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乐课心得

声乐课心得

声乐课学习心得唱歌,几乎人人都会,差别就在于唱的好听不好听了。

在没有上过声乐课之前,大家根本不知道唱歌还有许多方法和技巧需要掌握,对于怎样才能正确地唱出美妙的歌声,大家似乎一点也不关心,都是随着兴致来,非常的随意,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唱得难听也不在乎。

和钢琴课一样,声乐课也是小组教学,六人一小组。

当开始上第一节声乐课时,我们小组的六个人都在到处找凳子,老师一看我们为找凳子忙的团团转时,问我们为何,我们都说上课要坐着上课啊??呵呵,这可是我们一开始上声乐课就闹得笑话啊,大家都不知道原来上声乐课都是要站着上的,坐着怎能歌唱呢?有谁见过哪个歌唱家在舞台上坐着演唱的吗?没有吧,想想我们这帮无知的小家伙们就觉得好笑!声乐艺术是一种听觉艺术,它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

如何才能获得美好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呢?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嗓音条件。

但光有一副好嗓子是远远不够的,“玉不琢不成器”,良好的嗓音还必须经过严格科学的训练,刻苦勤奋的练习,在坚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获得美好的声音。

声乐课就是在给我们进行科学的训练。

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

歌唱的姿势在声乐学习当中的重要作用,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呼吸的状态,气息的运用,腔体的共鸣,影响着发声时整个发声器官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同时也表现出歌唱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歌唱姿势正确了,发声的各个器官就能正常地工作,而不正确的歌唱姿势,则往往会带来不正确的发音。

第二是要会正确的呼气吸气。

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动力,也是歌唱的基础。

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发否,呼吸起着决定的因素。

但是光知道是不行的,要通过练习才能调整自己原来不合理的歌唱方式,逐渐学会正确的科学的歌唱方法,才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蔡青07学前0711104041篇二:声乐课心得声乐课心得在本学期11周里,我开始了声乐选修课,之所以选择声乐是因为实在是没别的感兴趣了,就只好选择声乐来修满学分,所以一开始就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来上声乐课的。

在第一节课时,我就坐在后面,一开始黄老师就说:你们千万不要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来上这门课,要是你还是坚定打酱油的条路,那么最好现在就走,当然我也不会给你过的,还有这算是第一节课,点名就算了,以后都会点名的。

我顿时就觉得,这老师也太敬业了,所以一直把这些话放在心里,每节课都有按时到场,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让我如此认真对待,在第一节课时,老师就教我们如何练气息,告诉我们唱歌要习惯用假声,假声比真声听起来好听柔和很多,并且不会很费劲,上完第一次课我就觉得这样学习声乐挺有意思的,所以一直坚持到结束,每次上课前我都在想,老师这次应该又会有什么新花样吧,教我们练习各种不同的声部,音调,唱别的歌曲什么的,当然我也想在课上好好练习老师所教的练习方法,说实话由于我要忙着别的事课余时间我就很少花在练习声乐上,尽量在课上认真听,认真学,跟着老师认真练。

现在就要结束了,真心觉得选修声乐这门课真的没选错,不仅让我放松了许多,还体会到了声乐这门课的意义,不只是用来修满学分的。

说句自恋的话,我觉得自己做的也不错嘛,不过还是有点对自己感到失望,第一节课的时候状态特别的好,每做一次气息练习我都能按老师的规定做到,可是后来的几节课,都好像不在状态,一练习气息就会有没吸足气的感觉,老是很快就停了下来,可是同学们还在坚持着,也许多练练就习惯了吧。

——江理奶瓶篇三:声乐课心得声乐课心得0802010044 08经济果诗萌有幸听了邹老师一个学期的声乐课,感觉受益匪浅。

让我这个对音乐知识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也渐渐对音乐入迷了。

犹记得第一节声乐课,邹老师并没有循规蹈矩的给我们讲述乐理知识。

而是别具匠心的给我们上了一节社会课学,他幽默风趣的讲风,让大家忍俊不禁,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陶冶情操这么简单,而是我们步入社会的敲门砖,更是我们抓住机遇的利器。

还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没有艺术的存在世界将会像一张没有色彩的画纸一样豪无生气。

发声练习以往的发声练习都是以发mi和a为基础的渐进音阶练习,但是邹老师教给我们的却是si和ha的气声,长si短si,si和ha结合,浅显易懂让人一学就会,很快就入门了。

肚子一吸一吸的像小青蛙一样,靠的不是胸腔练习而是肚子横膈膜的丹田之气,把嘴张大,把音发准,经过反复练习让大家掌握这种吸气吐气的方式。

其实,好多人唱歌都不是正确的方法,我感觉这样的吸气吐气让我在唱歌时,比较轻松相对以前的胸腔呼吸法,而且,这种放法不费嗓子,完全是气力。

老师还让我们多加练习,像走在食堂路上什么的,不要害羞。

那堂课我们还唱了原先想唱都不敢唱的青藏高原,有了高音区的小技巧,全班几乎全唱上去了,感觉像做梦一样。

大家都很是兴奋,觉得唱歌也是想象中那么难,对自己都充满了信心。

发声练习,每天必练的,需要坚持,这样声带才会发挥出来,要不也是前功尽弃。

编舞练习我们学习了怎么样编舞,现代舞和民族舞。

老师让每个人想出一小段舞蹈,然后再结合在一起,稍加修编就有一套舞蹈了。

而且效果还相当不错。

编舞也是有很多技巧的,舞蹈是有三大特质的:动作、时间、空间,这三点在编舞时都要考虑进去,舞蹈用身体动作,在舞动中使其发生变化,赋予其形式、力量、品质,使其艺术化。

编舞时,比较注重节奏,节奏给动作以活力。

它构筑在强拍和弱拍交替进行的基础上。

每个动作能够有它自己的节奏,无需音乐的支撑。

节奏不一定以小节的形式表现出来,呼吸、激动也有节奏,节奏是运动的脉搏。

所以这点很重要。

后来老师还让我们进行了小组的编舞并进行表演,有效地调动了同学们表演的兴趣,在规定的时间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小组的协作能力。

而后老师对我们所编的舞蹈进行了指导和点评,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造型练习出场的造型往往和舞蹈联系在一起,出场出彩的话会让人感觉到眼前一亮,有时会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人造型需要的刚强感柔美感,两人造型所体现的肢体表现力,三人造型的层次感,还有四人造型,五人造型的立体感。

以及多人造型的舒张性舞台表现力。

舞台不是单纯的符号与造型,也不是单一的审美装饰,而是在特定的思想支配下对演出空间的构建和组合,有视幻的营造,有美学的升华,有深刻的哲理内涵,也有高新技术的探索和实践。

课上并且学习了男女合唱怎么排队型,例如对称型,交错型,传统型,大合唱的队形要求,基本原则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合唱训练时合唱形式可以有按声部划分,轮唱,男女合唱,夹带朗诵等等。

舞蹈学习我们还学习了民族舞--藏族舞,藏民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借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

这使我对藏族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进行了一些资料上的调查与研究:藏族舞蹈热巴以铃鼓舞为主,是一种包括弦子、锅庄、踢踏、说唱和杂耍在内的带有综合表演性质的舞蹈艺术。

相传为11世纪的流浪僧人米拉热巴所首创,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舞时,男执铜铃,女举手鼓,舞蹈由慢而快,常作“顶鼓翻身”、“躺身蹦子”、“单腿转”等特技表演。

从事这种表演的艺人也称为“热巴”。

藏族踢踏舞——最初为宫庭舞。

跳舞时,脚穿硬底皮鞋,通过踏出有变化的节奏表达内心的感情。

踢踏舞由横笛、扬琴、六弦琴、铜铃,月琴等伴奏,节奏由慢而快,往往在达到最高潮时嘎然而止。

弦子舞——藏族称“谐”。

流行于四川、云南等省藏族地区及西藏自治区昌都一带。

舞时围成圆圈,领舞者边歌边舞,拉着弦子(藏族一种拉弦乐器)伴奏,余者随之,时而向圈内聚拢,时而散开,双手甩动长袖,动作优美,曲调丰富,每个不同的曲调都配以不同的舞蹈。

歌词内容也很丰富。

勒谢——藏族劳动歌舞。

在劳动的同时,口中的歌与手中的工具及腿脚有节奏的动作相配合,使劳动成为边歌边舞的形式。

在进行铲土、打夯、垛麦等强体力劳动时,勒谢歌具有很强的劳动号子味道。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藏族舞让我们感受到丰收喜悦之情,藏民们憨厚热情的气度,让我们在舞蹈中和他们一同分享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生命的祝福。

通过这学期得声乐课学习,我受益匪浅,对声乐也有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了怎样运用所学来演唱歌曲,我最大的收获还是看见了感受到了学习一门艺术,要对这门艺术充满热情,有坚持不懈的韧劲,在这基础上再对它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与探究。

篇四:声乐学习感悟声乐训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的问题很多,而且这些问题自身又有相互关联之处,它们往往产生综合的作用力,对歌唱效果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因此,声乐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方法加以克服。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对声乐有如下几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一、从模仿中学习掌握技巧1、我们必须认识到:“模仿本身就是实践、再实践,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对发声器官的掌握和控制的能力;也就是从必然王国到达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

”学习过程中,我们跟着老师的示范与磁带、光碟中的声音模仿唱,照着做。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应尽量“依样画葫芦”,就像初学写毛笔字的人“描红”一样,标准是模仿得越像越好。

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我们就会对歌唱的器官、气息、位置、共鸣等技能技巧有了一些体会,从而较自如地配合,较灵活地运用;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理性的认识,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思考和反复地练习,掌握好歌唱中控制运用各器官的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第一步。

2、从模仿中找准自我后,根据自身的条件、基础、艺术水准找准模仿对象,就可以去选择适合自己模仿的磁带、光碟。

在模仿学习中,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学习,通过演唱者与老师、与范本(磁带、光碟)的不断磨合、不断领悟与消化,通过循序渐进、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的发声器官就能凭借听觉的音响信号作出快速的反应,从而由心理听觉来指挥生理的条件反射,下意识地调节好发声状态,d 逐渐形成好的歌唱习惯,这是第二步。

3、模仿的目的是提高,但模仿的最终出路在创新。

所以我们在声乐学习中要不断提高我们声乐技巧和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创造精神去观察分析每个作品,用创造的思维去表现处理每个作品。

模仿学习要注重“神似”,在神似的基础上,融入模仿者的个性、风格,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方法。

这就是模仿学习的第三步,c 也是最高境界———创新。

二、不断强化心理训练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客观条件,在训练和演唱中,扬长避短。

我们应注意自己意志和性格的培养和锻炼,达到沉着而有自制力。

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克服情绪的干扰的能力,并能够利用积极的情绪帮助自己演唱成功。

其次要端正演唱的态度,正确认识演唱的意义。

歌曲是通过歌唱和音乐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健康优美的歌曲加上演员精湛的演艺技巧可以唤醒人们沉睡的思想意识,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