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职业高级中学校
学历教育招生资质自查报告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招生资质核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我校于近日组织相关人员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等文件精神,逐条进行自查,认为我校基本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标准,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阳城县职业高级中学校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新阳西街36号,始建于1971年,是阳城县唯一一所公办职业高中。
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五星级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校,晋城市文明和谐单位。
2019年又成功获批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现开设12个专业,其中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3个专业被省教育厅确认为“山西省示范专业”;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5个专业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实训基地”;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专业2个专业为“山西省重点建设专业”;会计、采矿技术2个专业为“市级示范专业”。
二、办学规模情况
依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标准及管理规程,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升管理水平,坚持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实
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开设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采矿技术、文秘、美术绘画、音乐、舞蹈表演、运动训练、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共12个专业。
其中6个专业分别与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太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三二分段”五年制高职教育。
现有23个教学班,全日制在校生968人。
同时,我们面向社会,以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为主,结合职业技能培训的非学历教育,开展短期技能培训, 2018年开设全民技能提升培训班,先后培训计算机、导游、家电维修、电工四个专业,共培训471名合格人员,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实用技能人才3万余人。
三、校园校舍情况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
校园占地面积78700平方米,生均面积81.3平方米,建筑面积36800平方米,生均38平方米。
校园绿化面积达3380平方米。
租赁10600平方米建了环形跑道、篮球场、足球场。
先后投资3000余万改善办学条件,建有艺术楼、汽修实训楼、办公楼、8500平方米的综合实训楼、4500平方米的多功能餐厅、学生公寓8200平方米,教工公寓2000平方米、24间多媒体教室。
学校图书馆面积500平方米,藏书3.6万册,每年订阅报纸期刊170余种。
2019年分别在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综合实训楼等新添14台引水机,方便了师生的日常引用净水。
校园内已全面消除危房,各建筑物的布局结构合理,土地利
用率高,使用效果好。
校舍建筑均达到《山西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条例》要求的抗震设防标准。
四、教师队伍情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185人,在职在编145人。
专任教师 13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26人,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7人,占5%;具有高级职称的 42 人,占30.43%;中级以上职称的98人,占71 %;专业课教师70人,占50.72%;“双师型”教师42人,占30.43%,已获取职业资格证书35人。
学校聘请兼职教师20人,其中专业教师13人,行业专家4人。
我校积极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培训,近三年来参加国家级培训 30人次,国家级远程培训134人,选派2名分别赴德国、英国学习。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为我校教育教学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实习实训情况
校内改建汽修实训楼,综合实训楼,内设机电,计算机、酒店管理、会计电算化、旅游等专业实训室,全校共 32个实验实训室,计算机610台,每百生均计算机63台。
学校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达3059万,其中计算机、机电、汽修设备总值2159万,生均33421元。
其他专业设备总值900万元,生均27950元。
基本满足学校的日常教学和实训需求。
校外有23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合作基地。
与达方电子、华润微电子,环城实业、皇城相府集团、金和、愉园、美韵大酒店、阳泰集团等签订实习就业协议。
学生实习就业
在充实我县各企事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辐射到北京、广州、苏州、福州、惠州、烟台、太原等全国经济发达城市。
这些单位实习工资平均2500-4500元/月。
经调查,这些用人单位对我校实习生满意度达 90%以上。
学校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成立学生实习就业处,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情况均提前上报主管部门备案。
制定完善的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实习学生安全管理规定、实习学生安全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等文件,并为每个学生投保实习强制责任保险。
保障了师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六、信息化建设情况
我校已接入200M带宽的专线网,供全校使用,实现了校校通,学校对各个科室、教室、实训室等场所采用有线+无线的方式,实现了网络全覆盖。
入网师生全部实名制,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所有教师都注册了超星学习通;班班都开通了网络资源,利用钉钉平台,课后网实现了传统教学+网络教学的新模式,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我校将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应用、智慧校园建设,为全校师生教学提供服务。
七、经费保障情况
我校正常办学经费来源为国家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校园基本建设、实验实训设备、教师工资、教师培训等。
2019年度国家拨款免学费资金301.9万元,免住宿费18.6万元;省示范校建设250万元;财政拨付人员经费 1560万元;助学金122万元(已
全额发放至每个学生),奖学金1.8万元;生均拨款23515元。
综上所述,我校在办学规模、校园校舍、教师队伍、实训实习、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文件要求执行,不存在任何违规行为,办学条件符合国家要求。
通过这次招生资质自查工作,今后我们要增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教、学智能化环境,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我们将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法规,规范办学行为,创新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把我校建设成为高质量高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
二〇二〇年三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