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装置技术规范(公布)
电气装置项目安装工艺规范
一、安装工艺规范评分项目 电气装置项目安装工艺规范项目评分主要分为 6 个分标准,分别为安全、调 试与功能、线路设计、尺寸测量、设备安装与线路、布线与终端。 二、分标准工艺要点说明 1、安全——操作过程中个人的安全以及所有模块完成安装后的电气安全。 操作过程中按照第 43 届世界技能大赛组委会公布的《健康与安全手册》要 求以及我国规定的安全规范。 例如: (1)使用手枪钻、锯弓进行加工时,应佩戴劳保手套,防护眼镜。 (2)工作过程中全程穿戴防护工作服、安全鞋(钢头电工绝缘鞋)。 (3)施工作业完成后,确保物品无损坏,所有端盖、器件面板等全部牢固 固定。 (4)施工过程中保证场地卫生、物品摆放整洁,操作完成后打扫工作区域 卫生。 (5)施工过程中不浪费耗材,不损坏耗材,不需要再提供耗材。 (6)绝缘电阻测试方法正确,测试结果符合标注要求。 (7)接地连续电阻测试方法正确,测试结果符合标注要求。 2、功能调试 按照各模块所描述的功能指示,模块各功能进行测试、报告,以及调试的过 程。 在操作规定时间内自行进行编程、测试与功能调试,编程与功能调试需要通 电时。首先要确保所有线槽盖板、器件盒、配件全部安装完成,在其他人员(现 场专家裁判)监督下进行绝缘电阻、接地连续性电阻测试,按规范要求通过绝缘 电阻、接地连续电阻测试后,正确填写测试报告(测试报告中注明测量单位等信 息),方能接通电源并进行通电调试,否则不能通电调试。
第 13 页 共 33 页
E–06
PVC 线 槽末端 封堵 处 理
20~40 线槽间距<0.5m
E–07
线槽固定点最大间距 应符合要求
E–08
弯角(或折角)两端、进 盒 (箱) 处,直线槽 两端、进线槽处需有固 定点
第 14 页 共 33 页
E–09
线槽表面无施工痕迹 残留
E–10
线槽内导线不得打绞、 接头,不准将安装中的 多余导线塞进线槽
3、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的评分依据于线路所实现的功能和电线电缆的选择,兼顾安全性和 经济节约。 主要涉及:断路器型号、容量选择;导线规格、颜色选择(例如三相电源分 别用黄绿红等);电缆线选用;器件规格型号选择(如插座、开关、指示灯等); 器件参数设置(例如变频器);线路功能(与功能调试不重复)。 其它还有器件标示标注齐全、规范,金属桥架、金属配电箱正确接地,电动 机接线正确等。 4、尺寸测量 尺寸测量和水平垂直测量时,主要是比较图纸和实际安装结果之间的误差。 ● 水平:相对被检查的设备在水平线上位置; ● 垂直:相对被检查的设备在垂直线上位置; ● 所有的尺寸都必须依照特定的参考线(基准线或中心线); ● 电缆和管的尺寸是指向电缆或管的中心; ● 线槽和设备的尺寸是指向图纸上所显示的线槽或设备的中心或者边缘。
第 12 页 共 33 页
4.设备与线路安装
PP- Nr.
说明
ok
PVC 线 槽加工 与安装
部分
E–01
按图施工,线槽的中心 或边缘到参考线的尺 寸误差+/- 2mm 以内
E–02
线槽安装时要求水平/ 竖直
not ok
E–03 线槽加工处无毛刺
E–04 线槽连接缝隙小于 1mm
E–05
线槽需完全盖好,没有 翘起和未完全盖住现 象
PVC 线 管加工 与安装
部分
E–11
按图施工,PVC 线管的 中心到参考线的尺寸 误差+/- 2mm 以内
E–12
PVC 线管安装时要求水 平、竖直
第 15 页 共 33 页
E–13
终端点和弯曲处之间, 至少安装一个管卡
E–14
弯曲处和弯曲处之间, 至少安装一个管卡
E–15
终端点和终端点之间, 至少安装一个管卡,距 离超过 1m,每米需增加 一个管卡
主接地端和装置上所需接 B–02
地的任意一点之间的电阻
不能超过 0.5Ω
<0.5Ω
>0.5Ω
绝缘电阻测量
任意带电导体和任意接 B–03
地导体之间的最小电阻
不能小于 1MΩ
>1MΩ
<1MΩ
测试报告填写数值、单位 B–04
符合
插座极性符合国家标准, B–05 地线正确
(一般左零线、右相线)
第 9 页 共 33 页
固安装
A-09
施工过程中不浪费、不损 坏材料
第 7 页 共 33 页
场地整理 操作过程中保持施工区域 物品摆放整齐,操作结束 后清理场地
第 8 页 共 33 页
2.功能与测试部分
PP- Nr.
说明
B-01 通电调试
ok
not ok
一次通电调试成功
不需更改电路进行第二次、 第三次通电调试
接地连续性电阻测量
E–69
电缆的弯曲半径应为 电缆外径的 5-8 倍
第 25 页 共 33 页
E–70
电缆绝缘部份应在电 缆接头内
软管制 作与安
装
E–71
按图施工,软管进入盒 箱处的中心到参考线 的尺寸误差+/- 2mm 以 内
E–72
终端点和弯曲处之间, 至少安装一个管卡
E–73
弯曲处和弯曲处之间, 至少安装一个管卡
第 16 页 共 33 页
E–16
线管应完全压入管卡 内
E–17
转弯处两端管卡应对 称
E–18
线管直接进盒(箱), 进盒(箱)前的固定管 卡中孔与盒(箱)边距 离大于 80mm
E–19
线管弯曲处光滑,无皱 纹、变形
第 17 页 共 33 页
E–20
线管的弯曲半径应为 线管外径的 4-6 倍
E–21
第 3 页 共 33 页
附件 1:电气装置项目专业技术规范
1.个人与安全部分
PP- Nr.
说明
ok
工作服 A-01 施工过程中始终穿着紧身
工作服
not ok
A-02
安全帽 登高作业时需戴安全帽
第 4 页 共 33 页
防护手套 A-03 在使用手枪钻、挫、锯等
操作时必须带防护手套
防护眼镜、防护耳塞
部分
E–50
按图施工,电缆桥架的 中心或边缘到参考线 的尺寸误差+/- 2mm 以 内
E–51
电缆桥架安装时要求 水平、竖直
E–52
电缆桥架直线段两端 必须安装支架
E–53
电缆桥架表面无施工 痕迹残留
E–54
电缆桥架剪切处不突 出,且光滑无毛刺
第 22 页 共 33 页
E–55
电缆桥架上采用电缆 布线
线管入槽(盒、箱)时 必须加接连接件
E–22
根据施工图,线管入盒 时,必须对准盒的中心
E–23
PVC 线管表面无施工痕 迹残留
金属线 管加工
E–30
按图施工,PVC 线管的 中心到参考线的尺寸 误差+/- 2mm 以内
第 18 页 共 33 页
与安装 部分
E–31
金属线管安装时要求 水平、竖直
E–32
F–06 导线弯曲半径均匀
第 31 页 共 33 页
接地双色线外侧颜 F–07
色一致
不允许损伤导线绝
终端接 F–08 缘,铜导线上无刻痕
线
或切割损伤
连接处不漏铜 F–09
(90 度方向观察)
第 32 页 共 33 页
连接处不允许压绝 F–10 缘
同一接线端子接线 F–11 不能超过两根 F–12 接线牢固不松动
PP- Nr.
说明
ok
not ok
配线箱
箱内布线应规范美
布线工 F–01 观,不凌乱
艺
第 30 页 共 33 页
柜门布线工艺整洁 F–02 大方,绑扎美观,导
线之间不缠绕
配电箱内部与柜门 F–03 连接处,需留开关门
余量
配电箱外部线路需 F–04 经 过接线端子接入
配电箱
接线端引出线排列 F–05 整齐
第 10 页 共 33 页
3.线路设计和安装
PP- Nr.
说明
ok
not ok
C-01
根据设备负载功率正确选 用断路器
正确选择导线颜色 如:三相为黄、绿、红 C–02 N 线为淡蓝 PE 为黄绿双色线
第 11 页 共 33 页
C–03 器件标示标注齐全、规范 确保所有需接地的设备、
C–04 金属器件良好接地
E–56
电缆桥架上布线必须 进行绑扎,间距均匀, 间距 100mm 适宜
E–57
金属电缆桥架必须接 地处理
电缆布 线
E–60
按图施工,电缆进入盒 箱处的中心到参考线 的尺寸误差+/- 2mm 以 内
第 23 页 共 33 页
E–61
终端点和弯曲处之间, 至少安装一个电缆卡
E–62
弯曲处和弯曲处之间, 至少安装一个电缆卡
缝隙小(缝隙小于 1mm),无毛刺。线槽水平、垂直度符合要求。
(4)PVC 和金属线管安装安全固定、无晃动,线管水平、垂直度符合要求,
第 2 页 共 33 页
弯曲处光滑无皱纹,弯曲半径大于 4R,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至少安装一个管卡: ● 终端点和弯曲处之间; ● 弯曲处和弯曲处之间; ● 终端点和终端点之间; ● 如果任意弯曲处或终端点之间距离超过 1m,每 m 需额外添加一个管卡; ● 相同长度的管卡间距一致,均匀。 (5)盒、箱、器件固定牢固、无松动 (例如缺少安装螺丝、接头松动等) 。
E–63
终端点和终端点之间, 至少安装一个电缆卡
E–64
至少每 300mm 使用一个 电缆卡
第 24 页 共 33 页
E–65
电缆进入盒箱须安装 电缆接头
E–6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