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度下期期末试卷高一生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葡萄糖B.激素C.氨基酸D.血红蛋白2、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B.就所含成分而言,乙比甲更相似于淋巴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甲3、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4.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①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D.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增加5、聋哑人要准确理解同伴“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A.运动语言中枢B.书写语言中枢C.听觉语言中枢D.视觉语言中枢6、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起寒颤。

关于该反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D.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传导和传递7、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B.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8、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9、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在a中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C.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10、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下丘脑 B. 肾上腺 C.垂体 D. 甲状腺11、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够发挥作用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12、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三种B.吞噬细胞仅在特异性免疫的抗原识别、加工和呈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有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吞噬细胞的参与13、生长素对植物不同部位的影响相同的一组是(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D.根的向地性和促进扦插枝条生根14、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此举对下列哪种植物有效()A.小麦B.玉米C.黄豆D.辣椒15、如果一个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就会( ) A.越来越小B.越来越大C.保持不变D.无法预测16、某种群以J型曲线增长,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是( )A.该种群比其他种群更适应环境B、环境资源是无限的C、环境资源是有限的D、在环境中只有该种群17、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影响B到C段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食物、空间、天敌等D.曲线b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在B点时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18、如图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幼苗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幼苗胚芽鞘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2mB.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m时,则侧芽生长素浓度范围为(2m,i)C.若水平放置植物的茎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部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低于m D.图式可以很好地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19.一个健康的人在20℃的空调室内,体温始终保持在:A.20℃左右B.33℃左右C.37℃左右D.40℃左右20.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所描绘的景象变迁,可视为A.群落的初生演替B.种群的初生演替C.群落的次生演替D.种群的次生演替21、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22、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光照强度B.食物种类C.湿度D.温度23、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24、以下各项中,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的是A.剿灭麻雀B.建立自然保护区C.建立濒危动物繁殖中心D.颁布相关法律法规2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6、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27、下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B.该图中的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A≥B+C+D28、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在适宜光波长下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植食性动物提供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29、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3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抵抗力稳定性弱B.湖泊的水体自净能力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草原上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强抵抗力稳定性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二、非选择题( 31.32每空1分,33.34每空2分共40分):31. (5分)神经系统及体液在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1) 寒冷环境中,感受器__________(填字母)会产生兴奋,以__________(填“电”或“化学”)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引起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__________。

(2) 若兴奋传导到的效应器为甲状腺,则会导致血液中________激素含量增加,增加产热。

该激素与垂体产生的生长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的调节具有协调作用。

(3) 如果在E处施加一定强度刺激,兴奋在该处的传递是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

32.(共9分)下图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

请回答相关问题:(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的才的结论为:______ _。

(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________。

(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①脱落酸能抑制,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主要分布在中。

②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③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若,则假设成立;若,则假设不成立。

33.(14分)下图表示某农田内田鼠种群数量变化和能量流动图,乙图为甲图中田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田鼠的种群数量呈型增长,a~c段其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2)如果该农田弃耕,较长一段时间后,在农田上逐渐出现一些灌木丛,这种演替属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乙图中所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乙图中C属于第养级的能量,B表示。

34.(12分)下图表示某森林中植物和鸟类的分布情况,请回答:(1)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是一种________关系。

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杜鹃、啄木鸟等鸟类的分层现象与植物所能提供的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3)要调查该森林中杜鹃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法;而要调查某种植物(比如白皮松)的种群密度则要用__________法。

高一期末生物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二、非选择题31.(5分)(1) A 电神经递质(2) 甲状腺(3) 双32.(9分)(1)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2)f 两重性(3)①细胞分裂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②空白琼脂块有无生长素③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33.(14分)1.S;先增大后减小;2.次生演替;增强;3.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一;田鼠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田鼠体内的能量)34.(12分)(1)竞争垂直(2)栖息空间食物(3)标志重捕样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