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央公务员遴选教材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央公务员遴选教材
9
文种适用范围表述主要变化对照表
10
2020/8/12
11
11
12
13
通报:在原《条例》表述中“传 达重要精神”之后用“和告知”3个字连 接“重要情况”。
纪要:将原《条例》和原《办法 》中的“会议纪要”文种名称简化为“ 纪要”;将原《条例》中“精神”二字 修改为“情况”,删去原《办法》中“ 传达”二字。
7.议案
4
2012年4月16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
1.决议
6.通告 11.请示
2.决定
7.意见 12.批复
3.命令(令) 8.通知 13.议案
4.公报
9.通报 14.函
5.公告
10.报告 15.纪要
5
公文种类的功用
体现公文性质 。如通报、通知属于告知性、周 知性文件。
中央办公厅1989、1996年2次印发党的机 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先后7次 修订颁布公文处理办法。
7
与原《条例》和原《办法》的不同
注重继承保留,文种数量相对减少。原《条例 》和原《办法》共18个文种;最终《条例》确 定党政机关公文主要文种15个,去掉了“指示” 、“条例”、“规定”。
原则上不区分党政机关文种适用对象。只有命 令(令)(用于政府、军事机关)、议案(用 于政府向同级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事项 )两个文种例外。
14
第四节 文种选用上存在的问题
缺少文种 使用非法定文种(如调查报告、建议 ) 文种重叠(如关于##的请示报告) 生造文种(如方案、规划) 文种作为公文标题(如公告、函) 文种混用(如请示、报告) 同类公文使用不同文种 错用文种
15
第五节 新《条例》的特点
新《条例》综合了旧《条例》和旧《办法》的 内容,适用于党的机关和政府机关的公文处理 ,结束了多年来党政两套标准运行的状况,有 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0
第二节 公文起草
关于公文内容方面的要求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 意图,并同现有有关公文相衔接。
2.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 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 实可行 。
3.文种正确,格式规范 。 21
关于文风方面的要求
1.内容简洁:就是篇幅短,讲实话、 求实效,要有新情况、新政策。
4-《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央公务员遴选教材
一、公文种类
第一节 公文种类及其功能
2
公文种类概述
公文种类,即根据公文功能属性进行的 分类,简称文种。
1996年5月3日《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 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文种主要有14种 。(以下简称原《条例》)
1.决议
6.通报
11.规定
2.决定
7.公报
12.办法、细则
3.指示8Biblioteka 报告13.函4.意见
9.请示
14.会议纪要
5.通知
10.批复
3
2000年8月24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处理办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文种
有13种。(以下简称原《办法》)
1.命令(令) 8.报告
2.决定
9.请示
3.公告
10.批复
4.通告
11.意见
5.通知
12.函
6.通报
13.会议纪要
5. 表述准确:就是观点和论述要符 合实际情况和机关意图,无虚假错漏,不 产生歧义。
6. 文字精练:就是公文语言要简明 扼要、准确贴切、严密规范。
23
关于公文起草方法方面的要求
1. 深入调查研究 ,充分进行论证, 广泛听取意见。
2. 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 范围内的事项,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 区、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未达成一 致意见的内容不写入文件。
3. 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 公文起草工作,通常是谁主管谁拟稿。
新《条例》对公文和公文处理工作的涵义,及 15种文种适用范围界定更加科学。
新《条例》突出强调了公文处理方面的内容, 对公文管理要求更全面、严密、具体。
16
二、公文拟制
第一节 与原《条例》和原《办法》的不同
17
将原《条例》中“校核”和原《办法》中“ 审核”的概念统一起来,统称为“审核”, 虽一字之差,却反映了党政机关公文文 稿审核工作的与时俱进。审核与校核相 比较,除了要对文稿的形式、格式、表 述等常规内容进行把关,更强调从宏观 的角度,在政治和政策层面进行把关, 从而更加体现办公室在公文拟制方面不 可替代的参谋助手作用。
18
增加审议前初核的规定。新《条例》针 对“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 ,明确规定“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室进 行初核”。 在重要文稿提交审议之前, 由办公室先行进行初核,其审核重点是 发文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重大政策措 施的协调一致性、可操作性。
19
通过初审需要退回公文文稿的两种情况: 一是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 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二是符合发 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完 善的,由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
2.主题突出:就是要主旨明确,中心 观点和分观点开门见山,直述不曲,一目 了然。
3. 观点鲜明:就是基本观点、主张和 政策措施要表达得清楚明白,拥护什么、 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想解决 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等,都应在公文 里明确表示出来。
22
4. 结构严谨:就是围绕主题表达的 需要,合理地安排和展开材料,公文层次 、段落的划分和安排前后呼应、逻辑严密 、自然连贯、完整匀称。
反映行文方向 。如决定、决议是上级决策后要 求下级执行,行文方向自上而下。
表达行文目的 。如公告、通告均有告知的意思, 行文目的是向人告知某一事项。
揭示公文特点 。如请示、报告同为上行文,但 请示对上级有肯定性要求,报告没有。
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文种类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至2000年,我国党政机关共 发布了9个有关公文处理工作的法规规章 ,虽然先后有调整,但基本上是“大稳定 、小调整”。
15个文种适用范围表述的变化。对决议、决定 、命令(令)、公报、通告、通知、通报、报 告、纪要等9个文种适用范围作出修改。
8
第三节 15个文种适用范围
《条例》中规定的15个文种,其中意见、 请示两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仍按原《条例》 和原《办法》中的内容表述,公告、议案 、批复、函4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亦仍按原《 办法》中的内容表述。其他9个文种,根据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实际,对适用范 围的表述作了适当修改,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