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咏物诗鉴赏教学设计

咏物诗鉴赏教学设计

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诗歌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方法和答题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2、尝试咏物诗歌的仿写训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大到山川河流,小到花鸟虫鱼,都会成为诗人笔下描绘的对象。

诗人在描绘事物的时候,要求做到: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粘不脱,不即不离。

既要写出事物的特点,又要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最妙的是全诗不点破所咏之物,却可以曲尽其妙。

1、赏诗猜谜。

2、小结咏物诗特点: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曲尽其妙]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不滞于物]
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常用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二、初步感知。

1、例题讲解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所处环境—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

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所言之志—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即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手法分析—托物言志,环境烘托。

2、小结。

咏物诗的特点:
(1)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其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常用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

(4)从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三、一试身手。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1、完成练习,小组讨论:所处环境、自身特点、所言之志、手法分析。

2、从这首诗,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练习。

五、板书。

咏物诗的思想:手法+手法作用及分析诗句+情感主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