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接着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即便,敷衍成篇,自己也觉得索然寡味。
度过苦涩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对于什么都有意见,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旁征博引而轻重倒置,,下笔不能自休。
知道割爱才能进入第三阶段,对不恰当的内容要地加以削删,所谓“徇烂之极趋于平淡”就是这种境界。
A. 披肝沥胆纷纷扬扬大刀阔斧B. 搜索枯肠洋洋洒洒大刀阔斧C. 披肝沥胆洋洋洒洒大张旗鼓D. 搜索枯肠纷纷扬扬大张旗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组”,第一空:“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搜索枯肠”:比喻才思枯窘(含贬义)。
根据语境“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敷衍成篇,自己也觉得索然寡味”,此处选用成语“搜索枯肠”;第二处:“纷纷扬扬”:形容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也形容消息、流言广为传布。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还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文章来很顺畅。
根据语境“下笔”,此处选用成语“洋洋洒洒”。
第三空:“大刀阔斧”:意思是比喻像使大刀、用阔斧那样,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大张旗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也比喻公开。
根据语境中“加以削删”,此处选用词语“大刀阔斧”。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 下列语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文艺工作者要潜心探索,创造出鲜活、丰富的艺术形象来。
B. 在硅谷这片热带雨林里,既有领军企业的大树,也有创业企业的小苗,即使大树或小苗死去,留下的腐殖质也会滋养创新的种子。
C. 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称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坚决防止不正之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D. 衰败的大时代,精致的小人物,《受戒》和《倾城之恋》骨子里很像,我们几乎可以把《受戒》看作《倾城之恋》的乡村版。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辨析判断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A、B、C三个选项均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而D选项中“我们几乎可以把《受戒》看作《倾城之恋》的乡村版”不是比喻修辞手法,不符合比喻修辞的定义(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故选D。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契诃夫要我们笑,要我们笑着走上生活的道路,但是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
,,,。
①我们便免不了要受到它的支配②生活决不是开玩笑的③如果是像机械的话④但也不是像机械那样⑤没有能力和勇气去支配生活了⑥它是无比严肃的A. ②①④⑥③⑤B. ②⑥④③①⑤C. ③①⑤②⑥④D. ③②⑥④⑤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六句话可以分为两大部分,②④⑥写生活不是开玩笑,是很严肃的,也不是像机械;①③⑤三句是说生活如果像机械会怎么样。
根据第一空的前一句“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可以推断,第一空的内容与前文含义相反,因而第一空应该选择②,排除CD 两项;②句中“决不是开玩笑”与⑥“是无比严肃”联系最为紧密,故紧接在②之后的句子为⑥。
根据第二空后面的句号,可以推断第三空有转折,所以第三空应该为④。
根据前面三空应为②⑥④,可以推断出答案为B。
4. 根据诗中人物形象,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甲、迁客逐臣乙、游子思妇丙、戍卒征夫①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②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③解识行人今古恨,路边惟有短长亭。
④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⑤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⑥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A. 甲:①④ 乙:③⑤ 丙:②⑥B. 甲:①⑥ 乙:③④ 丙:②⑤C. 甲:③④ 乙:②⑤ 丙:①⑥D. 甲:③⑥ 乙:②④ 丙:①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考生需要理解诗歌含义、诗歌相关背景才能准确判断出答案。
①出自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属于甲、迁客逐臣;②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属于丙、戍族征夫;③选自宋代何应龙的《行人》,属于乙、游子思归;④选自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从诗中“岭南”便可得知作者被贬谪,属于甲、迁客逐臣;⑤选自无名氏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从诗中“无消息”可以判断出该诗为思妇诗,属于乙、游子思妇;⑥选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属于丙、戍族征夫。
所以甲:①④,乙:③⑤,丙:②⑥。
故选A。
5. 春华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A. ①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B. ②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
C. ③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的特点。
D. ④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徽标图画的分析把握以及征集语内容的理解能力。
答题时,考生要紧抓题干要点,全面把握徽标和征集语内容。
根据题目,活动以“全校师生读书月”为主题,所以徽标和征集语中应以“师生”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要活动。
不能只强调一方,因此排除A和B选项,“地球与行万里路”与主题无关,因此排除D选项。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子良传宋濂许子良,字肖说,东阳人,姿禀卓荦,幼诵书,一览通大义。
及壮,驰骋经史,精文辞,尤长于科目之学,生徒欣欣从之,旬月间,辄知为文肯綮。
嘉定丙子,以诗赋魁.江东漕司,试礼部不利,嘉熙戊戌,始登进士第,年已五十馀矣。
调馀姚簿,未上。
用宰相乔行简荐,监镇江西酒库。
前此赢羡.率自入,子良不纳一札以上归公家,官吏相顾骇叹。
淮东转运司辟主管帐司。
濒江有芦场三十里所,民资其利,守边吏议清野,欲悉削去,子良諌之止。
迁知晋陵县,版籍纷乱,官赋多放失。
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
子良为稽.逃亡,考隠漏,催科定繇,条绪粲然。
俄监安溪酒库,改宣教郎、知都昌县。
库藏赤立,子良节缩浮冗,两年之间,供输遂有馀。
豪右设诡名以欺租赋,莫敢何问。
子良列其主名揭于市,复从而一之。
豪右慙愤,阴图中子良,无隙可乗而止。
未几,有旨俾阅滞狱八十余,子良为翻案,一一谳之。
虽累岁不引决者,一旦曲直皆白。
复转朝散郎,改知台州。
弊蠧相仍,负上供钱三百余万。
子良节缩如都昌,凡典例所宜得者亦谢去。
居半载,郡计裕如。
子良听讼,据案与两造相尔汝,以察其情。
情既得,即决遣之,吏袖手旁睨具文书而已。
同僚与吏无所容其私,皆忌之。
吏白每岁以钱折米二万斛,子良又不许。
而禁卒有不便者,于是嗾其殴狱吏以撼之,且相与出危言。
子良知堕其计,即委印出关去。
事上,降两官。
贾似道开阃荆湖,辟主管机宜文字,且为辨其非辜.,叙朝散郎。
事有难处,他人不能置笔者,经子良议定,人无异辞。
景定庚申三月,卒于沔川,年七十五。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节)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诗赋魁.江东漕司魁:居首位B. 前此赢羡.率自入羡:多余的C. 子良为稽.逃亡稽:核查D. 且为辨其非辜.辜:辜负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许子良天资聪颖,精通经史,富有才华。
他教授学生亦很得法,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领悟到文章的关键。
B. 许昌豪门大族捏造假名来逃避租税,以前无人敢过问,而许子良上任以后厉行整治,将主使者的姓名公之于众并上报朝廷。
C. 在台州时,许子良的同僚和下属因无法营私,都很忌恨他,然后设计陷害子良,子良只好弃官印逃离。
D. 撰写文书时他人感到不好下笔的地方,一经与许子良商定,他人也就没有异议了,充分显示了许子良的才能与威望。
8.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
(2)虽累岁不引决者,一旦曲直皆白。
9. 文中哪些事例可以看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答案】6. D 7. B8. (1)各主管部门督责搜捕如雷电一样紧急,衙吏们都逃窜的逃窜,躲起来的躲起来,前任县令因为做得不好而被罢免。
(2)即使是很多年没有决断清楚的案件,(到了他手里)很快是非曲直都会弄明白。
9. 管理江西酒库时多余的钱全部上交;在台州任上,凡是按照惯例他应该享有的都谢绝。
【解析】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且为辨其非辜”意思是“并且为他辨明无罪”,所以此处“辜”应解释为“无辜的、无罪的”。
故选D。
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
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
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将主使者的姓名公之于众并上报朝廷”说法不正确,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为“子良列其主名揭于市,复从而一之”,子良列出那些主使者的姓名公布在集市上,再有人仿效就同样处理,并没有提“上报朝廷”。
故选B。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
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句中:“督逋急如雷电”译为“督责搜捕像雷电一样紧急”,“窜匿殆尽”译为“几乎都逃窜藏匿”,“去”原意为离开,这里译为“离职”。
(2)句中:“虽”,译为“即使”,“累岁不引决者”译为“连年不能裁决的案件”,“曲直”译为“是非曲直”,“白”译为“清楚,弄明白”。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9.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文中哪些事例可以看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品质?请简要概括”,是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能力。
通读文章,在文章的第二、三、四段即可概括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