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施小学低年级养成教育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养成教育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
学校是对青少年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力军。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可塑性极大,因此,养成教育在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
一、细化要求,指导到位
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和知识技能的限制,大道理是听不懂的,是非曲直,是辨不太清的,因此,要达到养成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制定具体的要求,而且要把目标最小化,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首先,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
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
比如洗抹布,我通过观察发现,小孩子洗抹布的方法是,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一捏就行了,抹布根本没洗干净,因此,用这样的抹布擦过的地方还是那么脏。
孩子这样做不是故意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使然。
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
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找一个时间,教他们洗抹布。
打一盆清水,告诉学生怎样搓,怎么拧,只有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
这样的身教非常成功。
同样的道理,打扫卫生、物品摆放等工作,只要把要求的细节说到位,小孩子就能听得懂、做得到。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和约束,使学生的观察力、生活技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延迟批评及时表扬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的集中在一些过失上,
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
”
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
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
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处理办法是:①要求学生下课“告状”,课上带着好的情绪听课。
这样,课前的小矛盾、小问题没有谁会记到40分钟以后,“告状”的机率就低了,课堂的利用率提高了。
②延迟批评,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改正和反悔的机会。
我把批评留在每一天快要放学的时候,这时学生往往已经在负疚的情绪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说到表扬,那就要及时、准确。
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例如,学生早上值日时,当我看到一个表现特别好的孩子,就会当众说:“王蒙同学真能干。
”还要摸摸头、拍拍背,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
如果看到哪个同学主动做好事,并且讲究方法,则更要表扬:“瞧,李亮同学的观察力多敏锐呀,老师刚把小黑板放在地上,他就看出来需要擦。
大家都要学习他呀!”这样表扬后,班里课间擦黑板、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谁也不袖手旁观,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和为班级服务。
结果,班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
三、注重常识激发热情
在低年级阶段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益处。
为此,我在课堂作业批改中尝试使用“双优制”批示,在听写测试中实行“双百制”给分法,有意识地进行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
“双优制”是指作业正确、整洁,就各得一个优,如有一个要求达不到只能是一个优,“双百制”的给分情况也如此。
其实多写一个优、多给一个一百分,对于老师来说实属轻而易举,而对学生来说却如同吃了甜甜的糖果,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好胜心和学习热情,同时,不仅使学生学习进步,而且养成了整洁、认真的良好行为。
“肯定”能带给学生自信,因为孩子在得到肯定时,才会发现自身的优点,才会充满自信。
同样,孩子们的自信也是在成人的否定与批评中丧失的。
我在批改作业时从不轻易画“×”,如果学生的作业出现错误,我就用“/”表示,待学生独立修改后再改成对号。
我在课堂教学中也从不随意否定学生的回答和建议。
例如在一次课堂上,邹某某同学由于听错了一句关键的话,结果把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都答错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否定他,更没有批评他,而是热情地鼓励他,并让全体同学为他鼓掌,从而保护了他的自信。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不仅上课认真听讲,而且积极回答问题,一学期下来,他从一个中等生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使学生懂得:“鼓掌与喝彩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萌发创造的火花,
走向成功的彼岸。
”
养成教育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管理操作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养成教育中还会有多种尝试,这些做法虽像涓涓之水毫不起眼,但却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撒下了成功的种子。
新的教育理念将指导我们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贯彻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使学生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理解、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和学会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