ——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
满目山河空念远 孤独、迷茫、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
点滴结语
上片:融情入景,选取眼前的景 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 下片:承离别而来,通过高楼独 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 现出来。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谈辛弃疾的《青玉案》, 谈欣喜、豁然领悟。这是功到事成。
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 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他也只有他能 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 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 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 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 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 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 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春色 衰败的惋叹。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总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 作“晓”。你认为哪个地描绘出 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 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 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 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朗读本词,整体感知
主要内容: 思妇怀远
词眼:
词的上片选取了哪些主要意象?
品读意象: 运用的手法(修辞)
关键词(具体分析)
表达的情感和效果
兰和菊象征品格的幽洁
运用拟人修辞,“愁烟”、“泣露”将 兰和菊人格化。
以哀景写哀情
烘托人物的哀愁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
思考: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诗歌赏析要点:
1.紧扣意象 2.体味语言 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 义的词 3.揣摩手法 抒情手段、表现手法等 4.深临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布置作业:
•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 (2)、完成“学习与评价”的有关练习, 下节课进行讨论。 • (3).找一下晏殊其他的诗词进行比较
他的文学成就以词最为突出,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 有“富贵词人”“宰相词人”之称。词内容比较狭窄, 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 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 殊词另一主要内容。 晏殊词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他常用委婉手法, 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造语工 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作品集:《珠玉词》。
蝶恋花
晏殊
学习目标
• 1.熟悉北宋词人晏殊; • 2.掌握晏殊词的风格特点。
• 重难点: • 1.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 2.比较二晏词的风格不同之处。
简介词:
词,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始于南朝,定型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每首词都 有一个调名为词调或词牌。
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为此决心而努力 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 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 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 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 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的 追求,忘我的奋斗。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 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 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 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惯通。这时他在事业 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 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 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 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 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总被无情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