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现状分析作者:周莹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05期【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财富逐渐积累,地区间发展失衡导致的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调整财政支出效率性与公平性之间的关系,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学术界新的关注热点问题之一。
在此背景下,对财政支出的公平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了梳理国内外学者对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现状,期望其总结成果能为其他学者研究财政支出公平性所用。
【关键词】财政支出;公平性;效率性一、国外研究现状财政支出是国家对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是实现政府职能的手段之一。
166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第一次将财政支出划分为教育费、国防费、宗教事务费、行政费、公共事业费和贫民救济费六大类,这为财政支出研究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通过对国外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本文总结出目前国外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从财政支出的绩效出发研究财政支出的公平性西方国家对财政支出的评价经历了从单方面注重合理合法的审核过渡到注重效率性再到兼顾公平性,并逐渐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
许多学者以财政支出取得的绩效为切入点,研究财政支出的公平性问题。
S. Devarajan、V. Swaroop(1996)等人将财政支出划分为非生产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两大类,并将其引入CES生产函数,通过对43个发展中国家20年的财政支出数据的分析,指出非生产性性支出的经济效益不明显,但是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明显,但是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度。
作者建议发展中国家需要根据产出弹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1]。
Julnes Patria de Lancer和Holzer Marc(2001)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了影响财政支出效率与公平的因素。
结果显示在效率与公平的选择阶段,理性决策和技术因素对效率影响较为显著;在绩效实施阶段,政治、文化因素与公平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Behn(2003)在此基础上将公平评价的循环体系进一步细分,得出制定预算决策、评价下级、控制下级、提升组织的重要性、激励雇员、了解项目效率、奖励完成、提高绩效和促进公平八大类,它从理论上研究了财政支出实现公平性的体系结构[2]。
巴罗(2003)等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将政府支出内生化于经济增长模型,在剔除了国防和教育支出的假设下,对98个国家2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政府购买支出与经济增长率呈现负相关,但是政府购买支出与社会公平度正相关[3]。
Fischer(2005)通过将政府开支分为公共投资性开支和公共消费性开支来研究政府财政开支对经济增长和公平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共投资性开支不利于社会公平,而公共消费性开支能有效促进社会公平[4]。
(2)公共产品财政支出的公平性研究公共产品拥有与其他产品不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
所以许多学者专门针对公共产品的公平性问题予以研究。
财政支出公平涉及到财政支出的利益归宿和社会福利等问题。
施蒂格勒(2001)通过研究指出,生产性财政支出是通过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将穷人的收入转移给富人,不利于社会公平,但是公共产品财政支出是将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Lionel Demer(2002)依据性别分组,研究了加纳卫生服务支出的公平性问题,结论的出女性在卫生服务支出中明显处于不公平的地位,获得的好处大幅度低于男性。
近年来,不少学者利用受益分布分析的方法来衡量财政支出的公平性问题,通过将提供的社会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信息相结合,得出政府财政支出的收益分布情况。
Van der Walle(2007)和世界银行相关部分,共同研究了印尼财政教育支出的受益分布问题。
结果显示印尼低收入人群从中级和高级教育中得到的财政补助要远低于高收入人群,并通过Lorenz曲线和教育补助集中曲线的对比指出不同收入水平群体接受的教育阶段补助不同的原因[5]。
二、国内研究现状(1)按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的财政辐射范围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聚焦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公平性研究,这类财政支出的受益群是全体中国公民;另一类是关注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公平性研究,这类财政支出的受益群是中国农业人口。
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都能达到共识,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财政支出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王艺明,蔡翔(2010)基于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6]。
邓旋(2011)采用中国199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财政支出规模及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长期实施的财政支出城市偏向分配机制,财政支出显著地扩大了城乡间收入差距[7]。
钱争鸣,方丽婷(2012)利用非参数可加模型,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我国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同样表明这一点[8]。
李普亮(2012)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估算了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增收及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后,财政农业支出确实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但其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并不明显。
[9](2)按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的政策类别化分,可以分为国家财政支出和地方性财政支出。
关于国家财政支出的公平性研究文献颇多,如前文王艺明,蔡翔(2010)、邓旋(2011)等关于财政支出公平性的研究都是基于国家财政支出的,在此,本部分将不赘述。
而关于地方性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由于数据的可得性的限制,导致此类文献相对较少。
在已有的文献中,其研究结论各异。
有的学者认为,地方财政支出有助于社会公平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是高大伟,鞠晓峰(2010)将基尼系数作为社会公平指标,对地方财政支出地区公平度的影响做了实证研究,经过分析实证结论,认为通过调整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
而有的作者把不同地区的地方性财政支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由于各地的财政支出力度不一,所以财政支出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10]。
如李文军,唐兴霖(2012)研究认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量增长快速。
作者认为分区域来看,区域间差距是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东部和东北地区造成,中西部地区一直处于不利地位。
有的学者对如何利用地方财政的优势,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作出研究,李晶,李焕婷(2009)以地方财政政策为例,研究了政府在推进机会平等方面应采取的举措,就如何增强机会平等的理念、创新机会平等的制度,促进机会平等各阶段的发展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
也有相关学者通过实证,定量分析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度之间的关系,以精确判断财政支出的公平度。
刘晓凤(2012)以1978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中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方法,对湖北省义务教育支出财政总支出与基尼系数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
研究表明湖北省义务教育支出与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关系,即与社会公平存在负向关系;财政总支出与基尼系数之间存在逆向关系,即与社会公平存在正向关系关于。
三、财政支出的公平性与效率性财政支出的公平性与效率性一直是经济界研究的重点,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冲突,是否可以兼顾,其答案是否与财政支出类型相关,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经济难题。
这一经济难题吸引了大量的学者研究关注,部分学者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孙文祥,张志超(2004)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表明:地方财政支出具有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中央财政支出则可以明显改善社会公平程度;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贡献具有显著差异,大多数支出项目往往很难同时顾及两个目标;通常只有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既能推动经济增长,也能促进社会公平。
王奉炜(2007)运用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出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
研究结论表示:虽然投资支出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不是很显著,但是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助推作用却是相当显著的。
刘畅(2011)研究了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影响。
研究表示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之间不存在冲突,文章进一步支出,政府财政在农村社会保障支出中发挥的功效,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又能增进社会公平。
在相关文献检索收集和整理中发现,大多研究集中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农民收入差距研究相对较少,研究财政支出公平性对农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文献更不多见。
另外,对地方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关注过少。
地方财政有很多国家财政所不及的优势,最为突出的优点是,地方财政可以在权限范围内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地制定适合于本地区的财政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这两点发现可以为其他研究学者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1]S.Devarajan,V.Swaroop&H.Zou.The Composi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and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6,37:313-344.[2]Behn,Robert.Why MeaSum Performance?Different Purposes Require Different.[3]Barro,R.&Sala-i-Martin.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J].The Quarterly.[4]Fischer,S.The Role of Macroeconomic Factors in Growth[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484-512.[5]Lanjouw Peter,Pradhan Menno.Poverty,Education and Health in Indonesia:Who benefits from public spending? December,2001.[6]王艺明,蔡翔.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05).[7]邓旋.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城乡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评论,2011(04).[8]钱争鸣,方丽婷.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非参数可加模型的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2012(05).[9]李普亮.财政农业支出农民增收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南方经济,2012(08).[10]高大伟,鞠晓峰.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实现社会公平发展[J].商业研究,2010(01).作者简介:周莹(1987-),女,安徽安庆人,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产业技术进步与循环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