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洛阳帝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李明杰摘要: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属于产业结构转变,它将受到经济新旧交替以及新一代制造技术的影响,还会反向促进新一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动态变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带动下,以3D打印为代表的智能化制造作为转变催化剂,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将会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变化,传统的产业所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将在这样的转变中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例如全球性的环保问题,温室效应问题等。
前三次的工业革命完全是为了生产型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而服务的,而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将是为了解决生产型制造业所遗留的历史问题而服务的,此次产业结构转变不仅仅只服务与我们人类社会,也将服务于整个地球环境,促使地球环境日益美好。
关键词: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3D打印;产业结构转变;环保一、如何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初步转变生产型制造贯穿了整整三次工业革命,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是极大地提高了全球社会的生产力和制造力,当前的很多大型公司都是生产型制造的典型代表,如富士康,海尔,格力,新飞,东风等,我为什么说这些企业是生产型制造的企业呢?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大规模的应用流水线设备大批量的生产制造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刚需产品,这些从同一条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同样的,甚至有的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一点点的个性或者个体特点,这些产品从最开始的设计仅仅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刚需,除此之外几乎再无其他。
私人订制这个词语可以说是众所周知,在这里我用它来阐释服务型制造的典型表现。
当前阶段,能够经常体会到私人订制的人群真的非常少。
然而服务型制造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让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刻的获取私人订制的产品。
在我看来私人订制的核心是在服务于每人的个性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特殊设计加之独立制造。
这么看来,这个要求相比生产型制造来说难度高出太多,直接影响就是制造成本会更高,制作效率会很低,那么以这样的方式制造的产品价值也会很高,市场价格根本就不是大部分人能够接受得了的。
“非主流”的出现非常准确的表现出现当前的消费群体对表现自我个性的需求,同时也造就出很多非主流的产品,但是我认为那些所谓的非主流的产品其实还是生产型制造所生产的产品,生产型制造业所制造的产品能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表现自我个性的需求呢?其实并不能。
因为当时可是有很多人买来那些产品还会再进行刻字,签名,绘画甚至自行裁剪改造等等后续改变。
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多消费者都有对于表现自我个性的需求,而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私人订制企业收费门槛太高,而门槛不高的生产型制造企业又无法准确满足他们的需求。
如果能够有办法把当前的生产型制造业转化为大众型的服务型制造业,同时兼具两者共同的优点,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
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让很多企业看到了转型的希望,看看现在有多少企业涉足3D打印领域,就能够知道有多少企业,迫切的想要以此作为突破口进行自我制造模式的转变。
接下来就看看把3D打印作为催化剂,能不能加速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吧。
产打印−−→−造型制造服型制生3D务3D打印制造任何物品是可以无视其结构的复杂程度的,而且不需要生产线,其制造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不需要提前定制模具。
需要的仅仅是数字化的模型以及必备耗材。
其制造模式就是客户提供数字模型,选择耗材种类,然后由操作员进行简单设置,几个小时之后即可为客户提供其需要的产品。
成本很低,相比传统的私人订制很快,加之当前的互联网与物流快递的发达,其服务相当便捷。
这么看来,当前的生产型制造企业只需要匹配相应的3D打印机以及相关技术人才,即可轻松转型为服务型制造企业么?实际情况其实并非这么乐观。
3D打印技术虽然在最近几年借助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就目前来说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没有办法一下子完全取代传统的生产模式。
其实完全取代传统制造业也是不现实的。
两相结合才是未来几年发展的主流模式。
以当前的生产型制造协助3D打印等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以3D打印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带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二、如何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进一步转变第一阶段的转变只需要把3D打印技术完美的融合到传统的制造业的生产线里,其实就可以说是完成了。
已经能够初步满足大部分人对于表现自我的需求了。
但是这一步所实现的是企业制造服务于每个消费者。
有没有办法能够让每个人都是制造者,然后服务于个人呢?答案是可以。
其实有这个想法的人不止我一个,有人畅想在未来20年实现全能3D打印机走进家家户户,每个人都能够掌握中级及以上的三维设计技能,就像现在大部分人都会使用电脑手机一样。
全球公用一个云数据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设计放到平台上供人下载打印并使用,当然每次下载都会有收费的。
下载到的模型能够进行二次编辑改进,以符合下载者的需求。
那是的大型工厂将会主要生产各种打印耗材,并通过物流系统发送到每个消费者。
其实这个畅想在今天已经有人在慢慢摸索着去进行实践了。
比如当前的打印虎网站,打印啦,还有照片合成模型的网站,如:3D Cloud,三弟在线等。
用户现在可以免费上传或者下载各种模型。
唯一的缺陷就是这些免费的模型(STL 或OBJ格式)无法进行二次编辑。
其实主要还是很少有人能够对二次编辑有需求并能够自行完成。
为此当前的教育机构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三维设计培训。
以此增加相关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增加相应网站的用户数量,促进三维数据云平台的大规模化发展,加速3D产业链的完善化发展。
最终实现第二阶段的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即实现每个人都是制造者,都是设计者,同时又是消费者。
其实要实现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直接转变还是有点困难的,这中间如果能加入一个中间过程会好很多,同时还能完善很多不足之处,加速转变进程,缩短转型周期。
实现全能型3D打印机进入千家万户首先需要千家万户有购买3D打印机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
但是如果有人能够投资建设每个城市的3D打印生产工作站,结合当前的物联网与物流系统同样可以便捷的为每个人提供个性化的定制型产品。
同时慢慢发觉私人打印机的市场。
如此一来远程物流系统会向短程的市内物流系统转变,就像当今的快餐外卖系统。
其频率会更高,节奏会更快,相应速度也会提高。
当然对于工作人员的需求也会更多,现在有出租车,网络打车,外卖送餐系统,市内的微型物流系统也会增加很多人的业余收入,当然如果能有人长期专职从事这个刚也也是相当不错的。
其实我的另外一个想法是把这个微型的物流配送系统结合好快餐系统里。
在这里其实支付宝也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开拓,也许很多人都没注意到支付新增加的这么一个功能:校园任务。
还有其他的比如:UU跑腿,跑腿帮等等。
其服务还是相当不错的。
结合当前现有的社会资源发展同城3D打印工作站其可行性要比直接开拓大众市场更高。
同时还能够给大众群体接受新鲜事物预留一个缓冲期,也能够更加进一步完善家用型的3D打印机,为接下来的全民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而保证第二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有条不紊的准确执行和完成。
三、如何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再次转变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第三阶段将融入虚拟现实技术及其所带来的虚拟世界。
真正把地球打造成地球村。
我想现在的飞机,高铁,磁悬浮轨道列车哪怕速度再快,也无法瞬间带着你到达你想去的地方,但是如果把限时的地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外加网络技术完全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人工制造一个虚拟的地球村出来,当然地球村的一切三维影像信息皆来源于一个统一化的全球性的云平台,现在的谷歌眼镜很贵,但是很快它或者类似的产品将成为手机一样的个人必需品,每个人都可以随时进入虚拟世界游览全球风光,进入全球各大商场逛街,与每个国家的人无障碍交流,走到世界各地获取自己灵感,以此设计出惊艳的作品,并供全球的游客或者玩家下载或者使用。
地球村建立起来后需要迅速增加游客数量,但是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需要得到受众群体认可才行。
这点并不难搞定,虚拟世界毕竟需要与现实世界进行区分才行,我想如果把大型的火爆网络游戏以及网络直播加入进去是可以迅速获取数量可观的玩家进入的,如果开服承载力不足有可能会出现爆满现象。
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第三阶段完成的标志就是人们能够在虚拟的地球村工作,挣钱,旅游,娱乐,消费。
而在现实世界进行原始食材的培育,居住地将随自己心愿,一切生活物资都可以由全能型的3D打印机来提供,甚至到时候3D打印机会与交通工具和住宅合为一体。
亦或者居住在3D打印所制造的处于漂浮状态的空中之城。
现在的各种环保问题将不复存在。
使得现在的地球恢复到完全自然的状态。
一切污染性制造业都将迁移到荒废的火星或者月球,包括当前的核电站。
地球将只保留风力,太阳能,生物型等无害可持续发展型发电站。
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宏观解释我认为应该是:准确定向的服务型制造是为了人类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必须物资能够得到准确地应用,杜绝一切浪费和污染,实现所有物料的百分百利用,以及回收再度百分百的利用,最终的服务对象应当是当前不堪重负的地球。
环保问题已经被人们宣传了很久了,实际的行动也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但是这并不能从最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
地球的环保问题已经是累计了最少三次工业革命所经历的历史问题了。
三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当前巨无霸一般的各种生产型制造企业,包括部分定制服务制造企业也是依托生产型制造企业才能继续发展的。
为此已经走进人们视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是以此漫长的历程,这次工业变革将彻底解决前三次工业革命所遗留的一切遗留问题,其关键的核心还是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的3D产业,即虚拟——现实——虚拟的一个闭环的服务型制造产业链。
最终的结果就是当今的生产型制造模式会消失在地球,地球的环境将真正的日益变好。
其生态系统将真正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而继续变坏。
其物种会更加丰富多彩,一切都将真正回归到原始状态,而我们将只取我们生活所需即可。
3D打印技术最为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催化剂,也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其工作效率与制造精度之间呈现出的反比例关系,精度越高,相对效率越低。
为此我运用所学知识在FDM型3D打印机领域进行了创新性的研发,设计出了多头分控型的新型3D打印机,其成型原理是熔融沉积成型(FDM)。
它拥有四个打印头,四个打印头工作时实行分别控制,相互协调。
最大特点是它可以四个打印头同时为打印一个物品工作以及最终的无缝一体成型。
效率提升4倍。
其详情不做累述,将另行编写论文详细介绍,题目为《FDM型多头分控3D 打印机》。
参考文献[1] 古丽萍. 蓄势待发的3D打印机及其发展[J]. 数码印刷. 2011(10)[2]吴怀宇. 《3D打印:三维智能数字化创造》.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1.[3](美)胡迪·利普森梅尔芭·库曼. 《3D打印:从想像到现实》,中信出版社. 2013.4.1.[4]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著. 《3D打印打印未来》.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6第一版.[5]佩蒂斯.《爱上3D打印机(MakerBot权威手册)》.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8.1[6][英]Christopher Barnatt 著.《3D打印:正在到来的工业革命》,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7.1.[7]曹汉阳著. 《3D打印:梦想与现实之间》.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9.20.[8]张统宋闯. 《3D打印轻松DIY》.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1.[9]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10]杨家军主编. 机械原理.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3.[11]《国内外3D打印技术及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来源:证券导报发布网站:laser, 2014.7.25.[12]徐廷涛. 3D打印技术产品设计新思维[J]. 电脑与电信,2012,9:5-7.[13]杨小玲,周天瑞.《三维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应用》,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21(3):78-80.[14]刘后才,莫建华,等.《三维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应用》,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27(9):23-26[15]蔡恩泽.3D打印颠覆传统制造业[J]. 中国中小企业. 2012,1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