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000t远洋货船船体建造方案设计【开题报告】

13000t远洋货船船体建造方案设计【开题报告】

3、现代造船模式研究与应用取得新成效,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通过现代造船模式应用研究、工艺研究以及造船信息化技术的研究,骨干企业实现了上层建筑的总体吊装,并列串联造船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骨干企业集装箱船出坞完整性和码头周期已达到日韩先进水平。
4、实现了两大转变。一是由“先合同,后设计,边设计边建造”的被动设计转变为“主动与船东联合开发,向市场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超前开发,技术上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二是客户群由中小船东转变为世界知名船东,客户信任度明显增强。
本人设计的13000吨散货船为一般散货船,总长136.50m,垂线间长126.40m,型宽20.0m,型深13.0m,设计吃水9.20m,航行于远洋航区,为全焊接结构的钢质货船。该船有足够的长度及宽度来满足货舱容量,设计有三个上下货舱,采用单层舷侧设计,大大利用了空间,使装载效率提高。排量大,吃水深,大大加强了船舶的稳性,适合于远洋深海航行。全焊接钢制结构,使船舶拥有坚固的骨架,有效抵抗因波浪引起的船舶摇晃,颠簸而产生船舶总纵强度力,大大增强了远洋航区执行装载任务的安全性。3层连续甲板、尾部设有尾楼和3层甲板室,首部有首楼,采用单机、单桨流线型双支承平衡舵。装载货物量大,续航力强,运营成本低,利用效率高,可以有效地弥补由于船舶老龄化和货运量增加带来的运力不足问题。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13000t远洋货船船体建造方案设计
学 院:船舶与建筑工程
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
年 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 号:____
起迄日期:_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动态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稳定增长,航运业持续发展,世界造船市场呈现兴旺势头;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许多先进制造技术在造船领域得到应用,现代造船技术正朝着高度机械化、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计算机化方向发展。
2选题的依据:
本课题是13000吨远洋货船设计,其设计目的有二:①对原有同类型船只进行优化,争取在营运经济性及技术性能上均有所提高,为船东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②该船舶航行于国际远洋,以装运散货为主,缓解国际目前小型散货船运力紧张问题。
3设计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日趋频繁,这极大地推动了船舶事业的发展。特别地,散货船作为当今三大主流船型(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之一, 需求量巨大且稳中有升,而我国在散货船的年制造总吨位及手持订单量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居世界首位,这为我国早日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强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国内的各大船厂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船型,像上海沪东船厂设计被誉为“中国沪东型”的7.4万吨散货船、上海外高桥造船厂开发建造的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17.4万吨双壳体散货船等都是国际上极具竞争力的散货船型。在国际上,散货运输约占货运量的40%,日益发展的散货船队在能源运输、国际贸易中是一支主力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船队结构情况看,我国干散货船队船舶吨位偏小,平均载重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2万~5万吨散货船约占43%(以载重吨计)。然而这些2万~5万吨散货船船龄老化情况比较严重,再加上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导致谷物、煤、矿砂、盐、水泥等货物的运输量连年增加。
现代造船已使用部分自动化设备来代替人操纵各种机械,广泛运用了数控切割技术,美国、英国、芬兰等许多国家在船舶建造中都相继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自动化装备和机器人。
中国造船技术差距与日韩相比将逐步缩小,国际竞争优势逐渐提升,中国超越韩国、成为下一个世界船舶制造中心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虽然我国造船企业与日韩企业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在生产设备和建造工艺等方面整体仍远远落后于日韩企业。自主设计的三大主流船型经济性指标偏低,高新技术船舶依赖国外设计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设计门槛亟待突破。配套业发展滞后,关键设备严重依赖进口。而且,国内造船业能源资源消耗较高,生产效率低下,大概是韩国企业的1/5到1/6,韩国造船企业目前正全力以赴拉大同中国之间的技术差距。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基本内容
1、总体建造工艺
2、船体分段划分原则
3、焊接工艺说明
4、各分段详尽的建造工艺步骤
5、船台合拢建造工艺6、密性试验与下水工艺7、各节点、结构装焊施工图
2.拟解决主要问题
本船是一条运输船舶,应满足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要求,使本船在技术上具有必要的能力,从而保证其运输任务的完成,这是设计本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本船为柴油机驱动钢质、单机单桨散货船,除在设计过程中应保证船舶的舱容和安全性外,在还应保证船舶有一定的首尾吃水,以避免螺旋桨在风浪中发生飞车,船首出现严重砰击现象。因本船为散货船,属于载重型船舶,应首先考虑载货量和舱容对其主尺度的限制,
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CAD/CAM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世界上许多重要的造船企业都在加快CIMS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地推进本企业内部的网络化建设。
在日本、韩国的先进造船企业中,对现代生产管理模式探索和创新的效果非常明显,造船模式正在由集成制造模式向敏捷制造模式迅速演变,形成“空间分道、时间有序”的顺畅工艺流程。
不过,近年技术创新在提高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我国船舶行业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国船舶工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船型开发取得新突破,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十五”以前我国建造的油船和散货船最大吨位为15万吨,集装箱船最大为2700箱。“十五”期间我国实现了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VLCC)、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以及8530箱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自主设计建造,完成了9200TEU、9600TEU等船型开发,为进入万箱级集装箱船市场奠定了基础。特别是通过对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的开发研究,成功承接了14.7万立方米LNG船,进入世界造船尖端技术领域,填补了我国造船业的空白。
2、重点船舶配套设备研制取得新进展。我国已经完成了三型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的国产化研制,使VLCC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由2003年的平均4.6%提高到2008年的49.67%。船用大缸径低速主机曲轴实现了零的突破,具备了曲轴自主生产能力。在1.65万m3和2.2万m3液化气船、7.2万吨原油轮、7.4万吨散货船、10.5万吨成品油轮等5个船型的螺旋桨自主设计上取得突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