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
一切持简易,任自然, 居官的准绳 :“一切持简易,任自然,务 以德化” 而且“自治清苦, 以德化”,而且“自治清苦,为政举大 体”。
1.“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 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 从故乡而来 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总关心。 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总关心。” 2.“听政有余闲,不妨甓运陶斋,花栽潘县; 听政有余闲,不妨甓运陶斋,花栽潘县; 听政有余闲 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水,两袖清风。 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水,两袖清风。” 3.袁中道的《李温陵传》记载:“法令清简,不言而 袁中道的《李温陵传》记载: 法令清简, 袁中道的 每至伽蓝,判了公事,坐堂皇上, 治。每至伽蓝,判了公事,坐堂皇上,或置名僧其 簿书有隙,即与参论虚玄,人皆怪之。 间。簿书有隙,即与参论虚玄,人皆怪之。”
辞官后的生活
万历九年( 到耿家乡黄安天台书院讲学论道, 万历九年(1581)春 ,到耿家乡黄安天台书院讲学论道, ) 住耿定理家中充当门客兼教师。 住耿定理家中充当门客兼教师。 十二年( 十二年(1584)十月,李贽从黄安移居麻城,因无馆住 )十月,李贽从黄安移居麻城, 宿而返。第二年三月定居于麻城龙潭湖上的芝佛院, 宿而返。第二年三月定居于麻城龙潭湖上的芝佛院,从 此安静地读书著作,与一二相知者讲学。 此安静地读书著作,与一二相知者讲学。 在此近二十年 完成《初潭集》 焚书》等著作。收入《 中,完成《初潭集》、《焚书》等著作。收入《童心 赞刘谐》 何心隐论》 说》、《赞刘谐》、《何心隐论》及与道学家耿定向反 复论辩而撰写《答耿中丞》 答耿司寇》等书答、 复论辩而撰写《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书答、杂 读史短文和诗共6卷 述、读史短文和诗共 卷。
十六年( 十六年(1588年)夏天又剃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 年 夏天又剃头以示和鄙俗断绝, 身入空门,却不受戒、不参加僧众的唪经祈祷, 身入空门,却不受戒、不参加僧众的唪经祈祷,这对 传统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传统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 异端” 邪说” 群起围攻, “异端”、“邪说”,群起围攻,要把他驱逐出境 。 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1593年)认识了在当时文学上反对复古主 年 义的公安三袁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义的公安三袁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并得到 三个人的尊敬推崇,袁宗道: 读翁片言只语, 三个人的尊敬推崇,袁宗道:“读翁片言只语,辄精 神百倍 ”。 二十五年( 应巡抚梅国桢之请往山西大同, 二十五年(1597年),应巡抚梅国桢之请往山西大同, 年),应巡抚梅国桢之请往山西大同 孙子参同》 修订《藏书》 著《孙子参同》,修订《藏书》。 同年秋,到北京,住在西山极乐寺,撰成《净土诀》 同年秋,到北京,住在西山极乐寺,撰成《净土诀》。
李 贽
1527-1602
生平概 况
生于1527年,卒于1602 年。福建晋江人,字宏甫,号 年 卒于 福建晋江人,字宏甫, 生于 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名字由来: 名字由来: 原名叫林载贽 ,因家族泉州清源瀛洲林李同宗两姓分派 的缘故,效曾祖父从本姓改为李姓, 的缘故,效曾祖父从本姓改为李姓,嘉靖三十五年为避 穆宗载垕(同“厚”)讳,取名贽。 穆宗载垕( 取名贽。
⑵.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大加鞭挞,在 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大加鞭挞, 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大加鞭挞 焚书·赞刘谐 赞刘谐》 续焚书》 圣教小引》 《焚书 赞刘谐》及《续焚书》的《圣教小引》、《题 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文中, 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文中,他以戏谑嘲讽的笔调贬低 孔子,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 孔子,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 古今” 万世至论” 古今”的“万世至论”,认为不能将其当作教条而随 便套用。 六经》 论语》 孟子》 乃道学之 便套用。《六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 口实,假人之渊薮”(《焚书·童心说》)。 口实,假人之渊薮” 焚书 童心说》 童心说
字宏甫, 字宏甫, 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 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 士等。 士等。 一生所用过的其他名号还有笃吾、宏 思斋、龙湖叟、秃翁等。 父、思斋、龙湖叟、秃翁等。
青少年时期
不信道,不信仙、 李贽自幼倔强难化 ,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 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 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 12岁开始作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 岁开始作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 岁开始作文 《李氏文集卷一一易因小序 》中曾这样记载其青少 年时的治学情况: 余自幼治易,复改治礼, 年时的治学情况:“余自幼治易,复改治礼,以礼经 少决科之利也。至年十四,又改治尚书, 少决科之利也。至年十四,又改治尚书,竟以尚书窃 然好易,岁取易读之。 禄。然好易,岁取易读之。”
仕途之路
• • • • • 嘉靖三十年( ),26岁中福建乡试举人 嘉靖三十年(1551), 岁中福建乡试举人 。 ), 三十五年,授河南共城教谕。 三十五年,授河南共城教谕。 三十九年,擢南京国子监博士。 三十九年,擢南京国子监博士。 四十二年任北京国子监博士。 四十二年任北京国子监博士。 隆庆四年( 万历五年( 隆庆四年(1570 )——万历五年(1577) ,调任 万历五年 ) 南京刑部员外郎 。 • 万历五年,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万历五年,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 在姚安居官三年以后,他厌恶簿书的生活,袁中道记 在姚安居官三年以后,他厌恶簿书的生活, 久之,厌圭组,遂入鸡足山,阅龙藏,不出。 他“久之,厌圭组,遂入鸡足山,阅龙藏,不出。御 史刘维奇其节,疏令致仕以归” 史刘维奇其节,疏令致仕以归”。
万历二十八年回到麻城。 同年冬天, 万历二十八年回到麻城。 同年冬天,湖广佥 事冯应京以“维护风化”为名, 事冯应京以“维护风化”为名,指使歹徒烧 毁龙湖芝佛院,又毁坏他预为藏骨的墓塔。 毁龙湖芝佛院,又毁坏他预为藏骨的墓塔。 李贽被迫避寓麻城东北商城县黄檗山中。 李贽被迫避寓麻城东北商城县黄檗山中。二 十九年,罢官御史马经纶闻讯将其接到通州, 十九年,罢官御史马经纶闻讯将其接到通州, 住莲花寺。 住莲花寺。 三十年( 受攻讦,入狱 三十年(1602年),受攻讦 入狱。 年),受攻讦 入狱。 三月十五,呼侍者剃发,夺其剃刀割喉, 三月十五,呼侍者剃发,夺其剃刀割喉,气 不绝者两日,三月十六日(公历5月 日 不绝者两日,三月十六日(公历 月7日)子 时气绝,享年76岁 时气绝,享年 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万历二十六年( 万历二十六年(1598)李贽七十二岁,春 )李贽七十二岁, 天仍在北京, 天仍在北京,次年春天与同在北京的焦竑 共往南京,并将自己的零星著作汇成《 共往南京,并将自己的零星著作汇成《老 人行》 并再度研究《 撰写《 人行》,并再度研究《易》,撰写《易 最后编订其巨著《藏书》 因》,最后编订其巨著《藏书》。 二十八年(1600年),在山东济宁编成《阳明先 年 ,在山东济宁编成《 二十八年 生道学抄》 阳明先生年谱》 生道学抄》、《阳明先生年谱》。 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1597年)至二十八年(1600年), 年 至二十八年( 年 到山西、通州、济宁、南京游历。 到山西、通州、济宁、南京游历。
主张宇宙的万是由天地(最终是阴阳二气)所生, Ⅰ. 主张宇宙的万是由天地(最终是阴阳二气)所生,否定程朱理 学理能生气、一能生二的客观唯心主义论断。 学理能生气、一能生二的客观唯心主义论断。 Ⅱ. 认为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穿 认为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 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焚书·答邓石阳 ),就是他提出的 答邓石阳》 衣吃饭,即人伦物理”(《焚书 答邓石阳》),就是他提出的 著名理论,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 著名理论, 李贽信奉佛教和王阳明的心学, Ⅲ. 李贽信奉佛教和王阳明的心学,所以其整个哲学体系的中心是 主观唯心主义的。 主观唯心主义的。 他认为“真心” 童心”是最根本的概念,是万物的本源。 Ⅳ. 他认为“真心”、“童心”是最根本的概念,是万物的本源。 真心”乃童心、初心,最初一念之本心, “真心”乃童心、初心,最初一念之本心,即不受外界影响的 “我”的心。 的心。
思想观点
1.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 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 以孔孟传统儒学的 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 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 想禁锢。 想禁锢。 ⑴.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 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 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 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 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是一群道貌岸然的 假道学: 假道学: “实多恶也 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 实多恶也, ① “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 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 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 及乎开口谈学, ②“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 及乎开口谈学 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 实际上都是“读书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显” 全是为自己打算, 实际上都是“读书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显”,全是为自己打算, 无一厘为人谋者” 焚书·答耿司寇 答耿司寇》 “无一厘为人谋者”(《焚书 答耿司寇》)。 ③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续焚书 三教归 阳为道学, 续焚书·三教归 阳为道学 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儒说》 儒说》)。
生平交友
1.在南都任职的七年中,相识耿定向、耿定理、焦 在南都任职的七年中,相识耿定向、耿定理、
竑等 ,与耿定理和焦竑一直为莫逆的朋友 ,与 假道学的耿定向不能相容,互相辩难。 假道学的耿定向不能相容,互相辩难。 2.南都时,李贽又见过王守仁的弟子王畿以及泰 南都时, 南都时 州学派的罗汝芳, 州学派的罗汝芳,并师事泰州学派的学者王襞 (bi)。 。 3.公安三袁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公安三袁兄弟袁宗道、袁宏道、 公安三袁兄弟袁宗道 4.梅国桢(1542-1605):字克生,号衡湘,湖北 字克生,号衡湘, 梅国桢 麻城人。少雄杰自喜,善骑射。曾为《藏书》 麻城人。少雄杰自喜,善骑射。曾为《藏书》 作序。李贽有《与梅衡湘》 复梅客生》 作序。李贽有《与梅衡湘》、《复梅客生》等 书札。 书札。 5.西山极乐寺,汪本钶:“称事先生之久者无如 汪本钶: 称事先生之久者无如 宜知先生之真者亦无如钶。 钶,宜知先生之真者亦无如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