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60分)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
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
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名”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
就梦想...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原题特点】
2018年天津卷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与“器”相关的一段材料展
开写作。
该作文题从生活中的“器”人手,引导考生探究“器”在形
制与内容、物质和精神、功能、象征等层面的丰富内涵,并结合自身
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1. 紧扣“立德树人”,注重传统文化。
2018年天津卷作文题紧扣“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旨
在考查考生对成才成器及国之重器的认识与思考。
“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无论是作为工具发挥功能的“器”,还是体现市美品位、性格品德等的象征意义上的“器”,都与我们密切相关。
“器”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
“器”是包容别人甚至包容对手的器量;“器”是才学见识,是个人学习、事业
有所成就的标志;“器”也可以是以国家发展为己任的国家栋梁,或
强国富民的大国垂器。
“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器与人类生活、人类生产、做人的宗旨、国家的命运等都
有密切的关联。
2.限制性与开放性并存。
该作文题既有一定的限制性,又有较大的开放性,能较好地区分考生作文的层次。
知识而比较狭率的考生,可以就“成器”这一老生
常谈的题材展开讨论,集中于探讨成功之路这样一个话题。
而知识面较广的考生,可从历史的角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谈工具沿革中生活方
式的演进。
平时对社会关注较多的考生,可从我国在新时代所依靠的理论武器和科技进步等角度立意。
【思路要点】
1.中国器,中国魂
中国器具美好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比如“飞羽觞而醉月”之“觞”,“觥筹交错”之“觥”,“钟鸣鼎食”之“鼎”,富人家
红漆雕花的家具,穷人家的“瓶无储粟”的“瓶”,“一箪食,一瓢饮”的“箪”“瓢”等。
生活中的“器”元素,都可以成为我们谈论
器物文明的起点,而中华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陶瓷青铜器,央视热播栏目《国家宝藏》也可以作为素材使用。
2.利器能善事
从工具层面探讨条件与目标的辩证关系。
高水平的工具既是生产实践的产物又是生产的新起点。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回望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