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悄悄的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精选版

静悄悄的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精选版


yjyuuy
6
二、新课程实施面临的课题
(一)基础学力的研究与学力观的转型
■旧的基础学力观:课程知识是一种外在于儿童的、 供儿童“打开”的“知识百宝箱”而已。这种“知识 百宝箱”无非是把课程窄化为学科,把学科窄化為学 科知识,进而又把学科知识窄化为既定概念、定理、 規律的堆积。这就抽离了课程丰富的文化內涵和对儿 童的精神发展价值,进而使学习过程蜕变成了唯教材、 唯教師、唯标准答案的死記硬背的过程。
yjyuuy 14
谢谢 !
yjyuuy
15
静悄悄的课堂革命
——新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课题
钟启泉
yjyuuy 1
引言
新课程改革是实现中国基础教育学校 从“应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所需要的。归根結底,是落实我国从 “人口大国”转型為“人才強国”的战 略发展目标所需要的。●新课程改革ຫໍສະໝຸດ 理念与亮点 ●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难题
yjyuuy
2
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
yjyuuy
4
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
亮点:学校改革的逻辑
■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课程改革不是一场运动,
而是改革网络的形成。
■ 学校改革的核心是课程;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 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教师。 ■ 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
yjyuuy
5
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
亮点:从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
■ 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了智慧,化智慧 为德性。 ■“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 是通向智慧的道路。”(Nel Noddings)
(健全人格与关键能力。打破“知识点”情结——课程≠知识,学科三 要素,学科教学的层级化目标。学会关心(关爱、关切、关联),驳 “渗透说”。品德教育。媒介素养。双重课程)
yjyuuy
11
二、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课题
(四)思维方式的转型与学校文化的重建
■ 唯有寻求”优质与均等兼得”的改革,才能导向成功。对于 我们来说,缺的不是信息、不是技术,而是思维方式。我们需要 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束縛,坚定课程改革的大方向。 ■ 尽管课堂教学的世界受到若干体制与计划的制约,但毕竟 是活生生的教师引领活生生的儿童所经营的使命的世界。如何解 读并创造这个小小的课堂的大千世界,是教师课堂研究的魅力所 在。
(“ 基础素养”概念的演进:从基础学力说到核心素养说)
yjyuuy
8
二、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课题
(二)教师角色:反思性教学专家
■ 从课堂出发的变革:学习即创造,教学即研究。 ■日本的案例:佐藤学的“静悄悄课堂革命”
○ 授业活动——活动作业、协同学习、分享表达。 ○ 授业要素——学会倾听、学会链接、学会反刍。 ○ 教学点评——学习成功、学习困惑、学到什么。 ○ 教学风格——研究儿童、吃透教材、教学主张。
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 整体的人:沒有健全的人性,就沒有健全的经济和 社会(《整体主义教育宣言》2000)。 ■ 学习权:每个人天生就有阅读、写作的权利,提问、 深思的权利,想象、创造的权利,读懂自身世界、
书写历史的权利,活用教育资源的权利,发展个人
及集体力量的权利(《学习权宣言》1985)。 ■核心素养:关键能力,21世纪型能力(2003-14)。
yjyuuy
7
二、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课题
(一)基础学力: 学力观的转型
■新的基础学力观:知识不是一种外在於个体或強 加于个体的被管理、被灌输的“客观”的东西,而是 一种可探询、可分析、可切磋的动态的探究过程,一 种借助反思性实践來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过程。课程 固然包含了知识这一核心要素,但不能简单地归结为 课程就是知识。
yjyuuy
9
二、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课题
(三)评价改革:评价观的转型
■ 核心素养:针对“应试教育”背景下过于彰
显教育的筛选、选拔功能,注重少数“精英”学生 的培养,转到素质教育模式下凸显教育的发展功能, 注重对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线教师处于“发展性评价”与“选拔性评
价”的夹缝之间挣扎。关键在于如何摆脱应试教育
yjyuuy
3
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
亮点:健全人格,保障“学习权”
■ 基础教育是成“人”的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 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教养的公民”的教育。 ■ 保障“学习权”意味着,我們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不 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权者,是作为社会 主义国家国民教育制度建设应当秉持的基本底线。
yjyuuy
13
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旗帜――“为了中华民族的复 兴,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开启了中国基础教 育课程发展的新时代,一个“把巨大的人口压 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的新时代。尽
管我们的改革面临诸多來自旧观念与旧体制的
抵抗,但多元的声音所激起的对话、论争与交 响,終究使我们看到了新世紀“学校文化”的 曙光!
的评价观。
yjyuuy 10
二、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课题
(四)思维方式的转型与学校文化的重建
■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单纯的教科书的改朝換代,它需要在课 程观念与课程开发体制两个层面实现同步的变革。课程总是在传 递一定的价值,代表了一定的价值选择。课程负载着当今及未來 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可能价值中立。 ■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可以 調和的統一关系。传统不可以也不可能被随意抛弃。尊重传统不 等於全盘接纳传统,传统必須改造或重建。改革就是对于传统的 扬弃。
yjyuuy
12
二、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的课题
(四)思维方式的转型与学校文化的重建
■学校不是什么,是什么?学习共同体支柱――共 同理想,一貫統整,课程资源,美德教育。学校文化 的再造――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反 对话走向对话。
■ 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 此而言,它絕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 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精雕细琢,才越能得 到扎实的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