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旷然无忧寂然无虑守之以一养之以和鹿胎膏清朝皇后的最爱

旷然无忧寂然无虑守之以一养之以和鹿胎膏清朝皇后的最爱

龙源期刊网 旷然无忧寂然无虑守之以一养之以和/鹿胎膏清朝皇后的最爱
作者: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0年第11期
旷然无忧寂然无虑守之以一养之以和
文/熊经浴
此联为清末维新派、官至军机大臣的翁同稣根据嵇康的《养生论》为乐山乌尤寺方丈室撰写的对联。

上联语出三国·魏·嵇康《养生论》:“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旷然,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开朗豁达。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汉人尚气好博,晋人尚旷好醉。

”宋·叶适《朝奉黄公墓志铭》:“天性旷达,不作疑吝;推己利人,不自封殖。

”上联首句意谓心胸、性格开朗豁达的人就无忧患。

上联第二句“寂然”,寂,指寂静无声,安详闲静。

佛教谓寂灭常静之道。

寂然,形容寂静的状态。

《易·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无虑”,《庄子·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意谓能寂然无虑,就无忧愁干扰。

正是“心地光明了无俗虑;天机清旷能读奇书”(黟县古联)。

下联的守之以一,亦作“抱一”,道家的修炼之术。

语出《老子·十章》:“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指精神专注在一念,使精不外泄,神不外驰。

道教认为“一”为道之根、气之始,守一即可使精气魄神长驻体内,使魂魄相合,形神相依,使形体不坏,从而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

唐·吕岩《谷神歌》:“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


“养之以和”,即保养身心。

和,指自然的和气与人体元气。

语本《庄子·缮性》:“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

”意谓智慧与恬淡的性情相互保养,与一切事物都和顺相容的仁德就会在心性中养成。

养和的关键是坚持中和之道。

正如西汉·董仲舒所言:“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南朝·齐梁时期的道家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亦云:“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养性延命录·教诫篇》)。

道家与佛家在信仰上虽有不同,但此联阐释的“无忧者寿”(《抱朴子·道意》)和“治心欲
和”(《经钽堂杂志》卷三)的养生理念却有相通之处,对今人养生亦有启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