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乡的街名和地名(重庆)

家乡的街名和地名(重庆)

浓浓乡土情之
家乡的街名和地名
• 我们家乡重庆有许多有趣的街名和地名, 它们有的记载着家乡过去的历史,有的反 映家乡的地形地貌,有的来源于神话传 说……它们是了解我们家乡的活化石。
• (歌乐山、曾家岩、大田湾、郭家沱)是 因地形而得名。
பைடு நூலகம்
• 歌乐山地处沙坪坝区中部,距 重庆市中心16公里。因大禹治 水,召众宾歌乐于此而得名, 歌乐山以抗战时期的陪都遗迹 和白公馆、渣滓洞监狱而闻名, 特别是随着长篇小说《红岩》 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流传。 [1] 素有“渝西第一峰,山城 绿宝石”之美誉,是重庆市两 大“肺叶”之一。
• 铜罐驿是一座千年古镇, 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乡 村旅游业条件成熟,在 古代作为成渝之间的要 道驿站起着交通枢纽的 作用,有丰富的民间传 说。1954年出土的巴人 船棺墓葬和青铜器见证 了它是古代巴国的发源 地之一。这里有长江三 峡之一的“猫儿峡”及 长江奇观马脑壳,古有 传谣“金剑斩龙脑,铜 罐煨仔鸡”,铜罐驿因 此得名。
四牌坊之名从何而来?江津曾有一处十 字路口,东西南北有四个牌坊呈“口” 字状挨在一起,故名。四牌坊所记功德 之人,则是江津曹氏两对父子。曹文海 于元末入川,属江津曹氏入川始祖。繁 衍至明代中期,家族昌盛,人丁兴旺,成为 江津十大姓之一。传至七八代,江津曹 氏更是科甲叠起,族名大振。明万历十 九年(1591),曹英中举,被任命为朝廷工 部主事。由于曹英对朝廷贡献大,其父 曹永吉“以子英贵,封为承德郎”。曹 永吉也是举人,官至大兴县知县。另外 一对曹氏父子是津南笋里人曹邦化、曹 进可。曹邦化以“明经”身份最初被朝 廷授予吉安府通判, 万历三十五年(1608年),曹氏家族一商议, 决计修建四个牌坊,以昭显曹永吉、曹 英父子和曹邦化、曹进可父子的卓越功 勋。
• •

重庆江津一百个乡镇名称来历 1、几江:因长江曲折回流于此,形如“几”字,得名。清代为县城中区,民国时期名城守镇, 1935年属第五区,1944年属督导区,1956年为城关镇。1980年因改为几江镇。百日场 2、铜锣:因境内一小山的一块坟地,形似铜锣,故名。驻地红碑石 3、白沙:以江岸河沙在阳光下呈白色得名。东汉末年建场,北宋《元丰九域志》曾载名。明 神宗万历九年(1581)设水驿。清宣统二年(1910)置镇,民国时设第三区署,1949年后设第 五区。1951年至1956年曾为江津县治。1957年至今为白沙镇。历为四川四大镇之一。场期三、 六、九 4、德感:据民间传说,此地原为湖泊,经常泛滥成灾,人民群众筑坝抗洪,玉帝命龙王消灾, 人们感德以名,因系长江冲积坝,故名德感坝。场期三、六、九 5、和爱:以境内有一块石状似纸牌中的和牌,习称“和牌石”,谐音为和爱。驻地和牌石, 场期二、五、八 6、临峰:因乡周围是小山峰,人们劳动生产其间,传为临峰斗天之感,故名。驻地大莲寺, 场期一、四、七 47、先锋:早年此地建有七座庙宇,与居民住房相连成街,取名仙峰场。场建在境内一条长10 公里的山埂最高处。清代中期演变为先锋场,含南面陆路为县城前卫之意。场期二、五、八 48、高牙:地处“高垭”,因“垭”的谐音为“牙”,保卫县城安全如人之牙意而得名,驻 地白鹤林,场期四、七、十 49、琅山:地处一小土岗,遍地卵石如珠镶玉嵌而得名。驻地仰天窝 50、五举:当地有两条小河,早年修筑有石桥两座,因名双石桥。1980年因重名,以境内五 举沱(传说从前有五个举人在此落水)更为现名。驻地土红山,双石桥场期二、五、八 51、麻柳:早年,当地因麻柳树多而得名,驻地夏家塆,麻柳场场期三、六、九 52、夹滩:明代名枷担溪。清代以上有杨家滩,下有北斗滩改名夹滩。驻地夹滩场,场期一、 四、七 53、永丰:以境内早年有一古庙永丰寺而得名。驻地永丰场,场期三、六、十 54、金泉:因境内金紫寺得名金紫场,1980年因重名,以境内有一泉水名金泉而改为现名。 驻金紫场,场期一、四、七 55、李市:明洪武二年,李姓插占落业于此,遂名李市坝,明天顺年间形成场镇,故名李市 场。清道光时置镇,逢单日子为赶场期.
• 渝中半岛地名由来:
• • • •

• • • • • • •
【七星岗】 早年此地曾修石缸七口,仿北斗星座布设,故名七星缸。后演变 成今名。 【较场口】 明清时期为“武举”考场及阅兵操练处,又是通往南纪门、储奇 门等地的要道口,故名。 【两路口】 旧时此地为出重庆分道口:一路通成都,一路通川北,故名。 【观音岩】 此处地处山腰,原有一观音庙建于岩上,故名。 【上清寺】 明嘉靖年间此地曾修建“三清庙”,后改名“上清寺”,因寺 得名。 【牛角沱】 此地有一石坡形如牛角斜插入嘉陵江,江流于此形成回水沱,故 名。 。 【菜园坝】 此地早年系农田沙坝,住户多种菜为生,故名。 【莲花池】 明崇祯时礼部尚书王应熊居此,称“涵园”,园内有二池种莲花, 故名。 【天官府】 因明朝太师、吏部尚书(习称天官)蹇义府第建此得名。 【十八梯】 此地北段有石梯200多级,共十八层台阶,故名。 【黄花园】 昔年有农民在此种黄花,故名。 【曾家岩】 清代中叶,有曾姓者在此建房定居,故名。 【望龙门】 因此处可望见长江南岸巨石上宋绍兴时所刻“龙门”二字,故 名。
化龙桥的传说
建文帝在此被隐身 故称“化龙桥” 众所周知,重庆带“龙”字的地名有很 多,如化龙桥、小龙坎、龙门浩、望龙 门、九龙坡等。 《重庆地区古小说与民间故事研究》 中收录了“龙隐寺的传说”。民间传 说,明朝建文帝与燕王朱棣争夺皇权落 败,逃至重庆,隐居于南山建文峰。后 来,为逃避锦衣卫追杀,他又开始逃亡。 “相传,建文帝是从建文峰沿着化龙桥、 小龙坎一带逃到磁器口的。” 建文帝 逃到化龙桥的时候,老天显灵将他隐身, 让凡人看不到他,故曰“化龙”,后来 这里就被称为“化龙桥”。走到小龙 坎处,由于这道坎很小,建文帝一抬脚 就跨过去了,故称“小龙坎”。 “最后,建文帝在磁器口的宝轮寺出家, 因此,宝轮寺也被称作龙隐寺。”
邹容(1885年-1905年),别名绍陶、桂文,是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 1903年,因为以“革命军中马前卒”写成《革命军》,而在上海英租界入狱,1905年 4月3日死于上海狱中。 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孙中山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荣衔,崇祀宗烈祠。
• 解放碑 解放碑,原名抗战胜利纪功碑,是 全中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 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纪念碑,以纪念 重庆对于国家的伟大贡献。此碑位 于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交汇处, 它是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 证。它还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 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抗 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 重庆。为了动员民众抗日救国,于 194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中区都 邮街广场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筑,名 为"精神保垒"(意指坚决抗战的精 神)。保垒为四方形炮楼式木结构 建筑,共5层,通高7丈7尺(象征" 七· 七"抗战),为防日机轰炸,外 表涂成黑色。 • 碑体绝大部分呈白色,有些地方是 肉色,上端有几架大钟,朝着四面 八方,每到整点时,便会响起声音。 塔是八角形的,最顶端有几根天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