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弘扬延安精神,打造人文学校 戈贾小学

弘扬延安精神,打造人文学校 戈贾小学

弘扬延安精神打造人文学校--------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戈贾小学位于个旧市西北面,离城区5千米,2012年建成,占地面积3333平方米,现有学生145名,教师14名。

自办学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弘扬延安精神、提高教学质量、打造精品学校作为立校之本,明确目标,狠抓落实,稳步发展。

从老学校出现险情、选定新校址到新校落成,戈贾小学历经艰难曲折,现在是一所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一流、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有良好社会声誉的村级完小。

从开始建校到现在,戈贾小学的教师乃至学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扬了延安精神。

戈贾小学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历程,归纳起来作如下总结。

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校园2012年9月,戈贾小学新校建成,新民小学、哨冲小学并入戈贾小学。

学校刚建成时,条件比较艰苦。

校园内建筑垃圾还没有清理干净,校园内有些地方全是泥地,高低不平,土石相杂, 荆棘丛生,树木较多。

学校没有食堂工作人员,但是有160多名师生要在学校吃中餐。

面对这样的困难,学校教师没有被吓到,不是等、靠、要,而是在校长带领下,一方面自己动手,绿化美化校园;一方面安排没课的老师到食堂做饭,想办法聘请食堂工作人员,节约开支,改善办学条件。

为保证学校财产和寄宿学生的安全,学校领导带头,动员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不论男女,轮流值班。

学校的泥石地面,无花无草,不像校园,须让学校绿树成荫、花草成行。

于是校领导组织师生,按学校作出的规划,挖陡坎,撬石头,搬石块,平场地,栽花种草。

那时花区里石多土少,高低不平,校长带领大家换着花种反复栽,利用休息时间勤浇灌,才使今天的花区呈现出多种花儿争奇斗艳的景象。

戈贾小学最终成为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学校,一方面政府出资建设,一方面是学校师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弘扬延安精神、艰苦创业的结果。

二、教育者先受教育,以德育人,树立服务意识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首先必须加强对教育者的教育,提高教育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为此,学校一直把提高教师素质和道德水平作为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以严格的制度管理人,以优良的作风感召人,以扎实的德育工作培养人。

学校定期组织学习、召开会议,学习文件,分析教育教学形势,以提高教职工政治素质,增强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忧患意识。

每学年利用教代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学年目标,拟定考核制度。

学校中层干部必须担任一个班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将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落到实处。

学年结束时,不管领导还是教师,都严格按制度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推先的重要依据。

现在,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学校现状,提出“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

学校经常分批派教师到他校观摩学习,观摩课堂教学方法,学习班级管理经验。

老师们先后到过和平小学中、绿春小学、鸡街小学、大屯小学,红河学院、弥勒庆来学校等。

学校坚决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以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直以来,学校都十分强调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先做到。

校长多次带头打扫校园卫生,清理地上垃圾。

教师遇上棘手问题,领导参与协调、协助解决。

平时教学中,只能是教师催促学生,不能是学生等待教师。

学生问题须及时处理,哪怕是利用休息时间。

凡此种种,均为了实现领导服务好教师,教师服务好学生的目标。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要求每个老师进行道德教育,让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做到关爱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面向全体、服务学生,为教育事业做奉献。

重视学科德育渗透,要求每个教师认真研读每篇课文、每节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把延安精神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把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品德传授给学生,从小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学校注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着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党组织,壮大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员教师中评选出“优秀党员”,以带动了共青团教师的工作和工会工作,把弘扬延安精神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相结合,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党员干部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风、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促进学校工作科学发展。

三、弘扬延安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办学收效明显坚持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延安精神一项重要内容。

自建校以来,学校在抓好其他工作的同时,始终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作为工作目标。

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与家长统一培养目标,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最终走出了新的办学困境,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有突破。

2013年,学校被授予“个旧市平安校园”、2015年被授予“云南省档案管理示范单位”、“锡城镇先进单位”等。

延安精神进校园促进学生的快乐成长,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促进学生的快乐成长1、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极度重视。

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首先,每班留守学生与班主任结对,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方式。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方式。

通过联系方式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

2、关爱住校生我校现有住校生16人,学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校务会议讨论住校生的管理问题,并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由总务主任负责具体实施。

为了确保住校生健康、安全地学习、生活,使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我校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住校生管理制度,修改并制定了《住校生安全工作制度》、《值班教师工作职责》、《食堂工作人员职责》。

组织相关人员和住校生进行了学习,提高认识,做到住校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学校对住校生实行班主任、值班教师、学校保安分时段对住校生负责监管。

住校生星期一到校——星期五下午放学离校,其间实行全封闭管理,如确有事需要外出,须有班主任签名的请假条,并要求有家长接送,门卫才放行。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们学校的住校生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得到了家长的认同。

3、教师家访学校完善家访制度,坚持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问题学生家长、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儿童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建立教师家访访谈纪录,让留守儿童在集体中快乐成长。

4、教师全员育人我校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积极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提出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人人育人”“事事育人”的理念,开展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度,让每一位老师都担当德育导师。

自从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以来,每位老师都能自觉参与到育人活动中来,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心理情况,适时给予帮助,做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

5、教师与问题学生结对帮扶。

学校开展了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结对帮扶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状态,采取课内关注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从实际出发,针对本学科的学习有困难学生,每个教师结对帮扶两名以上学生,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们,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力争使学习有困难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健康快乐地成长。

6、活动育人。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四的下午课外活动,开展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学生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让每一位学生家长安心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1、环境文化,构建快乐成长的乐园我们对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上力求让学校的每一处地方都能“说话”,每一块场地都育人,创设了洁净优雅的校园环境,营造育人氛围,构建师生的幸福乐园。

来到戈贾小学,你会发现从校门、励志墙、教师寄语、弟子规、光荣榜到走廊、楼道,精巧的布置,时时处处都会感受到健康、快乐。

走近教学楼,来到一楼的走廊,班级评比栏、安全教育宣传栏、弘扬延安精神、继承光荣传统宣传栏等,给人继承与创新的文化熏陶,二楼、三楼的走廊文化,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之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名人小故事给学生心灵的洗礼,它告诉老师以德育人、教书育人,告诉学生仁义礼智信;教学楼楼道处处彰显学生自己字画,随处可见的“会说话”的墙在警醒师生“理想的人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来到各班教室,每个班级都努力展现班级育人文化特色,班主任和学生们用自己的智慧向大家传递着他们的班级特色。

走在操场上,干净整洁,南、北侧围墙上展示学校体育文化的图片向您介绍着她的体育运动思想。

漫步在校园,你会赞叹于她的精致,忘返于她的阳光,舒心于她的和谐。

在这里,草地花坛,营造优美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在这里,橱窗走廊,凸显文化内涵,周围的森林,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限的校园空间无处不让我们感受着美丽的校园,幸福快乐地成长。

2、班级特色,搭建师生展示的舞台学校的良好声望在于特色,学校特色是否能够形成,关键在于能否有一批优秀的老师。

因此我们以欣赏的姿态倾听来自教师的具有个性的声音,并善于发现每位教师的优势和潜能,设法为他们搭建展示平台,用鼓励、支持催生教师的成功。

我校为了提升办学品位,提出了“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的奋斗目标。

四、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1、进一步丰富办学理念内涵,引领学校的持续发展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办学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丰富延安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在学校特色建设上不断提高品味。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骨干教师的层次和比例进一步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骨干教师的层次和比例,同时培养出在市、镇有影响力的教师。

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把“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和革命传统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文明新风吹遍校园内外,促进全校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生文明守纪、行为习惯良好;师生关系融洽,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员工思想意识健康,工作秩序井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