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短篇小说人性主题探析摘要欧·亨利是美国近代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其作品题材广泛,构思巧妙,幽默诙谐,既有对人性善的一面的赞颂,如小人物之间真挚的友情、美好的爱情等;也有对人性弱点的鞭挞,如社会上层资本家的利欲熏心、丧尽天良等。
本文通过对欧·亨利具有代表性小说的分析,阐述了其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性主题,并进一步探讨了人性主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欧·亨利短篇小说人性根源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美国作家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
他所创作的《最后一片藤叶》、《麦琪的礼物》和《警察与赞美诗》等文章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小说中的人物至今还栩栩如生地活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欧·亨利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镇,15岁辍学,曾从事过很多职业,受过牢狱之灾,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窥见了人生的美丑百态。
他善于描写下层平民的悲剧人生,作品充满了喜剧的氛围,虽以幽默的笔法刻画平凡小人物的伟大品格,读后却让人心酸。
欧·亨利的小说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处处散发着人性之美。
二对人性美德的赞颂1 赞颂真挚的友谊欧·亨利赞颂人性之美的小说有很多,其中讴歌人性美、赞颂真挚友谊的杰作是《最后一片藤叶》。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文章充满的人性之美,使其艺术魅力永不褪色。
小说描写了琼珊身患重疾,并因此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她把正在枯萎凋谢的常春藤叶作为自己生命的象征,相信终有一天自己会随着最后一片叶子的飘落离开这个世界。
琼珊的好友苏想尽一切办法安慰她、鼓励她,并且找到了老画家贝尔曼寻求帮助。
老画家为了挽救琼珊的生命,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用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一片永不凋谢的藤叶。
欧·亨利通过凄切的笔触,挖掘了人性的深刻内涵,成功地塑造了老画家善良、舍身忘我、无私奉献的主人公形象,描述了平凡的下层小人物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挚友谊。
在这篇文章里,欧·亨利用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使读者体会到琼珊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下濒临死亡的无助,压抑的气氛让人喘不过气来,就在她极端绝望时,小说却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那片神奇的永不凋零的藤叶,为琼珊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老画家贝尔曼一生没有出过重大作品,却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画出了一幅传世佳作”最后一片叶子”,我们为琼珊的转危为安而感到欣慰,又为贝尔曼遭到雨淋患病离世感到悲伤。
文章充满了对人性真、善、美的讴歌,贝尔曼勇于救助他人的奉献精神,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这篇小说折射出美好善良的人性美的光华,给人们以生活的希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它就像一首歌颂人与人之间善与爱的赞美诗,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在欧·亨利的其他作品中,也有很多都表达了对人性善意的赞许、对友谊的珍重,如《麦克的赎金》、《友情的代价》等。
欧·亨利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珍贵的友情的伟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尔虞我诈、惟利是图的风气。
其中真挚的友谊是人性中最为伟大和美好的东西之一,正是它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欧·亨利的作品之所以常常感人至深,正是因为在那些嬉笑怒骂的故事背后,总闪烁着一种光芒。
这种光芒,穿透了境遇的不公、命运的叹息,让阅读它的人体会到温暖和感动。
这闪烁的光芒,正是人性向善的光芒。
2 赞颂悲壮的平凡人的爱情美好的爱情是小说永恒的话题。
《麦琪的礼物》描写了一对互敬互爱的年轻夫妻互相赠送礼物的故事。
这对夫妻计划在圣诞节前夜给对方一个惊喜,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拮据,他们只能卖掉自己心爱的东西,为对方买礼物:妻子卖掉了心爱的长发,给丈夫买了白金表链;而丈夫却卖掉了祖传的金表,给妻子买来她向往已久的发梳。
夫妻二人赠送给对方的礼物没有了使用价值,小说的结尾似乎让人啼笑皆非,但如果读者仔细回味一下就会明白,还有什么比真挚的爱情更值得珍惜的礼物呢?患难夫妻见真情,小说充分展现了下层人民的美好爱情。
《爱的磨难》描写的是酷爱艺术的一对夫妻为了帮助对方实现对艺术的梦想,彼此编造了美丽的谎言,各自瞒着对方默默担起生活的重担,希望对方有出头之日。
妻子德丽雅?加鲁塞斯谎称在一位将军家教音乐,丈夫谎称成功卖掉了自己的绘画作品。
善意的谎言却因为妻子在洗衣店被熨斗烫坏了手被丈夫揭穿,因为丈夫乔·拉雷毕恰好在同一家洗衣店的锅炉房烧火。
也许有人会发出“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慨叹,但更多的读者会被他们的甜蜜爱情所感动,平凡的生活愈加衬托出爱情的伟大!3 赞颂返璞归真,再现纯净天然的人性品格短篇小说集《西部之声》描写了西部草原和牧人的生活,小说中塑造的牧人重友谊、讲信义,勤劳、淳朴、正直、勇敢,充满朝气和活力,他们不像资本家那样虚伪狡诈,他们的心灵就像大自然一样美丽。
正如集子中的一篇《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描写的那样,品行低劣并且身患重疾的麦贵尔从纸醉金迷的大城市来到草原,通过劳动和大自然的改造和熏陶,重新获得了健康的身体和心灵,小说充分展现了牧场主人雷德乐助人为乐、救死扶伤和善良豪放的品质。
《公主与美洲狮》中的公主约瑟菲·奥唐纳在河边遭遇一头美洲狮,早生爱慕之情的男青年里普斯·吉文斯目睹了这一险象,认为这是千载难逢表现自己的好机会。
于是,他关键时刻“英雄救美”,挺身而出站到了公主和狮子之间。
然而,沉着冷静的公主,开了两枪就把狮子击毙,“英雄”未能救美,反而摔倒在地,尴尬万分。
在情急之中,奥唐纳编造了“那头狮子是自己营地的一只宠物狮”的谎言,公主假装相信男青年编造的故事,其实早就认出那是一只当地最凶恶的野狮。
故事集中表现了公主的美丽善良和机智勇敢,讴歌了西部人的侠肝义胆、朴实豪放的英雄气概。
短篇小说集《西部之声》中塑造的主人公大多具有纯净天然的人性品格,他们珍重爱情与友谊,珍视尊严,具有光明磊落、坦荡宽阔的胸怀。
这些人物的刻画能给生活在“现代文明污浊空气”中的人带来一丝丝清新的空气,体现了作者对健康人性和健康社会的追求,以及对金钱万能、尔虞我诈的黑暗社会的厌恶,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
三对人性弱点的鞭挞人性当然不仅仅有善,也有恶。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以骗子和强盗和资本家为题材,揭露人性恶的一面。
在这些小说中,欧·亨利以愤世嫉俗的语言,嘲讽他们“贼偷贼,黑吃黑”,表达了作者对上流社会强取豪夺、坑蒙拐骗、丧尽天良的愤怒。
《我们选择的道路》通过对资本家多德森梦境的描写:如他与同伙抢劫邮车,在逃亡途中,由于“一匹马不能载两个人”,枪杀同伴,独吞赃物;极力刻画了多德森穷凶极恶、凶残阴险的性格。
在现实生活中,他垄断股票、坑害朋友、贪婪成性,表现出资本家之间是不能同舟共济的。
在《慈善事业的数学讲座》中,慈善事业竟然成了骗子们骗取钱财的工具,这是对资本主义“暴发户”骄奢淫逸、鲜廉寡耻的唾弃,是对人性异化、畸变的有力鞭挞。
《黄雀在后》描述了盗贼比尔·巴西特、骗子杰夫·彼得斯与金融资本家阿尔弗雷德·伊·里克斯相遇。
他们想看看谁的骗术最高明,结果是小偷偷的钱被骗子骗,骗子的钱又被金融家骗走,这篇小说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社会现实。
欧·亨利的大部分小说更多关注的是小人物的弱点和命运。
短篇小说集《四百万》是千千万万小人物的舞台,它主要描写了城市生活特别是纽约生活,充满了对当时纽约400万普通人的关注和同情,小说中描写的人物职业各异,有职员、售货员、警察、经纪人、牧人、药剂师、农民、主妇等等。
在小说中,作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在贫困中的挣扎、在困顿中的奋争,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作者怀着深厚的感情,描写了下层人民的友谊爱情、良知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小说往往揭示他们缺憾弱点的同时,也把他们善良与淳朴的本质表现出来,反应了人性的复杂层面,揭示了复杂的社会矛盾。
作者既同情小人物,为其悲惨命运鸣不平;又批判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因为在一个本性善良的小人物身上有着自己的美德,所以弱点被衬托得更加鲜明。
欧·亨利往往把“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进行对比,从而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灵。
阅读着这些人物,读者无疑是在阅读着人性的善恶与美丑、崇高与卑贱。
而这方面的小说,最具有代表性则是《警察与赞美诗》。
这篇故事讲述了流浪汉索比计划如何被投入监狱以便躲过严冬,但他的计划却一次次落空。
就在索比听到赞美诗后灵魂得到净化、决心要克服自己的缺点与坎坷的命运抗争时,警察却以“图谋不轨”、“伺机作案”的猜测为由将其逮捕入狱。
幽默的描写充满了辛酸的笑声,小说的结局更是让人啼笑皆非,读完这篇小说会让人感到悲凉的辛酸,深深体会到劳动人民生活困窘、走投无路的悲苦,从而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资本主义世界认识更加深刻。
在《仙人掌》中,喜欢自吹自擂的小人物特赖斯代尔吹嘘自己精通西班牙语,并被心爱的人尊称为“西班牙语学者”。
但实际上,他对西班牙语却是一窍不通。
在他向心爱的人表达爱意之后,对方送来一盆仙人掌,上面系着写有西班牙语“等你来娶我”的标签。
结果却因赖斯代尔不认识西班牙文,最终与心爱的姑娘失之交臂。
借这个故事,作者说明:人是不可能没有缺点的,小小的弱点可以为人物增添一点点可爱,但有时也能坏了大事。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描写的是一位老绅士要在感恩节这一天请流浪汉斯塔弗·皮特吃一顿大餐,这一做法是一个坚持了九年的默契和约定。
不巧的是,这一次会面前皮特已经被人施舍了一顿,皮特碍于情面,在老绅士面前猛吃一顿,最后由于吃得过饱,从餐馆出来就晕倒在地被送到了医院。
巧合的是,老绅士因为三天没有吃饭而饿晕,也被送到同一家医院。
流浪汉碍于情面,在酒足饭饱的情况下狂吃一顿;老绅士在自己无钱吃饭的情况下,碍于情面还要买饭施舍别人,可见面子问题害人不浅!正是小人物的这些弱点,使得欧·亨利创作的人物更加可爱,使得他们身上的优点更加明显。
四人性主题的社会探源欧·亨利一生穷困潦倒,生活艰难而又不幸。
由于家庭贫困,先后从事的职业有药店学徒、放牛娃、药剂师、办事员和银行出纳。
1896年,欧·亨利因为银行案被捕入狱。
在服刑期间,他担任药剂师给病人看病配药,有机会接触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创作的土壤。
岁月的艰辛,监禁的痛苦,使欧·亨利在人生的旅途上历尽了沧桑,从而使其在后来的创作中对处在美国社会底层的普通大众寄予了深深的关怀与同情,并着力描述贫苦阶层人们的悲惨遭遇、痛苦和挣扎。
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通过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他把贫苦人民的辛酸悲痛与令人发笑的故事情节有机融合,使作品产生了“含泪之微笑”的喜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